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誰在撒謊?蕭條低迷的中國經濟憑什麼高歌猛進

誰在撒謊?蕭條低迷的中國經濟憑什麼高歌猛進

上周統計局公布了年度經濟數據,GDP增速6.9%,「不出意外」地又一次高歌猛進,但和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計劃的6.5%,還是明顯有點過熱了。比這份數據更有意思的,是因它而起的多空爭論。

我們的經濟環境究竟是蕭條低迷?還是在高歌猛進?當下,中國經濟現狀究竟如何?官方與民間,專家與學者間,爭論不斷,話題不斷。

樂觀者認為:

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世界經濟穩步復甦的進程中,持續發揮著「壓艙石」和「助推器」的作用;

我們國運旺盛,千萬不要錯過歷史機遇。

悲觀者認為:

造假、注水,歌功頌德,粉飾太平;

都是房地產,虛假繁榮,實體一片慘淡;

身邊掙錢越來越難,還好意思說經濟很好,太無恥了。

樂觀者我們就不提了,目前悲觀者言論更充斥著網路,比如下圖某看多經濟的微博留言:

中國經濟就像團迷霧,我們身處其中,難以辨析。同時他又是輛快車,有人說車跑著呢,有人說車停了,爭論不休,最終擦身而過,互道傻逼。

1、學者之爭

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國的各種專家學者。千萬首席任澤平立馬發了篇文章《中國做對了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看多中國經濟新周期?》,繼續闡述自己看多中國經濟的觀點,甚至直接放言「看多、做空中國會錯失機遇,會付出代價」。

從數據到政策,從結構到產業。但不管怎麼講,任澤平似乎仍然是孤獨的,因為在他的對立面,仍然有大量看空者,甚至謾罵者。

更有意思的是,比任澤平更早,曾經被悲觀派稱為「中國經濟學家良心」、「真正有水平的經濟學者」,也「叛變」了。

悲觀者目前稍佔下風,因為空有言論而無實據。從去年的債務危機、人口結構、產能結構、房價泡沫,危機、風險如數家珍,結果一個個都沒得到應驗,最後年底了「TMD經濟數據造假」。

對於經濟學者的宏觀態度,筆者的建議是大家聽聽就好,萬不可當真,畢竟對於經濟學,與其說是學術,不如說是辯術。經濟學的創立,從來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 而是為了「說服」同僚或政客接受其學說,以達到某經濟目的或政治目的。

明白了么?觀眾朋友們?

2、民間之爭

第二個空方大本營,莫過於強大的民間悲觀者。這股力量非常強勁,以至於什麼是真相?自己的切身感受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已經無法分清。今天頂著被罵的風險,筆者替各位捋捋思路。

「身邊做生意的很難做,沒見誰發財了」

想必這是大家最切身的感受,過年聚會、酒局,沒事都會嘮嘮。但是,有沒有想過這些也都不是真實的,水分一點不比官方數據少。

中國人骨子裡的低調、不露富,你根本不知道他說的是真是假。戰略性哭窮,永遠是生意人的常態。哪怕今年賺了幾百萬,他還是會說「哎呀,瞎忙不賺錢」,好像吃了這頓沒下頓似的。

但是同樣這波人,你敢告訴他有個新發財機會,他啪啪就能給你掏出一堆錢,湊過來問「啥好事,帶著兄弟一起唄」。瞧見沒?有些話,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

「樓下商鋪倒了一批又一批,這能說經濟好么?」

悲觀者的證據,這個肯定能排進前二。但,中國太大了,西方不亮東方亮,宏觀來看,就還是整體平穩。

商鋪倒閉,因為它早已過剩;實體零售低迷,因為電商的強勢崛起;開飯店的倒了,賣進口水果的火了;賣衣服的不行了,開兒童輔導班的賺了;傳統經濟大省沒落,西南新星又崛起,總體來看,此消彼長,並無影響。

中國經濟在轉型,簡單點講就是老路子走不通了,一切過剩的都要出清。商鋪要出清,落後企業要出清,它們死掉不僅不能說明經濟很差,反而說明經濟轉型扎紮實實在路上。

這社會,以後不需要那麼多小老闆,只需要一兩家大綜合商場,其他人依附在它的鏈條下就行了。好管理,好收稅,何樂而不為。

「工資沒漲,身邊創業的死一個又一個,還敢說經濟好?」

這一塊言論中,其實很無奈,但卻很現實。因為這些和經濟好壞並沒有多大關係。工資漲沒漲,更多和個人相關,國家能保證的只是個人的基本權利和需求,並沒有保證要滿足你的慾望。創業艱難,因為中國社會改開後已經運轉了40年,其行業壁壘和資本壁壘,早就不是當年草莽時代,我們創業要面對的競爭者,也今非昔比。

創業暴富改變命運,在高收益的同時,本身就意味著高風險。有沒有想過?如今的艱難才是正常的,曾經的太容易反而是畸形的呢?

作為底層的我們,一定要謹記:千萬不要拿自我的微觀認知去判斷宏觀形勢。這個無需多言,還想不明白的,多結合結合自己的買房經歷,瞬間就懂了。

3、觀眾的策略

那麼,對於渺小的我們,該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它究竟是好是壞?我們該用何種姿態面對?

筆者的建議是:少看些宏觀,理性看微觀,活在當下,風險與機會並存。

什麼意思呢?比如美國80年代的宏觀經濟,總體是非常平庸,卻是偉大企業崛起的時代。同時外部宏觀環境非常嚴峻,比如拉美危機、儲貸危機、日本崛起、美蘇爭霸、滯脹陰影等等,如果集中關注短期風險反而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時光能倒流到80年代美國,投資者可能會覺得有各種風險。但拉長時間看,那個年代卻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抓住大機遇的時代,是美國各種明星企業高速發展的時代。

真正的贏家模式是永遠保持理性,在危機中感受到機遇,在風險中找尋生機,而不是去關注宏觀變數短期的波動。

對應到當下的中國,海外各種宏觀風險或變數仍然很多,國內的轉型帶來的結構分化、產能出清依舊艱難,但是,放到時間長河中,它們或許都只是個小小浪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筐投資 的精彩文章:

傻幣鏈橫空出世,比特幣腰斬!貨幣不是你想造就能造!

TAG:米筐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