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鼠或非黑死病禍首

老鼠或非黑死病禍首

喬治·薩頓鳥類研究中心的一隻家鼠。 圖片來源:JOEL SARTORE

一直以來,老鼠被抱怨在中世紀歐洲和亞洲傳播導致疫病的寄生蟲,造成上千萬人死亡。現在,一項具有挑釁性的新研究模擬了很久之前發生的疫情,結果表明這些遭到中傷的嚙齒類動物可能並非當時疫情的罪魁禍首。

相反,這項近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人體寄生蟲,如跳蚤和虱子,是第二波疫情大流行期間(從14世紀初一直持續到19世紀初期間一系列災難性的暴發)傳播疫病細菌的主體。

這些暴發包括令人色變的黑死病,該疫病在14世紀中葉導致歐洲1/3的人口被抹去,死亡人數達千萬計。

「這次疫病改變了人類歷史,因此了解它如何傳播以及為什麼傳播地如此之快非常重要。」挪威奧斯陸大學生態和進化綜合中心博士後、該研究第一作者Katharine Dean說。

當感染鼠疫耶爾森菌的跳蚤咬人後,細菌會進入血液,並在人體淋巴結處會聚,而淋巴結遍布人體全身。這種感染會導致可怕的「橫痃」(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由於老鼠在現代疫病中的角色以及中世紀受害者死於耶爾森菌的基因證據,很多專家認為大鼠在第二次瘟疫期間也傳播了疫病。但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黑死病的傳播方式可能不同。其中一個原因是,黑死病在歐洲傳播的速度比任何現代疫病爆發都更快。此外,一些現代疫病爆發之前「老鼠數量下降了」,但中世紀的疫病並沒有提及老鼠大規模死亡。

遺傳學家和現代歷史學家把老鼠放到了傳播瘟疫的位置並過濾了證據。」格拉斯哥大學中世紀歷史學家、批評老鼠—跳蚤理論的Samuel Cohn說。

在多次運行模型後,Dean和Schmid在統計上評估了第二次疫病大流行中9次不同的歐洲疫病爆發的死亡率模式。令他們吃驚的是,在9個研究的城市中,有7個城市的人類—寄生蟲模型比老鼠—跳蚤模型更符合死亡率記錄。

「這是一項非常好的工作。」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並未參加此項研究的Charles Macal說,「它觸及了根本的問題,即為什麼會爆發這些疫情。」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爭議性天花論文出版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