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輛車覆蓋超過80座城市,分時租賃會是共享汽車的未來嗎?
「大家不要懷疑,以後我們來到城市路口,會發現50%以上是共享汽車,私家車反而不到50%,這一天一定會到來。」1月21日,上海國際汽車城、環球車享(EVCARD)董事長榮文偉在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綠色交通引領城市交通變革」主題峰會上說道。
榮文偉認為,儘管目前包括牌照問題、停車位問題、系統管理問題、盈利問題等等,共享汽車面臨的挑戰很多,但共享汽車一定是城市出行的未來。
2018年,共享汽車潛在市場容量有望達1.8萬億元
趁著共享經濟的東風,共享汽車行業如今方興未艾。根據環球車享(EVCARD)與同濟大學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汽車共享出行用戶直接需求在2015年大約為816萬次/天,2018年有望增長至3700萬次/天,潛在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8萬億元,為共享汽車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近年來,共享單車的蓬勃發展培育了大眾的共享理念,人們出行與消費觀念得到升級,為共享汽車打好了「前陣」;互聯網科技、智能技術的進步為共享汽車提供了技術支持;新能源電動車的發展進步與充電設施的不斷完善,為電動汽車在共享汽車行業的普及提供了充分條件。2017年8月8日,《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國家政策正式出台,其中明確提到鼓勵共享汽車發展,由此共享汽車行業迎來春天。
「城市發展所面臨的越來越嚴重的環境、能源危機以及交通、道路、停車位資源的緊缺問題,都能隨著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而得到解決。」會上,環球車享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光宇認為,在共享經濟的大背景下,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共享出行將成為城市解決未來交通的一種有效模式。
800萬、80座、8萬輛,分時租賃業務的「異軍突起」
在共享汽車行業中,汽車的分時租賃業務,作為其中一條重要的分支正在迅速佔領市場。《2017中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共享出行服務的用戶群體已達到800萬,其中95%的共享汽車採用了新能源汽車。到2017年底,中國分時租賃服務覆蓋的城市已超過80座,車輛規模和總量上突破了8萬輛。
而如果向源頭追溯,分時租賃其實才剛剛起步。1999年,全球第一家按小時計費的汽車共享公司Zipcar在美國馬薩諸塞州誕生。進入21世紀後,隨著智能終端、移動通信、電子支付等技術的發展,分時租賃形式的汽車共享逐步向北美、歐洲和亞洲蔓延。在我國,隨著2013年中國(上海)電動汽車國際示範區提出「分時租賃」的概念,以及近年來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迅速在全國推廣開來。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已註冊的分時租賃企業超過400家,實際投入運營的超過100家,整體競爭環境較為激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投入運營萬輛以上規模的企業僅4家,分別為EVCARD、Gofun、盼達用車和微公交。以EVCARD為例,截至2018年1月中旬,EVCARD已進駐60座城市,註冊用戶近200萬,運營網點約12000個、覆蓋停車位約55000個、投放新能源汽車約27000輛。
機遇與挑戰並存
根據普華永道統計的數據,未來5年汽車分時租賃市場將以超過50%的增幅繼續發展,保守估計在2020年全國B2C車隊規模將達到15萬輛。而即使擁有美好的服務場景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分時租賃作為一項重資產、重運營的新型共享模式,在短期內仍然面臨著政策、營收能力、用戶認同與規範等等的諸多挑戰。
例如在地方政府層面,分時租賃仍然面臨著「增加交通擁堵」「擾亂計程車運行」「擠占城市公共空間」等政策憂慮。記者了解到,深圳市2015年從待配置電動小汽車增量指標中划出2000個專項指標用於分時租賃的運營,但截至目前並沒有增加新的配額,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分時租賃規模效應的發揮。
同時,目前分時租賃主流的方式都是以新能源汽車作為運營車輛,車輛購置及維護、線下停車位資源、汽車充電等問題都是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另外,重資產模式下,如何提高單車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樣成為分時租賃企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根據羅蘭貝格的財務模型計算,單車日均20%的利用率是分時租賃業務盈虧的分界線,遠高於當前行業的平均水平。(2016年,行業平均水平僅約為12%)。
而對於盈利問題,榮文偉似乎並不擔心。「現在從盈虧平衡點來講,EVCARD在上海已經有3個到4個區,單區實現超過盈虧平衡點。我們爭取在2018年,有城市超過盈虧平衡點;明年、後年我們會有一批城市過盈虧平衡點。只是在培育階段,需要大家更有一份耐心和一份堅持。」


TAG:優老白聊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