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時期的蚌埠(1)

民國時期的蚌埠(1)

說明:本文節選自郭學東老師編著的《蚌埠城市史話》

倪氏督皖在蚌埠(1)

1911年5月11日津浦鐵路跨過淮河的鐵橋竣工,從南京浦口到山東嶧縣的南段先行通車。未到半年,辛亥革命的槍聲在武昌打響,以王慶云為總司令,張匯滔、袁家聲等人為副司令的淮上革命軍響應起義,從壽縣分兵出擊。東征軍由袁家聲、楊穗九、岳相如等帶領順淮而下,鋒指懷遠、鳳陽。11月19日攻克蚌埠,駐守蚌埠的清軍將領杜清元率部投降。

1911年12月2日南京光復,袁世凱北洋新軍的名將張勳以及鐵良等率兵從津浦鐵路線北逃,在鳳陽臨淮關遭到阻擊後繼續向蚌埠逃去。

鎮守浦口的革命黨陣營的柏文蔚從南京電告淮上軍副司令袁家聲,囑其截擊。這時,駐守懷遠的袁家聲即派廖璞純營三百餘人,又帶上壽州隨營的學生一百多人,在蚌埠蚌山(小南山)布防。

半夜,張勳的火車進入蚌埠站加煤加水,還未停穩,淮上軍既在蚌山上向張勳開炮。作戰經驗豐富的張勳只命令一個營兵力沿鐵路線進行正面佯攻,讓另一支部隊繞到蚌山南面,從背後進行偷襲。當時還缺乏戰鬥經驗的淮上軍,忙於正面激戰,忽略了對其他方面的警戒,致使偷襲的敵人順利到達蚌山腳下,淮上軍受到兩面夾擊。

廖璞純營長率全體戰士英勇戰鬥,由於武器不良,最後以槍托對打,堅持到天亮,敗退下來,此戰犧牲了88人。他們的鮮血沒有白流,正是因為這場阻截戰鬥,加上淮河北岸吳家泰組織農民攔截阻擊,讓張勳放棄了原來佔據蚌埠作整頓後再返南京的念頭,使光復後的南京能夠順利地迎接孫中山先生的到來。

1912年2月,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柏文蔚奏請孫中山批准電令,追贈廖璞純為大都尉、民國烈士。為紀念犧牲的淮上軍將士,孫中山簽發命令,特在蚌山建造紀念碑一座。

民國雖然已經成立,但是清朝末代皇帝尚未退位,以袁世凱為代表的清朝北洋新軍的實力依然很強。已投靠袁世凱的倪嗣沖,被任命為河南布政使並武衛軍右翼統領,受袁密令,率軍從河南周口進入安徽,襲擊張匯滔率領的西路淮上軍,從圍攻阜陽到壽縣屠城,因殘酷鎮壓淮上軍有功,清廷特對倪嗣沖賜予頭品頂戴、封「額爾德穆巴圖魯」勇號。

倪嗣沖在阜陽、豫東等地招兵買馬,將所部擴充到四十營之多,成為北洋軍閥的一支重要外圍武裝。

1912年2月13日,依照革命黨人與袁世凱達成的協議,在清帝退位後,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讓位於袁世凱,4月1日正式解職。同年8月,同盟會改組成國民黨,孫中山被推舉為理事長。

1913年(民國二年)3月,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武士英暗殺,孫中山認為是袁世凱所為,主張武力討袁,各省都爆發了討袁戰爭。

安徽討袁失敗後,1913年6月30日,大總統袁世凱任命倪嗣沖為安武將軍,督理安徽軍務,7月27日又任命倪嗣沖為安徽都督。

倪嗣沖率領安武軍駐紮在蚌埠,首先在火車站對面偏西處(今淮河大旅社至延安路一帶)興建安徽督軍公署,即蚌埠人所稱的「將軍府」。同時在將軍府前的鐵路北(今淮河路鐵道大酒店處)開闢佔地20餘畝的閱兵場。由此開始倪嗣沖在蚌埠督皖七年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世界再大,也得要個院子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