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麼溫暖!這個家12年助養10名孤殘兒童

那麼溫暖!這個家12年助養10名孤殘兒童

丈夫尹士國退休前是火箭軍某部副總工程師,妻子劉抗美不僅是軍人的妻子、軍人的母親,還是軍人的女兒。

在這個每一件東西都擺放有序、隨時準備出發的軍人家庭,每一件物品都那麼溫暖,講起來都直戳人心。因為在2005年至2017年的12年里,有10名孤殘兒童先後在這裡生活,在這裡第一次感受到母愛、父愛和家的溫馨。

劉抗美、尹士國帶著他們助養的第一個孩子華月去看外面的世界。(照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1月14日,在瀋陽市皇姑區鴨綠江街一個軍人家屬區,67歲的居易青年城社區退休黨員劉抗美一邊爬樓梯,一邊向記者解釋沒有爭取電梯房的原因,「如果申請,組織上肯定會照顧我們。可那些孩子都在這個家生活過,如果搬走,我怕他們回來時找不到家。」

劉抗美擔心找不到家的孩子一共10個,都是她助養的孤殘兒童。

作為助養媽媽,劉抗美從2005年開始不斷把瀋陽市兒童福利院里的孤殘兒童接回家,12年時間先後有10個孩子在她家生活,並與她結下了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的母子之情。

第一天就讓媽媽熱淚盈眶

2005年5月8日,《遼瀋晚報》刊發了一篇《二百孤兒母親節里找「媽媽」》的報道,邀請有條件的家庭定期把瀋陽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領回家。看到報道,劉抗美當天就趕到瀋陽市兒童福利院,成為瀋陽市第一批助養媽媽。

「我們很快就選了一個孩子,可是臨走時,那個小女孩突然哭了。福利院的阿姨勸我們再選一個,說孩子要是一個勁兒地哭,帶回去後大人孩子都上火。」

劉抗美沒有選,說哪個孩子願意跟她走都行。福利院的阿姨就喊了一聲,「有個媽媽要接一個孩子回家,誰想跟這個媽媽走?」一個離得很遠的孩子,聽阿姨說完跑過來,抱著劉抗美的腿就喊「媽媽」。這個叫華月的孩子,一下子打動了劉抗美,「我哪個也不選了,就這個孩子了,我要帶他回家。」

劉抗美把華月帶回家時,尹士國已做好一桌子飯菜,迎接家庭新成員的到來。吃飯時,華月不小心掉在飯桌上兩個米粒,他馬上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把飯粒夾起來,毫不猶豫地放進嘴裡。

那是一隻大拇指與手掌只有表皮相連的小手,竟然做出了如此快速的動作,劉抗美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了下來。劉抗美說:「我們自己家的孩子,吃飯的時候掉得滿桌子都是,從來就沒撿過。這個孩子太懂事了!」

按照與福利院簽訂的協議,助養媽媽只有周末才可以把孩子接回家,可自從進了這個家門,華月就說什麼也不肯回福利院。有一次,劉抗美想把孩子送回福利院,可車還沒開到,華月的眼淚就嘩嘩地掉了下來。看他可憐的樣子,劉抗美只能把他帶回來。

華月特別可愛,甚至犯了錯誤都讓人不忍心批評。「有一次我們家來客人,我出去買了一瓶酒,進門後放在門口就去忙別的了。華月聽到關門聲就往出跑,結果一腳把酒瓶子踢碎了。他一邊拿笤帚掃,一邊道歉。」劉抗美說。看著孩子可愛的樣子,劉抗美特別自責:「你沒錯,是媽媽放的地方不對。」

為了讓華月過上和正常孩子一樣的生活,劉抗美去哪裡就帶孩子去哪裡,上老年大學帶著,外出旅遊帶著,參加親友的婚禮也帶著。劉抗美的女兒也像寵著親弟弟一樣寵著華月,每次從部隊回來都會給他買一大包小食品。

險些讓媽媽哭瞎雙眼的離別

劉抗美珍藏的物品中有一頁發黃的枱曆,記載的是一個突然離別的片段。枱曆上半部分是2007年3月22日,空白處寫著「華月最後一次見媽媽」,下半部分是2007年3月23日,空白處寫著「媽媽最後一次見華月」。

劉抗美說:「我助養時,不知道將來孩子會被領養,所以當福利院通知我說華月已經被人領養時,我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

