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歌出行CEO孫楊:與傳統租車市場相比,共享汽車想像空間更大
調研 | 超超 張揚
撰寫 | 超超
萬億級出行市場依然變數不斷,在網約車領域,美團打車高調進駐一線城市,曹操專車日前以超百億估值拿下10億元A輪,從順風車起家的嘀嗒拼車也將品牌升級為嘀嗒出行。
而原本已經進入穩定期的共享單車賽道,也因Hellobike被阿里強勢注資和滴滴自有品牌單車的加碼,戰局重燃。
出行領域的交織混戰,是各家對不同出行場景防守和進攻的統籌布局。巴歌出行CEO孫楊認為,對用戶來講,不管何種出行方式,最核心的還是便利。
共享汽車由於在車隊規模上遠遠落後於計程車和網約車,在解決短途高頻出行場景時並不能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便利性的不足直接導致共享汽車的發展從高頻切入將會困難重重。
而在傳統租車市場,共享汽車在價格和體驗上是更有優勢。孫楊認為,共享汽車比傳統租車想像空間更大,其運營模式也更加符合用戶的用車需求,但是受限於車隊規模,當前還不能更好的滿足出行需求。
提升車隊規模+提高運營效率,兩者並重
由於在拿牌照以及場站資源方面優勢並不突出,巴歌出行選擇對資源限制較少的二、三線城市進行開拓,旅遊城市、工業城市和商貿城市是重點發展的目標。
即便是在低線城市,資金再雄厚的運營商也不會選擇一次性投放過多車輛。共享汽車作為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之一,運營商線下運營經驗的積累和優化都需要較長時間。
目前巴歌出行上線8個城市,車隊規模超1000台,主要通過融資租賃和經營性租賃獲取。與第一梯隊過萬車隊規模的幾家公司相比,巴歌出行缺少主機廠背景的支持,在拿車方面會略遜一籌,但同時也沒有用車品牌方面的限制,在車輛規模化後,會降低車輛採購成本,補足這塊短板。
在運營方面,除了部分自有團隊負責線下維護外,巴歌出行也將部分調度工作外包給兼職人員去處理。孫楊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營,單車人力成本比全部用自有員工更低。
近日,愛分析對巴歌出行CEO孫楊進行了調研訪談,現摘選部分精彩內容分享如下。
共享汽車行業在二三線城市屬於增量市場
愛分析:目前共享汽車滿足的出行需求是哪些?
孫楊:從公里數來分的話,0-2公里屬於單車,10公里左右是計程車,再往上10-100公里是共享汽車能覆蓋的里程,現在受到續航里程的限制,解決的還主要是城內出行。
總體來看,共享能覆蓋的出行場景還是非常多。上下班這種日常的通勤在一線城市尤為明顯,70%左右的用戶都是在這個時間段內用車。但是在二三線城市,這個比例就下降了,不到50%,會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在上班期間,或者下班以後用車。其實這部分解決需求是比如上班的時間出去辦事,或者是下班後出去會朋友。
所以從替代的角度來說,共享汽車能替代很大一部分私家車的出行,在二三線城市替代了很大一部分黑車的生意。另外,對計程車和公交車也有一部分替代作用,但因為規模還是很小,不是特別明顯。
愛分析:一線與二三線城市哪個會先起來?
孫楊:其實需求都在,一線城市需求更旺盛,只不過在現在這個階段,沒有辦法快速滿足這些需求。所以用戶把共享汽車作為一個替代方式,而不是主要的出行方式。
同樣是需求,在二三線城市,我就能很好地滿足他。比如說在北京,快速上一萬台車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做不到的。而在二三線城市,比如唐山、煙台這種城市,人口在700多萬人,我們投兩千台車就能基本滿足。
愛分析:滿足的標準是什麼?
孫楊:車和人大概是1:5000,即平均5000人需要1台共享汽車。
愛分析:現在主流的行駛里程是多少?
