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的考試是怎麼樣的

古代的考試是怎麼樣的

算一算也該是到寒假的時候啦,那些還在學校的小仙女們應該都考完期末考試了吧?emmmm……沒考完的反正也就這幾天了。說到考試這個話題,大家一般都身經百戰,各種套路都熟得不行。那麼小編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古代的考試是啥樣的吧!

一談到古代的考試,大家一般都會想到科舉吧?但是科舉這個玩意兒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隋朝開始才出現的。隋文帝開皇年間,廢九品中正制,開始創立科舉。後唐代發展興盛,一直延續至清末。

雖說這麼長一段時間都叫科舉,可是每個時期的科考也都不太一樣的。

隋唐——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唐時詩人孟郊曾言:昔日齷齪不堪誇,而今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這是他四十六歲考中進士時所作,感覺非常符合大家對科考的印象。

確實啊,隋唐時考中進士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采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又把中進士稱為「雁塔題名」。比如白居易就曾說他自己「慈恩寺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考試內容和咱們現在大不相同,也不考什麼聖人之言,就是考現場吟詩作賦。比如「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這句千古名句,就是詩人錢起在參加省試時依照給定的命題所作(《省試湘靈鼓瑟》)。其實這考試非常難的,規定時間內要作出完整的詩篇,既限定了題目和內容,又對聲韻要求十分苛嚴,能通過的考生這才華都是非常驚人的。

可是唐代的科舉其實也就是個榮耀而已,證明你是個才學出眾的名士。若無例外即便考上狀元也不能馬上授官的。常科登第後,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唐代大家柳宗元進士及第後,以博學宏詞,被即刻授予「集賢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試落選,只能到節度使那兒去當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職。韓愈在考中進士後,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

也許正因為如此,唐代科舉的考試條件還是挺好的。考生不會被關在像籠子一樣的號房裡考試,還一蹲就是好幾天。監考雖然也不算鬆弛,卻也給足了考生門名士的面子。

不過唐代考場上還是有舞弊的情況出現的。比如著名詩人溫庭筠就是當時考場上的天才槍手。他在科舉考場上能同時助八個人舞弊過關,而且神不知鬼不覺。其實這事兒他幹得太多了,早已名聲在外,所以當時的主考官沈詢已經特意對他嚴防死守了,然而……好像並沒有什麼用呢!不過他考場舞弊之事幾乎人盡皆知,自然只能遭到貶謫最後鬱鬱而終。雖然他德行有虧,可是想想他這手速和才華,那也是沒誰了。

宋代——天子門生,富貴公卿

——————————

宋代的科考和唐代就不一樣了。考中的進士成了天子門生,而且登科之後,可以立即授官,一朝改換門庭富貴無邊了。

宋代重文輕武,小仙女們都知道的啦。但是其實這重點是在於重文的,重到什麼程度?富貴無邊,罪不殞命。宋代,若有進士甚至同進士出身,只要不是刺王殺駕興兵造反的罪過,最重就是流放,絕不至於送命。也就是說,作到頭了也就和蘇東坡一個待遇吧。像岳飛這樣風波亭被斬首,那是因為岳飛是行伍出身。同樣的罪名如果換一個人,比如宗澤(同進士出身),那都不至於立斬的。

而若科舉得中,在朝為官,那更是富貴逼人。著名的學士宋祁,與歐陽修同修史書的那位,最擅寫人物傳記。他修史,要先在自家別墅外布幾重綉幛,把自己家裝點得猶如仙苑一般,再使美貌侍女穿行其間,紅袖添香。外間百姓看見這個架勢,才知道:哦,宋學士要開始寫史書啦!就這樣都不是最富貴,典型的富貴詞人要數晏殊,所有的什麼金玉滿堂,到了晏相爺眼裡,那都不是俗氣的問題,是窮酸。晏殊詞里的富貴閑適,那是尋常人真比不了的。

