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已近,腊味濃,且聽民俗專家說臘月的故事

年已近,腊味濃,且聽民俗專家說臘月的故事

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是按序號稱之為「1月、2月……11月、12月」。而我國夏曆(即農曆)一年中的第十二月,古今均稱之謂「臘月」。臘月第八天被稱之為「臘日」(民間稱為「臘八」)。

GIF

「臘八節」另一主要活動內容是吃「臘八粥」。關於「臘八粥」的傳說不一,但流傳最廣的是源於佛祖吃粥成道的故事。傳說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國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便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夏日來到摩揭陀國。因又飢又餓,加之酷熱難熬,昏倒在地,被一位牧女看見,她便把身邊帶著的雜糧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熬成乳糜狀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粥,頓覺精神振奮,就在尼連河裡洗了一個澡,然後靜坐在菩提樹下沉思,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自此,在佛教界,每逢此日,佛寺僧眾都要誦經演法,取香谷及果實等熬粥供奉齋僧,以示紀念。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傳說吃了寺院的臘八粥便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增福增壽。所以人們把它稱做「佛粥」。南宋陸遊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時至當代,「臘月」已成為節令的代名詞,稱之為「寒冬臘月」。因臘月天氣寒冷,易於腌制鹹菜,人們多把在「臘月」腌制的食品稱之為「腊味」,如「臘肉」、「臘魚」等等。在我省江淮地區,民間把臘月初八日視為最好的「黃道吉日」,是娶親嫁女的最好的日子。故在農村有「臘八好,臘八好,增人添口娶大嫂」之民諺。

還有這些美文值得關注

覺得不錯,文後賞個ZAN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廬江 的精彩文章:

雪霽廬江,看醉了眼,美醉了心!

TAG:中國廬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