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瘙癢難忍?不妨試試穴位按摩,祛濕止癢、一按就好!不走彎路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白耀凱教授
濕疹是一種很常見的頑固性皮膚病,很多患者在病情發展到慢性的時候,才想起來就診。其實到慢性濕疹的時候,濕疹是比較難治癒的。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治病經驗。
坐診經歷:
前幾周,科室來了一位成人濕疹患者,有三十多歲。來了之後很疑惑的問我:「林醫生,不是只有小孩得濕疹的嗎?怎麼大人也會得濕疹?」在很多人的觀念里,濕疹是小孩子的病。其實不然,濕疹是特應性皮炎的嬰兒期(0-2歲)表現,特應性皮炎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青年與成人期。
成人期濕疹的癥狀是,皮損與兒童期類似,主要發生在肘窩、腘窩、頸前等部位,也可發生於軀幹、四肢、面部、手背,大部分呈乾燥、肥厚性皮炎損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現為痒疹樣皮疹。
人們通常不太了解濕疹,對於濕疹怎麼形成的也並不清楚。濕疹的形成因素比較多,如果我們不注意,就容易患上濕疹。下面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濕疹的一些治療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按摩也能防治濕疹
如果濕疹發生部位為臉部時,指壓百會、大椎、肩井穴;若發生在頸部,指壓曲池、陽池、手三里穴;發生在肩部時,指壓中府、肩井穴;發生在足部時,加上太溪等足部入位的指壓。指壓手部的合谷穴對一切情形都有效果。
1. 大椎(位於頸根部中心的頸椎最下部)
作用:按摩可緩解濕疹的癥狀。
操作:醫者一手支撐患者背部,另一手拇指指壓穴位。過敏性體質而皮膚敏感的人,在本穴位會有硬結,只要揉軟即可。
2. 百會(位於頭頂中央)
作用:對該穴位實施按摩對各種病症都有效果:
操作:醫者包住患者頭部,用兩手拇指指壓,指壓力度給人感覺似要垂直如同穿過身體1中央一般。與天柱、肩 等穴一起按摩,對臉部濕疹的治療效果顯著。
3. 肩井(位於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
操作:醫者以抓住患者肩膀的方式,用拇指稍加力量指壓。但此部分若有濕疹或麻疹,對該穴位施灸效果更佳。
操作:醫者或患者握著手腕而以拇指用力刺激。
4. 合谷(位於手背虎口處)
作用:對於一切濕疹、麻疹治療都有效果的穴位。
操作:醫者一手支撐患者的手腕,以另一手與患者握手的方式,拇指用力指壓手背。
5. 陽池(在腕背部橫紋中,指伸肌腱的尺側凹陷處)
作用:對手部所生成的濕疹、麻疹更有效,是改善手部濕疹的有效果穴位。
巧用艾灸療法妙治濕疹
濕疹,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係。
中醫學認為飲食不節,內傷情志,外邪浸淫引發本病。
中醫辨證論治
1. 血虛風燥
病程遷延,反覆不愈,皮損常局限一處或幾處,粗糙肥厚,或成苔蘚樣改變,表面覆有細薄鱗屑,兼有色素沉著或脫失,常伴劇烈瘙癢,舌質淡,苔薄白。
中醫艾灸穴位:足三里,三陰交,血海,大都,郗門。
艾灸的方法:選用艾條灸之雀啄灸。艾條火頭像麻雀啄食一樣,在穴位皮膚上上下移動,使局部產生溫熱感覺,直至皮膚出現紅暈為止。
2. 濕熱浸淫
中醫學認為,此類型濕疹,發病急,病程短,皮疹可發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多種斑疹形態相繼出現,皮損潮紅,水瘡,糜爛,浸淫成片,伴劇烈瘙癢,大便乾結或腹瀉,口苦口乾,苔薄或黃膩。
中醫艾灸穴位:曲池,陶道,肺俞,陰陵泉,神門。腹瀉加足三里。
中醫艾灸方法:採用艾條迴旋灸。點燃艾條,在穴位上往複迴旋熏烤,火頭距離皮膚2-3厘米,每穴可灸15-30分鐘,每次選4-5穴,每日或隔日1次。適用於風濕、麻痹、皮膚病。
濕疹的最佳治療方法
