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臘八節,為什麼一定要喝粥?

臘八節,為什麼一定要喝粥?

今日農曆臘月初八,為臘八節,俗稱「臘八」。在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說,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粥

(選自朱愛朝《時節之美》)

在臘八節,人們會喝臘八粥。傳說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因此都需要做佛事並熬粥,施粥給窮苦之人。寺院臘八日賜臘八粥,除了紀念佛祖成道,還有攜眾生度「八苦」之意,慈養眾生。臘八節從周朝開始,臘月初八祭八方八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明朝的時候,皇上吃的臘八粥,在臘八前幾天,就要把紅棗錘破後泡湯,到臘八節,加入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到後來,食臘八粥的習俗傳入民間,成為民間的傳統節日。

同為臘八粥,各地有各地的煮法。一般人喜歡用糯米、小米、紅豆、黃豆、薏米、花生、紅棗、桂圓八樣原料慢火熬。江蘇臘八粥分甜咸兩種,鹹粥會加青菜和油。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老南京人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甘肅的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了家人吃,還要分送給鄰里,並用來喂家畜。蘭州的臘八粥用大米、紅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乾、杏干、瓜干、核桃仁、白糖和肉丁等煮成。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

北京的臘八粥,用薏米、白米、小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然後用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乾來做點染。

天津的臘八粥與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麥仁、芸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

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慈菇、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

臘八粥里放的東西是有講究的。紅棗花生喻早生貴子,核桃代表和和美美,桂圓象徵富貴團圓,栗子表示大吉大利,一碗粥里,滿是中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心愿。

臘八粥里有對母親最深的懷念

(選自冰心《臘八粥》)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藉此機會,清理廚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後,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曆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乾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抗戰後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們幾乎連個「家」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

今年「臘八」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見我的第三代幾個孩子,圍在桌旁邊,在洗紅棗,剝花生,看見我來了,都抬起頭來說:「姥姥,以後我們每年還煮臘八粥吃吧!媽媽說這臘八粥可好吃啦。您從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這些孩子們真饞。我說:「那是你媽媽們小時候的事情了。在抗戰的時候,難得吃到一點甜食,吃臘八粥就成了大典。現在為什麼還找這個麻煩?」

他們彼此對看了一下,低下頭去,一個孩子輕輕地說:「媽媽和姨媽說,您母親為了紀念她的母親,就每年煮臘八粥,您為了紀念您的母親,也每年煮臘八粥。現在我們為了紀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我們也要每年煮臘八粥!這些紅棗、花生、栗子和我們能湊來的各種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羅漢,而是象徵著我們這一代準備走上各條戰線的中國少年,大家緊緊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團結在一起……」他一面從口袋裡掏出一小張疊得很平整的小日曆紙,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著「農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樣。他把這張小紙送到我眼前說:「您看,這是媽媽保留下來的。周爺爺的忌辰,就是臘八!」

我沒有說什麼,只泫然地低下頭去,和他們一同剝起花生來。

1979年2月3日凌晨

竟然有人「粥不繼」

(選自梁實秋《粥》)

我不愛吃粥。小時候一生病就被迫喝粥。因此非常怕生病。平素早點總是燒餅、油條、饅頭、包子,非干物生噎不飽。抗戰時在外作客,偶寓友人家,早餐是一鍋稀飯,四色小菜大家分享。一小塊醬豆腐在碟子中央孤立,一小撮花生米疏疏落落的撒在盤子中,一根油條斬做許多碎塊堆在碟中成一小丘,一個完整的皮蛋在醬油碟中晃來晃去。不能說是不豐盛了,但是干噎慣了的人就覺得委屈,如果不算是虐待。

也有例外。我母親若是親自熬一小薄銚兒的粥,分半碗給我吃,我甘之如飴。薄銚(音吊)兒即是有柄有蓋的小砂鍋,最多能煮兩小碗粥,在小白爐子的火口邊上煮。不用剩飯煮,用生米淘凈慢煨。水一次加足,不半途添水。始終不加攪和,任它翻滾。這樣煮出來的粥,黏和,爛,而顆顆米粒是完整的,香。再佐以筍尖火腿糟豆腐之類,其味甚佳。

一說起粥,就不免想起從前北方的粥廠,那是慈善機關或好心人士施捨救濟的地方。每逢冬天就有不少鶉衣百結的人排隊領粥。「粥不繼」就是形容連粥都沒得喝的人。「饘粥」是稠粥,粥指稀粥。喝粥暫時裝滿肚皮,不能經久。喝粥聊勝於喝西北風。

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某些粥還是蠻好喝的。北方人家熬粥熟,有時加上大把的白菜心,俟菜爛再撒上一些鹽和麻油,別有風味,名為「菜粥」。若是粥煮好後取嫩荷葉洗凈鋪在粥上,粥變成淡淡的綠色,有一股荷葉的清香滲入粥內,是為「荷葉粥」。從前北平有所謂粥鋪,清晨賣「甜漿粥」,是用一種碎米熬成的稀米湯,有一種奇特的風味,佐以特製的螺絲轉兒炸麻花兒,是很別緻的平民化早點,但是不知何故被淘汰了。還有所謂大麥粥,是沿街叫賣的平民食物,有異香,也不見了。

台灣消夜所謂「清粥小菜」,粥里經常羼有紅薯,味亦不惡。小菜真正是小盤小碗,葷素俱備。白日正餐大魚大肉,消夜啜粥甚宜。

臘八粥是粥類中的綜藝節目。北平雍和宮煮臘八粥,據《舊京風俗志》,是由內務府主辦,驚師動眾,這一頓粥要耗十萬兩銀子!煮好先恭呈御用,然後分別賞賜王公大臣,這不是喝粥,這是招搖。然而煮臘八粥的風俗深入民間至今弗輟。我小時候喝臘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過,我的二舅爹爹(我父親的二舅父)就開始作業,搬出擦得鋥光大亮的大小銅鍋兩個,大的高一尺開外,口徑約一尺。然後把預先分別泡過的五穀雜糧如小米、紅豆、老雞頭、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紅棗、桂圓肉之類,開始熬煮,不住的用長柄大勺攪動,防黏鍋底。兩鍋內容不太一樣,大的粗糙些,小的細緻些,以粥果多少為別。此外尚有額外精緻粥果另裝一盤,如瓜子仁、杏仁、葡萄乾、紅絲青絲、松子、蜜餞之類,準備臨時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臘八早晨,每人一大碗,盡量加紅糖,稀里呼嚕的喝個盡興。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給親友,東一碗來,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舉。剩下的粥,倒在大綠釉瓦盆里,自然凝凍,留到年底也不會壞。自從喪亂,年年過臘八,年年有粥喝,興緻未減,材料難求,因陋就簡,虛應故事而已。

古詩中的臘八

《臘日》

晉·陶淵明

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唐·孟浩然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迴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台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餘照發光輝。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陸遊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每日贈書

今天臘八節,你最想做什麼?

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綜合留言質量和熱度選出一位書友,贈送新經典好書一本。

版權說明:

本文由新經典整理髮布 /圖片來自網路/ 本期編輯:煥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經典文庫 的精彩文章:

日子時好時壞,即使低到塵埃里,也要向著光亮前行

TAG:新經典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