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錯過中國行情,或要付出代價

錯過中國行情,或要付出代價

錯過中國行情,或要付出代價

文/本報記者 崔呂萍2018-01-23期05版

十年前,華爾街上演的「破產多米諾」將眾多國家拖向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的深淵。十年後的今天,無論隸屬於哪個國度或研究機構,投資研究團隊的研究院和分析師們嘴上談得最多的,仍舊是復甦。只不過,這樣的復甦以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到來,深陷危機泥淖的人們各自有策略,而當年受影響與衝擊並不深重的國家,比如中國,則以一種令人驚艷的經濟改革節奏,擁抱並維護全球經濟的增長。

「在整個宏觀金融領域,談全球經濟復甦的話題時,還會存在分歧。」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宏觀經濟研究領域的知名程度,足以讓全球同行側目。在他看來,這樣的分歧大致可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這輪世界經濟復甦是中國帶起來的,但這些人看空中國經濟,認為無論2017年中國經濟數據如何靚麗,在2018這個年份,中國經濟會走下坡路,但這種看法並沒有邏輯支撐;另一派認為,本輪全球經濟復甦是有自我邏輯的,中國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雖然大家都期待發達國家能夠繼續充當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但也要看到,中國正在通過努力滿足市場的終端需求。

談到中國經濟,任澤平表示,海外經濟學家講到中國經濟還是喜歡按傳統講投資,但未來,再談中國經濟時應該先談消費,原因是中國正在步入一個消費主導的發展階段:「你可以看到,過去幾年,尤其在2017年,中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一半,同樣是在2017年,中國消費的增速已超過投資增速,中國正在進入到以消費為主導的發展階段。更重要的是,中國有14億人的大市場。」

作為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常常被問到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海外資產投資,是否要買美元資產?對此,他的回答日趨明確:「在我看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中國有全球最為龐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還在不斷增大,中國經濟增速穩定且快,更重要的是,中國正在深刻改變全球政治經濟和權力版圖,世界主要議題當中缺少中國的參與,很多問題是難以達成的;同時,中國正在以新時代、新周期為契機,帶給看多中國經濟的人們以信心和投資機會。換句話說,和中國經濟一起成長,做多中國、看多中國一定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看空中國、做空中國,我認為會錯失機遇,有可能會付出代價。」任澤平這樣說。

不過,防範系統性風險已經成為當前金融領域最重要的工作。「美國2012年開始實現經濟復甦,其所走的路子是寬貨幣、嚴監管,這樣的做法比起單純的貨幣放水更有韌性,沒有導致金融結構的脆弱性。與之比較,我們自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採取的是寬貨幣、寬監管的措施。近年來,我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監管趨嚴,這是正確的做法。當然,趨嚴的監管會帶來陣痛,但它可以擠掉經濟運行中多餘的水分,有利於持續健康發展。」任澤平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政協報財經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人民政協報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