孫楊:分城市,在北京一單大概在50公里左右,在二三線城市平均20多公里,還有一些比較長的,比如80-100公里,大概有7-8%的訂單是這種長距離的,這部分需求在不斷上升。
愛分析:50公里的話,其實它替代的還是私家車?
孫楊:對,搶網約車生意現在來看還是很難。因為現在它的飽和度還不夠,規模效應還沒有完全起來。
從出行結構來看,首先步行和單車,然後公交系統,再往上是共享汽車,然後再上面是計程車或網約車。共享汽車能覆蓋到上面的一部分,但是前提是讓用戶覺得很方便。
價格方面,比計程車便宜。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可替代的方式不多,價格合理所以更容易形成用戶使用習慣。
愛分析:在二三線城市算是增量?
孫楊:有一部分增量,二三線城市的居民出行,他不像一線城市有那麼多選擇。第一,公交系統並不發達,基本沒有地鐵,公交車線路也很少,頻次也不高。
第二,計程車也很少,並且打車很貴。共享汽車除了替代一部分計程車、黑車和私家車,還激發了那些買不起車的年輕人用車的需求,這裡有很大一部分是增量。
與傳統租車相比,共享汽車想像空間更大
愛分析:怎麼看共享汽車往長距離出行市場延伸的市場空間?
孫楊:長距離肯定是低頻的,短距離是高頻的。其實兩者,尤其是在三線城市,並沒有那麼大差距。低頻肯定是最多的,比如低頻出行場景可能會佔整個的80%左右。
長距離給我們帶來的收入更高。從訂單的角度來講,長距離的這一單可能相當於短距離的三單或者五單。
愛分析:所以您覺得共享汽車去滿足長距離的出行需求,這塊的市場還比較大?
孫楊:中長途的運輸還是有很大的市場,比如廣州到中山60多公里,現在除了火車,基本上是順風車的天下。
如果用共享汽車,基本上跟順風車一個價格,甚至比它還便宜。但這在傳統租車是沒法實現的,異地還的話可能還要交高額的異地還車費。
愛分析:共享汽車的車隊規模與傳統租車和計程車市場相比,大概要到什麼級別?
孫楊:如果按照解決出行需求的話,它要比計程車的數量還要多,要遠比神州一嗨傳統的租賃企業大的多,甚至要比滴滴整個車隊的數量還要多。
現在共享汽車做的是增量市場,滴滴其實是整合存量市場,當然有一些人為了加入滴滴,買車加入滴滴,它多了幾十萬車主。
但是共享汽車,現在更多的綁定新能源汽車,在往前滾動發展。所以它是一個增量市場,而且創造了一個新的出行方式,在解決固有出行需求的同時,還創造了一些需求。
比如周末出去玩,如果我沒車的話,頂多去神州租台車,但其實這個需求並沒有太多人去實現。如果我很方便在家門口就能開一台車,一天的價格比傳統租車便宜一半以上,我就去了,這跟我開自己車差不多,它創造了一些新的需求。
愛分析:像北京上海這種地方,對單家公司來說,多大的車隊規模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投放量?
孫楊:計程車一天大概是20多單,專車的話少一點,至少得十幾單,快車也差不多。現在運營效率高的在5單左右,做的不好的話,可能也就一兩單。
像北京這種兩千多萬的人口,因為北京有駕照的人口還是相對比較集中的。雖然全國大概是30%,但是現在是年輕人大部分都在城市,北京更加集中。估計要1萬台車才能滿足,這是單個企業很難做到的。
愛分析:一萬輛車是建立在日訂單大概五六單的水平?
孫楊:5單。
愛分析:跟計程車比還是挺少的。
孫楊:是的。
政策鼓勵共享汽車行業
愛分析:目前來看,行業還沒有爆發,為什麼?
孫楊:整個產業還處在發展期,沒有成熟,但在產業政策的加持下相信很快就會爆發
愛分析:政府制定政策的基礎邏輯是?
