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找到一個喝酒的理由!

找到一個喝酒的理由!

中道醫學認為七情:怒、喜、思、悲、憂、恐、驚與五臟相對應,一種情緒由一個臟腑所主,同時它也對這個臟腑以及與之相生相剋的臟腑產生影響。那麼,具體體現在什麼地方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七情與五髒的關係。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戀花》

丨一切情語皆醫理

古典詩詞里,有許多描繪的是情感、生活、景觀相關的內容。王國維《人間詞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便道出了人們的情感與客觀事物之間的主觀聯繫。而在道醫看來,一切情語皆醫理,有時候人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情緒,或者身體上的變化,是有很深的醫學道理在裡面的。

柳永這首《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是傳世名作,詞里最著名的當然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據說此作是柳三變漂泊異鄉與愛侶分別時所作,情悲愁極,整個作品有著很強的憂愁、壓抑色彩。

那麼,很多人為什麼會越來越瘦呢?因為憂愁——情緒過度所致。

準確地說,應是憂思,這是兩種不同的情緒,但憂多兼思,人在憂愁的時候,往往也伴有過度思慮的情況存在,一邊發愁擔心,一邊反覆琢磨,越想越愁,故有「多思多慮」之說。但思則不一定兼憂愁,思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心理活動,憂是一個有負面傾向的情緒活動,人有可能單獨思考琢磨事兒,不動情緒。故曰「憂多兼思,思不兼憂」。

丨五臟主七情

中道醫認為七情:怒、喜、思、悲、憂、恐、驚與五臟相對應,一種情緒由一個臟腑所主,同時它也對這個臟腑以及與之相生相剋的臟腑產生影響。憂愁太過,則肝氣不能疏達,肝氣鬱結。五臟之中,肝主疏泄,肝有使一身氣機運行疏達的作用;肝氣疏達,脾胃氣機才運行正常,飲食才能得以消化吸收;肝氣鬱結,則脾胃運化功能失常,飲食不能消化,飲食中的水谷精微不能被人體吸收變成氣血。且五行之中,肝屬木,脾屬土,肝氣鬱滯則木克土,這就成了現在臨床很常見的一個證型,「肝鬱脾虛證」。

肝鬱化火證是指肝氣鬱滯久了以後,人體陽氣總憋在一個地方,局部能量過於集中,產生了火熱之邪,術語稱之為「郁而化熱」。道醫學裡有句老話,叫做「少火生氣,壯火食氣」,人沒火氣不行,但火氣太旺了反倒會消耗氣血。

所以,「消得人憔悴」的原因,在於情緒不暢,肝氣鬱結,氣血化生不足或者被暗暗消耗了——這種情況,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那麼肝氣鬱結了怎麼辦呢?柳永的方法是去喝酒,大喝一場「擬把疏狂圖一醉」。要知道,人的身體是有本能反應的,在情志鬱悶、肝氣鬱結之時,是會自然而然找些能發泄的方法。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暴怒之時,如果把怒氣發出來,破口大罵,或者大哭一場,又或者在四下無人處大聲喊叫一番,都會覺得心胸為之寬鬆,而我們進行克制則是後天教養所致,但身體是有本能的,它的本能是想辦法發泄。

丨適量飲酒可養氣血

喝酒也是一種發泄,但不應嗜酒。酒,尤其是黃酒、白酒,在傳統中道醫看來有辛溫之性。所謂「辛行氣血主發散」,辛味有發散、性溫有促進血脈通行之功,所以酒本身有鼓動氣血、疏達肝氣、振奮心氣的作用。

肝的「主司疏泄」功能有一個表現就是在情緒上,使情緒開朗。喝點兒酒,肝氣通暢,自然情緒高漲。「太白斗酒詩百篇」李太白有許多詩篇是酒後所著,文字里就透著一股狂妄不羈之氣。但飲酒過度會導致酒毒內停,很是傷身,頗不划算,故少醉為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氣血者,溫則能行,寒則郁遏。肝氣鬱滯之時,如尚未出現肝鬱化火,則最忌諱飲食生冷。現代人一方面強調忌酒,另一方面又鼓勵喝果汁,美其名曰補充維生素。殊不知果汁很是寒涼,過飲最傷陽氣,而酒雖過量亂性,少量卻能養氣血,為古人所崇。物無美惡,關鍵在於選擇合適自己的,適量即可。

歡迎直接留言,與小編交流~

尋道網:道醫之家公眾號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之家 的精彩文章:

女性與帶脈的特殊關係

TAG:道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