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8「大黃蜂」戰機的背後是令人心酸的劫後重生
美國比較出名的F-18「大黃蜂」戰機,它是一款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它的主要特點是可靠性和維護性好,生存能力強,大仰角飛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的特點。在2006年7月28日F-14「雄貓」戰機退役之後,F-18「大黃蜂」戰機就成為美國航空母艦上唯一的艦載戰鬥機。這一切看上去是那樣的「完美」。但是,在這完美之後,付出所有的YF-17戰鬥機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地淡出人們的視野。
1965年諾斯羅普公司決定以設計比較成功的F-5A為原型設計一款新型輕型戰鬥機,這個計劃的編號為P-530。1917年1月,美國空軍提出輕型戰鬥機需求,而這次設計的重心要放在空戰可能發生的高度與速度之間,而看到越戰時蘇聯戰鬥機體型的改觀。美國空軍也提出了尺寸的要求:具有現代技術的設計,降低研發與生產的不確定因素,戰機本身需要提供多項技術上搭配的選項,以適應未來的作戰計劃。
1972年諾斯羅普公司將P-530計劃重新調整,改成針對美國空軍的需求,這個計劃的編號也更改為P-600。而這場針對美國空軍需求的競爭也是越演越烈,最終在這場競爭中,波音公司的908-909型設計由於其新穎的設計成為第一名。而諾斯羅普公司的P-600與通用動力公司的401型號則為並列第二名。最終決定由P-600和401這兩種型號進行下一階段的研發。兩家公司需要建造兩架原型機,型號分別為YF-17與YF-16。1974年4月4日第一架原型機YF-17首飛,而這架原型機創下了美國第一種平飛時不需要後燃器就可以超音速飛行的戰機記錄。第二架原型機於8月21日首飛。經過半年多的比較之後,1975年1月美國空軍正式宣布YF-16獲勝。最終成為了美國空軍和歐洲四國準備取代F-104的型號。
雖然YF-17在這次競爭中失敗了,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自從美國海軍取消F-11B而改為F-14之後,研發與生產總是遭遇很多的困難。這給美國海軍很大的壓力。於是海軍提出了要研究一種多用途艦載機的計劃。
1974年8月這項計劃被提交到美國總部,可是美國總部表示撥款的經費必須使用來自空軍的輕型戰鬥機與空戰戰鬥機的技術與硬體,把這項計劃改為海軍空戰戰鬥機,而且規定必須是引用輕型戰鬥機競爭者其中的一款。這就限制了海軍自由選擇廠商和設計的計劃。
而眾所周知的是,艦載機的設計跟陸地操作的戰鬥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海軍要求參加競標的公司必須跟具有相關的經驗的公司合作,而諾斯羅普公司選擇的確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所以接下去的YF-17就猶如一隻涅槃的鳳凰一般華麗的轉身,成為了現在眾人知曉的F-18「大黃蜂」戰鬥機。
雖然成功的背後是一路的坎坷,但是為了最終的信念還是堅持永不放棄,真是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後來我們看到的F-18「大黃蜂」戰鬥機,才有了它名垂史冊的今天。


※TAC-50為何能列入世界十大狙擊名槍之一,它的殺手鐧是什麼?
TAG:戰略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