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手頭現金飽滿 蘋果2018年的購併動向備受矚目

手頭現金飽滿 蘋果2018年的購併動向備受矚目

當蘋果(Apple)的現金流超過2,600億美元時,每個人都想問蘋果想把錢花在哪?購併其他科技公司或新創應是可能性最大的方向,不過蘋果從2014年花費30億美元買下Beats Electronics後,購併活動一度沉寂下來,但Tech Crunch認為,2018年的部分發展趨勢,或許增加蘋果大興購併活動的可能。

蘋果自2014年後購併活動趨緩

Tech Crunch引述Crunchbase搜集的已公開購併資訊,蘋果是美國Big 5科技公司中在購併支出最少的一家,儘管該公司在2017年12月時購併音樂搜尋新創Shazam,但也只花費4億美元,也是蘋果連續3個年度在購併支出上少於5億美元。

若回顧從2013年以來的蘋果購併紀錄,帳面數字總和或許會以為蘋果是勤於發動購併的科技公司,但從近5年來的已公開購併資訊來看,蘋果購併的55家私人公司只有11家公布具體購併金額,購併總金額約在51億美元左右。至於其他44家皆為新創公司,Tech Crunch報導雖然無法確定蘋果花費多少金額購併,但通常這些數字多在幾百萬美元左右,交易總金額遠低於1億美元。至於在購併件數上,最高峰為2013年與2015年的13件,最低則為2016年的8件。

Tech Crunch認為,在購併新創活動上,蘋果不一定是最吝嗇的Big 5成員。購併活動上存在著公司體質與對象的差異,讓購併案例甚難等同比較。Tech Crunch表示,亞馬遜(Amazon)或許才是最「惜才」的科技巨頭,但其在2017年購併有機食品實體零售品牌全食(Whole Foods)上也耗資137億美元,將其在近5年購併活動總金額上爆沖超過150億美元。實際上,亞馬遜近5年購併活動是Big 5中最靜寂的一家,交易件數只有28件,比蘋果的55件更少。

蘋果購併強調創造獲利的科技新創

一般認為,蘋果是高度強調盈利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亞馬遜則是家在極低利潤率下,靠著鉅額營收的零售公司,因此購併活動除非有助於蘋果的獲利表現,或利於亞馬遜拓展零售業務,否則購併行為在這兩家公司原本就較為罕見,此外,蘋果對於上市公司的購併興趣一向也不大,這也導致其購併金額在Big 5中居於末位。

蘋果也以具體行動表達對美國稅改法案的「支持」,從海外獲利匯回美國本土,若以新稅制15.1%稅率回推蘋果將要繳交的380億美元,其海外獲利金額達2,450億美元,已於將近2,600億美元的現金相去不遠,其也宣布將在未來5年在美國本土投資逾300億美元,興建美國第二總部、新資料中心、倉庫等。但除去這些投資金額,蘋果仍舊是滿手現金。而以蘋果多次表達對於AR眼鏡、自駕車,以及投資內容服務的興趣,這些新興項目可能比硬體建設需要持續性的資金挹注,而為了拉開或是追趕上不管是行動終端或是內容服務上的競爭對手,或是在AR眼鏡、自駕車等新技術上開拓自身領先範疇,蘋果的研發支出肯定只會愈來愈多,而或許新一波的投資標的將包含以往蘋果重視的科技新創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EUV微影前進7nm製程,5nm仍存在挑戰

TAG:電子產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