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江天險?古代南北火併長江根本靠不住!

長江天險?古代南北火併長江根本靠不住!

中國古代很多時期都是南北分治,很多人以為是以長江為界。而事實上,大部分南北對抗都是以淮河為界,雙方在這個區域達到軍事平衡。

南方得淮河流域,就足以對抗北方,北方得淮河南方就不能自保。三國的曹魏和東吳,北魏和劉宋,金、蒙古和南宋都曾在這一地區拉鋸。所以古人總結說:守江必守淮。

淮河

但我們知道淮河完全不如長江險要,為什麼南北雙方能在此達成平衡?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長江是南方政權最後一道防線,它在軍事上有一些致命的問題。

長江上游、中游並不安全,敵人一旦到達此處就很容易順江而下、直取黃龍,所以淮河流域連同長江淮河的分水嶺大別山一道,就成了方式北方進入長江中下游的重要屏障。南方政權想獨存,就要力保淮河不失,必然得用舉國之力在此死磕。

比如三國時期,吳國具有荊州、揚州將整個長江中下游收入囊中,但江淮之間的壽縣、合肥等城池,卻還是曹魏的,只能以江守江,不敢越過淮河。後來魏國攻打濡須口時,吳國便傾國相抗。而孫權無數次率十萬大軍攻打合肥,原因也在於試圖以淮守江,但始終未能如願。吳國得不到淮南寸土,被曹魏擊敗是遲早的事。

孫權

歷史證明,淮河穩固,南方政權就能多殘喘一陣子。所以前秦的苻堅出不了渦口,北魏拓跋燾困於瓜步,周世宗久攻不下壽縣。而南宋能與金和蒙古相持數百年,就是因為把東線維持在淮河,以淮東、淮西加上襄樊,和四川一道構成完整的防禦體系。

兩淮的防禦體系,從細部來看,淮東根本在揚州,它以淮安、盱眙為門戶。淮西重鎮在合肥,而鳳陽、壽縣是藩屏。這兩條防線,有效地保衛了長江和南方首都的安全。

守江必守淮,除了以上軍事屏障的作用外,還因為江淮地區巨大的交通和經濟價值。這裡地勢平坦,自古以來,水域受到許多人工干預,被各種水庫、運河分割得支離破碎、河網稠密,交通十分發達。

我們知道,長江作為軍事防線,還有一個致命問題。因為南方平地少,而且被大山大湖阻隔,非常分散。如果敵人已到長江,那麼江漢平原、洞庭湖-湘江流域、鄱陽湖地區和江蘇南部這幾部分即使不分裂,也很難協同起來。但是如果把防線北移到淮河流域一帶,以長江流域為運輸通道,就把南方這幾大板塊盤活了。

而北方用兵更靠近南方首都的江淮,戰線最短,同時可以獲取這裡豐富的農作物資源和魚鹽之利,方便的通過穎水、汴水(現已消失)等河流以及後來的大運河進行補給。這個巨大的優勢是四川、南陽、襄陽和桐柏山、大別山這些補給線過長的戰場無法比擬的。

所以一旦打仗南方必然會拼了老命保江淮,這也使得此處成為戰爭最多的地方之一。據歷史學家統計:截止1600年前,中國發生30次以上戰役的地方除了南京、洛陽、長安這些國都,壽縣位列第四,合肥第五,高於湖北襄陽和甘肅臨夏,接下來徐州排在第八,高於開封和南陽,由此可見淮河流域之重要。

而頻繁的戰爭也經常把這個富庶的地方打得千里無人煙,代價慘重。

喜歡這篇文章就收藏、點贊、分享一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色小雷 的精彩文章:

TAG:秋色小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