濕疹病程較長,遷延難愈,民間驗方具有個體差異性,使用前需先詢問醫生。大量使用內服藥,也會傷及身體。目前藥膏外塗是治療蕁麻疹使用最為廣泛的方法,但是西藥都含有激素,副作用較大,患者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使用中藥藥膏顯得尤為重要,中醫歷史悠久、安全無害、標本兼治。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揚中醫文化,患者可以選擇國家認可、資歷較佳的名方——中玉濕夫寧,此方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八卦中醫外科,第六代傳人李中玉教授50餘年優秀的方劑之一。對濕疹、蕁麻疹、瘙癢、皮炎等皮膚病,治好人群佔比在9成以上。
張八卦中醫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其傳人李中玉早在1992年就編著了我國第一部中醫外科病彩色國譜,獲得了國家部級大獎。其後,又相繼編著中醫外科病專著多部,為我國的中醫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現任河南省中醫院的教授及主任醫師。
李教授以患者為本,依舊使用中草藥熬製藥膏,這個是中國古代文明所特有存在,也是非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此方在河南省葯監局評為一等獎,榮膺「2017年河南省品牌百強」。因為此藥膏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傳統中醫對象,所以在網上也是可以找到的。但是對於一些國外患者來說,郵寄是有點困難的。
預防濕疹疾病有什麼注意事項
1. 平時濕疹患者多注意皮膚的保養。包括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油膩、煎炸之品,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生活作息規律,保證足夠睡眠時問,避免過多熬夜。一般濕疹患者應以素食為主,易於消化,大便應日日通暢,忌食辛辣刺激、咸腥的海產品等食物。對日光過敏者,除了要採取避光措施外,還應避免食用黃泥螺、菠菜等含光敏性物質的食品。
2. 平時要避免患感冒。對感冒病毒抵抗力低者,除了加強體育鍛煉外,還可使用細胞免疫增強綠色療法,以增強對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3. 應當對自己的病有所了解。如:發病的誘因、主要表現、發病規律、治療方法、飲食起居的宜忌等,在看病時應向醫生諮詢,自己也要留心觀察,做到心中有數。切莫有病亂投醫,勞體又傷財,結果越治越重。已發病者需及時就醫,積極配合醫師治療。
4. 過敏體質的人需在生活或工作中儘可能避免致敏因子。如家庭主婦在日常烹調、洗滌等家務不得不接觸一些肥皂、洗滌劑時,可選擇內層為絨布的塑膠手套;對植物花草敏感者避免接觸該類物質,同時注意居住環境的殺蟲,勤換勤洗衣被,加強個人衛生;還有確因工作場所接觸的油漆、染料、各種添加劑等導致發病者,建議調換工種。
5. 生活態度樂觀向上,面對逆境和挫折要學會自我調整,保持心態平和、平靜,避免不良情緒誘發或加重病情。情緒要穩定。皮膚是人的「心理器官」,壓抑、緊張、焦急、恐懼的情緒對濕疹很不利,可誘發和加重病情。生活起居有規律,應保證睡眠時間,按時作息,避免精神創傷,情緒要穩定,注意勞逸結合。
6. 屬過敏體質或已發病者,飲食宜清淡,不飲酒,勿食海鮮、牛羊肉、狗肉等發物,避免誘發和加重病情。洗浴次數不宜過多,尤其是冬季,不宜過多使用香皂、沐浴露等,勿以過熱或鹽水燙或擦洗患處。
7. 濕疹患者避免撓抓,尤其是患ad的患者,因癢而抓、愈抓愈癢、癢則更抓,成為惡性循環,只會令皮損加重,對緩解病情毫無幫助。
8. 保持皮膚清潔。濕疹本身已破壞了皮膚的屏障功能,若不注意保持清潔,便會感染、發炎、化膿,使許多微生物乘機而入,加重濕疹的癥狀,延長治癒時間。濕疹患者可以洗澡,但需用溫水洗,這樣能減少感染的機會,並有助於軟化皮膚。但不要太常洗澡,還應避免使用過熱或過冷的水。不要過度清洗皮膚,少用肥皂類清潔劑。每次洗完澡後,都應塗上潤膚乳液,以保留水分,防止水分流失。棉質的衣服比較柔軟,不會引起皮膚搔癢。患者不要貼身穿化纖織物、毛織品,這些衣物不但粘身體,而且可能會導致皮膚髮癢。
9. 其他,如皮膚敏感的人,使用新的護膚品或化妝品之前需試用,避免接觸性皮炎的發生;一旦過敏,應避免再接觸,清潔患處,不要撓抓,不要以熱水肥皂洗擦;醫師應耐心與患者溝通、交流,讓他們了解濕疹誘發和加重病情的因素,更好地配合治療。


TAG:濕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