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無辜慘死親生母親手中,「全賴爹」
最近聽到了一樁悲劇。
一月份的一場大雪後,江蘇泰興的9歲小男孩明明,永遠離開了世界,殺死他的,是他的親生媽媽。
從下午6點,到深夜11點,這個母親把小孩子的手腳都用膠布捆起來,用木棍不斷擊打孩子,打不動了,就歇會繼續,整整打了5個小時,只給喝了幾口水。
然後母親回去睡覺。
第二天早上,明明趴在冷冰冰的地板上,永遠閉上了眼睛。
孩子的屍體很凄慘,觸目驚心的連片紫色,新傷舊傷都有。
聽說這件事情,鄰居都十分難過,說明明的媽媽對別人都挺客氣,但是對明明「下手特別狠」,很暴躁,經常打他。
保安說「孩子弄丟了手機,在雪地里找了好幾個小時,怕媽媽打他」,當時他看孩子嚇的不敢回家,就陪著孩子一起找,直到太陽落山,手機實在找不到,孩子大哭著無可奈何走了。
沒想到,這成了保安最後一次見到明明。
事後,母親辯解,明明的父親長年不在家,明明又依賴自己,總是希望媽媽能多陪她,她就忍不住暴躁。當天是生氣失手,不是故意打死孩子的。
明明一個人徘徊在雪地里尋找手機,這也是孩子最後一次留在人世的畫面
這件事,看得每一個人都非常心痛。才9歲的小男孩,做錯了什麼呢?
為什麼作為弱者的孩子,總是遇到這樣的事情,這是值得深思的事情,但是不出意料,新聞底下,沒有思考,反而又是一片「根源是男人」的甩鍋截圖。
莫名其妙的喪偶式育兒吐槽。
還有,莫須有的婆婆背鍋。
前一陣有個新聞,說有個產婦因為精神壓力,將幾個月大孩子扔下樓,獲得丈夫和婆婆的求情,就那,評論里也是清一色的罵婆婆害死孩子。
這事,婆婆還不知道在哪裡呢,又是一口天外飛鍋。
男人出門,是要承擔更加嚴酷的社會競爭壓力,出去,是出去掙命的。
那麼多朝九晚五的平凡男人你咋不嫁呢。
畢竟,說是男女平等,但是除了一線城市和幾個大二線,女方買房的有幾個?女方買車的有幾個?
還是都是男人在外面承擔更大的經濟壓力。
出門,離開妻子和孩子,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悲哀的無奈。
是因為社會壓力,無可選擇下的自然分工。
這種痛苦壓力,在這些喜歡甩鍋的女人嘴裡,就是男人不負責任的「喪偶式育兒」。
回到悲劇本身,這起悲劇本身的重點,本應該是反思家長對孩子的過度教育。
有能力選擇生活方式的成年人,把生活的壓力傾瀉在無法選擇家庭的極弱者——孩子的身上,是可恥的。
一個成年人,可以選擇配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孩子不行,他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然後一個有選擇權的成年人,把怨毒發泄到沒有選擇權的孩子身上,這種行為很low,根本沒有被原諒的理由。
這本該是一道不涉及性別之爭的中性問題。
結果卻成了甩鍋大會。
看看她們都說了什麼:
孩子太調皮了,媽媽只是「愛」過了頭;
丈夫為什麼不趕回來阻止?
這個女人肯定很可憐,得不到男方家的幫助……
賴婆婆,賴丈夫,賴社會,賴孩子,總之對殘忍剝奪一個小生命的事件,自己一點責任都不肯反思,不肯背。
反過來想想,如果是一個男人,因為妻子出軌,於是虐待前妻留下的女兒。
這群甩鍋俠們,又會說什麼呢?
說到房子車子,田園女權就開始甩鍋,「我們女人為家庭付出了許多」。
行吧,那就拿為家庭付出說事兒吧,看來您的意思是像過去一樣分工,男主外女主內,也行,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適合當代大城市合作式婚姻的。
好的,男人主外,你有房住有飯吃,孩子也有學上,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吧。
那你把孩子打死算什麼?
您不是主內么?
這活兒又抱怨喪偶式育兒了?
不知道那些在外拼搏的男人,能不能抱怨你一聲「喪偶式養家」。
知乎有個題:女人優秀的標準比男人低很多。
於是一些村姑就回答,男女分工不一樣,當然標準不一樣。
有道理,那咱就別按男人的標準來要求女人了。
男人的標準很明顯,賺錢養家、買房買車。
那請問女人的標準是什麼?
古代對應著賺錢養家的,貌似是生兒育女操持家務。
現在有幾個村姑做得好?
中國,在解放婦女的同時,砸碎了她們的封建鐐銬,去除了她們的封建責任,卻忘了告訴她們新時代女性究竟應該肩負怎樣的責任。
於是她們現在不需要負任何責任。
打死自己的小孩也是男人的錯喔。
這樣喜歡甩鍋的女人,配做母親嗎?
配做妻子嗎?
在你娶老婆的時候,不妨先想一下,你願意讓這樣的女人做你自己媽嗎?
如果不願意,請控制一下你的傑寶,別讓你的精蟲上腦,毀了你全家。


TAG:叔叔戀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