正是因為這科考比唐代更加實惠,宋朝的舞弊情況也越發嚴重了。為了防止作弊,宋代開始實行相對嚴格的防止作弊的制度。三級考試中,解試由各地方進行,通過的舉人可以進京參加省試。省試在貢院內進行,連考三天。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為臨時委派,並由多人擔任。考官獲任後要即赴貢院,不得與外界往來,稱為鎖院。考生到達貢院後,要對號入座,同考官一樣不得離場。試卷要糊名、謄錄,並且由多人閱卷。考官閱卷時不但不知道考生的名字,連字跡也都無從辨認,所以也就無法徇私了。

這個考試環境,感覺和咱們現在的高考好像是有點類似的。

明清——方寸之地著錦繡文章

——————————

我們現在熟知的科舉其實是明時確立的科舉制度。

科考要先考生員身份,就是童生考試。童生試分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階段。各省生員中成績好的,可以選貢入京稱為貢生,直接入國子監。早先國子監監生可以直接做官,後來雖不能做官可也是免考秀才,可直接參加鄉試考舉人。這就算是免試一次跳級吧?

大部分人稱為生員後,要考取秀才。獲得秀才身份後,才可以參加鄉試。鄉試考中後便是舉人了。舉人可以入京參加會試,考中後便是貢士。貢士之後當年便會舉行殿試,由皇帝親自主考,考中的便是進士了。

進士分三甲,一甲三名就是狀元、榜眼、探花,直接入翰林院做翰林編修。其他人再進行考試,擇優會點庶吉士。三年後再考,考試合格的也入翰林院。不做翰林不能入閣,這名次也還是很重要的。

此後朝中無論是六部高官還是內閣輔臣,那一般都是進士出身,所以科考這事兒也就尤其嚴肅尤其重要了:

首先是禮儀問題。不同於唐宋,一般你得考進京了,考試後才會有瓊林宴、杏林宴、曲江宴什麼的。明代是鄉試結束後,巡撫就主持鹿鳴宴,席間要唱《小雅·鹿鳴》,跳魁星舞。殿試後,瓊林宴是循宋制,此外三鼎甲跨馬遊街,也是無限風光。

其次就是考試的監考嚴格程度。貢院里分隔的是一間一間的號房,那個空間大小大概是,坐著勉強,躺是躺不下來的。考生跟裡面憋幾天,就這罪就夠受。考生帶的考籃進場前都需要驗看,裡面裝著筆墨紙硯和這幾天的乾糧。因為怕考試挾帶經文入場,所以連點心的尺寸有嚴格的規制。這有點類似咱們今天中考高考時入場的嚴格程度,只是那時候是完全不考慮考生的面子和尊嚴問題,都是直接搜身、直接搜查考籃。

這個貢院本身從建築上就考慮到了各種作弊的防範。考場和閱卷之間由飛虹橋分界,閱卷考官不得入考場,考生不得進入閱卷區域。貢院的外面建有兩道高牆,稱為棘圍。兩牆之間留有一丈多寬間距,形成一圈環繞貢院的通道。圍牆的四角又建有四座兩丈多高的崗樓,圍牆的外面也留有一圈空地,嚴禁百姓靠近和搭建,防止內外串連作弊。

考生考試的幾天那是接受著二十四小時毫無隱私的監視,被困在方寸之地,吃也吃不好睡也躺不下,還得答題——還是八股文……端的是方寸之地著錦繡文章。這種考試的環境,那遠比咱們現今的考試苦得多了。

所以啊,各位小仙女們,學習雖然辛苦,寒假就可以放鬆啦。而且考試這回事,咱們可比歷代古人都舒坦多啦。題目雖然不一定都能做對,但老師出題的目的還是考察大家學習情況,而不是特意為難人,可比古代的考官們人道得多了。想想是不是覺得心裡舒服了很多吶?

寒假快樂喲~~

喜歡我們的內容

就轉給你的小夥伴們看吧

想說什麼就去「寫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風匯 的精彩文章:

TAG:國風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