當時,劉抗美家剛剛分到現在的房子,正在裝修。她把華月領到這個滿地沙子的新房時,華月先給自己選了一間房,接下來又定下了姐姐和父母的房間。可房子還沒有裝修完,華月就離開了這個家。

送華月回福利院那天,母子倆生離死別一般的痛哭驚動了所有人。福利院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劉抗美:「你不能到機場去送。領養手續的辦理特別複雜,如果你到機場,孩子看見你就可能說什麼也不走了,那會帶來很多麻煩。」

第二天,劉抗美偷偷去了機場,她躲在一個大柱子後目送華月離開。孩子一進安檢口就放聲大哭:「我要我的媽媽,我要我的媽媽!」劉抗美說,孩子進去很長時間她仍然能聽見撕心裂肺的哭聲。

接下來一段時間,劉抗美一直沉浸在痛苦中,也就是從那時起,她的一雙眼看什麼都有些模糊。為了轉移對華月的思念,劉抗美很快又從福利院接回來第二個孩子——華亮,一個嚴重唇齶裂的小女孩。

劉抗美對孩子仍然一如既往的好,但是她總會在情深時提醒自己,孩子隨時可能被領養。「每一次分別都太難了,大人承受不了,孩子也很難過。但我得接受這個現實,後來再有孩子離開時,我雖然會捨不得,但不會像華月離開時那樣哭得昏天黑地。」劉抗美說。

一個孩子即將被領養,劉抗美提前幾個月就開始做工作。領養家庭住在海邊,劉抗美就跟孩子說:「你知道你為什麼喜歡大海嗎?因為你的親爸親媽就住在大海邊,你也是在海邊出生的。」然後就帶著孩子到海邊玩,讓孩子坐輪船,培養孩子與大海的親近感。慢慢地,再一點一點地提起即將被接走的事,孩子就會問:「我能天天下海嗎?」再後來,孩子就會讓步,「爸爸媽媽去,我就去。」直到最後,孩子快快樂樂地被接走。劉抗美雖然捨不得,但是她也很樂於見到孩子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家。

分別10年後母女再相聚

華亮是劉抗美助養的第二個孩子,進家門時才4歲多。

因為有嚴重的唇齶裂,小女孩剛被領回來時非常內向,根本不願意說話。跟尹士國、劉抗美生活在一起,華亮很快感受到家的溫暖,人也慢慢開朗起來。劉抗美說:「剛開始,她只要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就會一點聲音都沒有,後來她開始不願回自己的房間,再後來她會跑到我們的床上,在我倆中間睡上一晚。」

7個多月後華亮也被收養了。準備收養她的那對美國夫婦,在網上看到了華亮的照片,說她的笑容里有陽光。

尹士國清楚地記得,華亮走的那一天是2007年11月5日,正好是她5歲生日。因為要飛赴大洋彼岸,臨行前,尹士國、劉抗美專門帶孩子去了一趟北京,在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前照了相,讓她記住自己的根在中國。

2017年1月,劉抗美突然接到華亮養父母的郵件,說他們要帶孩子到廣州,希望華亮的中國養父母能到廣州跟孩子見上一面。劉抗美說:「收到郵件,我倆都非常高興。可當時他因心臟病正在住院,我們有些猶豫。不過一想到孩子從那麼遠的地方飛回來,國內沒有一個親人去看她,孩子一定會非常失望,我倆最後決定無論如何也得去。」

跟醫生請假時,主治醫生沒讓劉抗美把話說完就拒絕了。可當劉抗美把事情完整地講完後,主治醫生竟然放行了:「你們這事兒太感人了,我不能阻攔這份愛心,但你們千萬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在廣州約定的酒店裡,劉抗美正在大堂里東張西望時,一個長得已經跟她一般高的女孩跑過來,一把抱住她。劉抗美說:「華亮走的時候才5歲,我是抱著她把她送走的。10年過去了,她竟然還認得助養她的中國媽媽。她已經聽不懂漢語了,可她還是跟我叫了聲『媽媽』。」

幾天時間,華亮利用手機上的翻譯軟體跟尹士國、劉抗美說了很多。最讓劉抗美高興的是,華亮說她馬上就上高中了,她要選修中文。

10年不變樣等著孩子回家

10年時間,5歲離家的華亮已經成為一名有主見的高中生。廣州相聚後,尹士國確信她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對此他感到很欣慰。「她跟著我們的時間不算很長,在她的人生中甚至只是小小的一個點,但對於孩子來說,那是她人生至關重要的時段。在她性格養成的關鍵階段,我們能給她一些家的溫暖,對她的一生會很有意義。」