孫楊:出行市場是個金字塔,最底層是公共交通。公共交通體系是主流的交通,不管在哪個城市,這部分人群國家是不希望被稀釋的。如果你要搶這部分人群的生意,可能在政策上不會被支持,再上一層就是計程車,然後是網約車。共享汽車其實在一線城市,替代的是私家車的出行。
首先,計程車的數量不會無限制增加,私家車現在通過限行限購,這是限制人的出行需求,共享汽車是把被限制的這些需求相對釋放出來。比如在限行這一天,我可以用共享汽車來出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共享汽車應該是在鼓勵範圍之內。它一方面能限制私家車的出行,甚至能限制一部分人買私家車這個動作;另一方面,可能替代一部分網約車的數量。因為有價格優勢,他就不會選擇更貴的出行方式。節約了城市道路與停車資源,新能源也更加節能環保。
愛分析:政策層面現在有什麼苗頭?
孫楊:相關部門很早就在研究,各地還是在積極地探討這個事情怎麼做。2017年已經是發部《指導意見》,要各個地方創造條件,鼓勵發展。大的方向是定了,各地方政府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細則。現在各別城市像廣州已經開始出台具體落地政策,很快會有更多城市出台政策。
愛分析:資本也在等著政策?
孫楊:我覺得他們是有這方面的顧慮。無論是否有政策出台,我們還是要把握時機,快速佔領核心資源。
愛分析:除了政策和資本,還有其他因素?
孫楊:運營效率。車輛在一天的運營中,是否能覆蓋整個城市的運營成本,這是個基礎。
如果車輛的使用效率不能覆蓋運營成本,模式其實就是不成立的。你複製的越多,虧損的越多,在投入兩百台車不盈利的情況下,不能保證你投入兩千輛的時候就能盈利,這跟運營模式還是有很大關係。
愛分析:從200輛到2000輛,規模效應比較難體現?
孫楊:車輛的規模和成本有些是成正比往上升,有些是成反比往下降。如果人工、停車這些成本隨著車輛規模同樣上升的話,這個模式就是不成立。你要保證車輛越多,人工的佔比就越少,對車位的依賴就越小,這個才是成立的。
所以現在大家都探討說,到底是站點式取還還是自由取還,我們其實一直在堅持要自由取還,我們不需要固定的停車位。固定停車位其實就是個悖論,隨著車輛的規模越大,你要增加更多的停車位來滿足停車,這部分的成本其實是一個硬成本。當車輛使用效率越高,車位的空置率就越高,成本並沒有下降。
車隊規模是影響共享汽車運營商往高頻出行場景延伸的關鍵因素
愛分析:未來共享汽車有可能成為高頻出行場景里的主流?
孫楊:一定會成為主流,對政府來說,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共享汽車其實是在做減法。它在減掉一些私家車的出行頻次,減掉尤其像快車這種出行的頻次。對用戶來說,這是更經濟、更私密、更個性化的出行選擇,高頻出行只要解決用車便捷問題。
愛分析:在分配車牌號這塊,不同公司有什麼不一樣的政策?
孫楊:資源還是集中在資源性企業的手中。
愛分析:影響共享汽車往更高頻出行場景延伸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孫楊:第一,解決用戶問題,車輛產品多,使用方便,車況好、費用低,第二,解決運營問題,車輛高效低成本運轉,實現盈利,
愛分析:便捷性其實還是會跟整個車隊規模有關?
孫楊:一方面是車隊規模,讓用戶能方便地拿到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用戶體驗,其實我們提供的出行服務,車況怎麼樣,車干不幹凈,電量是否充足,離我500米還是一公里,這些東西是靠運營來解決的。要有一個強大的運營團隊和高效的運營體系,能讓車保持一個很好的狀態,能讓它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上。當用戶有需求的時候,恰好就有車在那。
愛分析熱文


TAG:愛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