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里的「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里的「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的來歷

老子,春秋楚國苦縣(今河南洛邑東)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曾做周朝守藏室之史,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兼檔案館館長。道家開山始祖,著道家經典《老子》,分為上、下篇。

上篇第一句:

「道可道,非常道。」

下篇第一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故後人取上篇「道」、下篇「德」字,將《老子》稱為《道德經》。《道德經》,五千言,震爍古今,使老子一舉成為中國古代聖人之一,躋身世界文化名人。太宗李世民也不得不攀親沾故,說自己是老子的後代。

《道德經》經莊子發揮,被法家、儒家不同程度「剽竊」,對中國哲學、文學、藝術、政治、軍事等各個領域均產生過深遠而重大影響。《道德經》遠涉重洋,同樣受到青睞。


老子首次提出了「道」的概念


「道」是什麼?

「道」是宇宙中唯一而絕對的物質存在,不會隨物的變化而消失,也不會因力作用而改變。

「道」是萬物之本源、「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後寓於萬物,滋潤萬物。

「道」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力。「道」雖然恍恍惚惚,卻對立統一、相反相成,具有「恆」長的規律性。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道」的特性是自然無為,不對萬物干預,讓萬物順應自然,而非約束和強制。

「道」自身獨立、永恆、變化、運動,「道」不以外因作用而改變。

「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致虛守靜,柔弱不爭。所以道家隱居山川,遠離世間紛爭,回到虛靜狀態,保持內心平靜。

最後強調一點

「道」看不見,摸不著。

所以「道」也未必說得清。文辭簡約的《道德經》的確句句玄機,旨意微深,卻又無上智慧。故《道德經》會形成魏晉玄學,促成本土道教,受到幾千年神秘文化的頂禮膜拜。

「道」消極么?我看未必。漢初、唐朝的發展和興盛是為證據。

讀《道德經》,靜水推薦陳鼓應的《老子註譯及評價》,中華書局。

「靜水笑滄笙//感謝您的來訪//歡迎留言賜教//歡迎點贊/關注/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水笑滄笙 的精彩文章:

看看古時候的地名有多美!你家鄉過去叫什麼?

TAG:靜水笑滄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