不僅是華亮,在這個家裡生活過的孤殘兒童,每一個人都在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得到了可能會改變他們一生的愛。

先天性無肛的千千術後出現肛門無法閉合,劉抗美每隔兩小時就要給他換一次紙尿褲以避免感染;兩性孤兒小志作,做變性手術住院一個月,劉抗美天天到醫院送飯;小公主一樣的沐沐剛來時右手不能伸開,尹士國就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幫她揉捏,兩年半後她離開時,右手已經能拿筷子了。

12年里,劉抗美還用2000篇日記和10萬張照片記錄了每個孩子的這段成長經歷。在日記中,劉抗美不僅記錄了孩子經歷的一些趣事,還替孩子們收集了一些珍貴線索。有一個孩子是在遼中被遺棄的,劉抗美專門到遼中,找到當時負責案件的警官。「他們長大後可能會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我趁著事情發生的時間還短,就到事發地多收集一點線索,要不等他們長大以後就更不好找了。」劉抗美說。

劉抗美家裡的房間一直保持著華月當時分配的樣子,10年間從沒變過。床單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喜羊羊圖案,床頭是沐沐最愛彈的電子琴,玩具放在貯藏間里最矮的地方。

在這個家裡生活過的10個孤殘兒童,如今全都有了新家, 有的一直與劉抗美保持聯繫,有的帶走全部資料後從此杳無音信。劉抗美還是原來的樣子,她愛這些孩子,房間里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勾起她的回憶。她不敢搬走,怕孩子們回來時找不到家,她一直在等著孩子們回家。

更多閱讀

並非小事

1960年過大年那一天,別人家歡天喜地,劉抗美家卻哭成一片,她的父親那天走了。

劉抗美的父親是軍人,雖然不是在戰場上犧牲的,但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時多次受傷,腦袋裡一直殘留著彈片。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她父親剛一發病就不行了。

父親走時,劉抗美7歲。在她的記憶中,父親說得最多的是他的戰友,「有的戰友,早晨還在一個鍋里吃飯,但一場戰役過後,就再也見不到了。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只有不斷地奉獻、付出,才對得起那些犧牲的戰友。」

再後來,劉抗美關於父親的記憶開始變得苦澀。「記得我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班裡的男孩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說,劉抗美沒有爸爸,她爸爸死了。每一次,我的眼淚都嘩嘩的。有父親的孩子可能不懂,但對我那卻是刻骨銘心的痛。」

父親讓她懂得了感恩,失去父親讓她學會了同情,她想用自己的真情彌補那些缺失父愛和母愛的孩子。

沐沐剛來到劉抗美家裡時,她的右手完全不能伸開,而且還缺了兩根手指。尹士國就挑一根手指幫她揉捏,因為有些疼,劉抗美就在一旁陪著她玩。一年後,孩子的手指能動了,兩年半後孩子的右手不僅能伸開,還可以拿筷子了。福利院的阿姨看到後特別感動,「這兩年半會改變孩子的一生,這隻手能用了,她長大就可以自食其力了。」

有一年春節,劉抗美夫婦帶著小志作到長春的親友家串門。一大桌菜剛擺好,小志作突然從桌子下往出鑽,一下子就把摺疊桌給立起來了,滿桌子菜全被扣在地上。當場就有人說,「劉抗美你獻愛心,捐點錢就得了唄,整這麼個淘氣孩子回來多鬧心啊。」

尹士國趕緊出去找飯店,劉抗美卻摟著孩子在那兒講道理。有個親戚看不過去說道:「這孩子都淘成這樣了,你不打他兩下啊?」劉抗美回答:「要是自己家的孩子,我肯定要打兩下。可這些孩子都不在親生父母跟前,心理上都有些創傷,在這麼多人面前打他,對他可能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劉抗美說:「因為我做不了大事,就做點小事。」可是對於這些被遺棄的孤殘兒童來說,她記錄的那些成長故事,她拍下的那些美好瞬間,她的寵愛甚至是溺愛,就像親媽媽一樣,根本就不是小事。

新媒體編輯:李小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遼寧 的精彩文章:

陳綠平任遼寧省副省長

TAG:今日遼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