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大部分是食物,只是不常見

中藥大部分是食物,只是不常見

幫一位剛懷孕有點下腹痛的病人看診完,開完藥方,說明了煮藥方法,叮囑每天喝三次,過了兩天之後病人今天問我說:「藥房有免費代煎服務,一付葯熬成兩小包藥液,我一天就喝兩次,行嗎?」

盧醫師:「藥方給你了,煮法用法跟你說了,你想讓誰煎藥我哪管得著。」我今天休假忙著遊山玩水,本來不該看手機的,忍不住看了,不該回病人訊息的,卻回答了,回了煩了!沒耐性!邊看風景邊想這到底怎麼一回事:已經講過每天喝三次,是自己煎藥或藥房煎藥這不用問我吧!藥房代煎也可以一付煎三包,試著用病人的角度想了半天,還是搞不懂病人問題的重點在哪裡啊?病人真正要問甚麼呢?

盧醫師:「你ㄧ天只吃兩次葯,那也是你的決定,藥效慢一點罷了,反正都是吞下肚。」

病人:「量都是一付葯的量,三次就熬稀一點,兩次就熬稠一點吧?」病人這句話其實可算是對的,只是我今天一直抓不到病人問的問題的核心,暈!

盧醫師:「我每天就是這樣,一件說好的事被病人翻來翻去的問,你這問題我是第一次被問到,好奇你是要問什麼?我又是哪裡沒解釋清楚?」

病人:「我就是問一下,喝兩次不大礙事吧?」這句話在我心中琢磨了好久,沒甚麼心情看風景,最後終於讓我想通了一件事:一般人聽到「葯」,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有種恐懼,認為葯有毒,葯會傷害身體,不能亂吃,不能常吃,不能一直吃,吃藥要問醫生。但是吃西藥病人不會問醫生我可不可以把一天吃三次改成兩次,中藥則有很多模糊地帶可以彈性變化。所以回頭看整件事情,病人的意思其實是說:「盧醫師啊!你跟我說一天要吃三次中藥,我想改成一天早晚兩次可不可以?這樣會不會影響到藥效?會不會對身體不好?」

其實,大部分的中藥就是食物,只是不常見的食物,有人會問白米飯一天可以吃幾次的嗎?不會!所以盧醫師把脈問診後開的葯你想一天吃一次還是每三小時吃一次都可以,就像肚子餓時吃飯,大口大口吃比較快飽,小口吃比較慢飽,葯一天吃一次好的慢,一天吃五次好的快,不過一下子吃太多還是可能身體不舒服,因為身體的變化激烈了。

每種吃的東西都有「偏性」,像是「寒熱溫涼平」幾個等級,瓜果模擬較寒涼,蔥姜蒜比較溫熱,我們常吃的食物偏性比較小,大多是中(平)性的,甘甜味的,好吃的,入脾的,長期吃比較不會讓身體出問題,中藥的偏性一般比常見食物大,像是乾薑、肉桂偏到熱的那一邊,黃連、梔子偏到寒的那一頭,人會生病就是身體機能失去平衡偏向一邊,所以古人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身體偏熱的藉由吃寒涼葯糾正過來,偏寒的吃溫熱葯糾正過來,要吃偏性大的中藥調整起來才快,吃常見食物想調整過來效果慢。

白米飯大部分人可以吃,但有些食物長期每天吃會出問題,同樣自作主張長期大量亂吃中藥也會出問題,因為會讓人的身體偏向某一邊,可能寒上加寒或是熱上加熱,甚至變成寒包熱,或熱包寒等寒熱錯雜的麻煩問題,像是很多人每天沒事煮薑茶喝,煮蒲公英茶吃,吃個一年半載有些人一定出問題,所以中醫看病望聞問切辨別身體偏向何處再選葯很重要,認對方向選對葯才不會吃出病。很多人說自己「虛不受補」,就好像說自己「肚子很餓但是不能吃東西」,很矛盾!實際上是吃錯藥了,吃到不是自己需要的中藥造成身體不舒服,只好找個理由矇混一下。

因此,經過盧醫師把脈問診後開的中藥要認真吃,準備懷孕或是已經懷孕,都有適合的中藥可以吃,因為是依據病人的需要量身打造的,不傷身體,沒有副作用,慢性病一般開藥7天或14天,這類葯吃多吃少都可以,多吃就治快點,但不要吃超過太多免得身體反應激烈不舒服,癥狀沒了葯還是要繼續吃,因為癥狀要消失很快,要完全修正身體的偏性可能要半年以上,因為身體的偏性是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心情、壓力、地理水土、氣候、年紀等等造成,甚至是天生的。如果盧醫師只開一付或兩付葯,像是治感冒等急症的就要注意,這種葯的偏性比較大,作用比較強,所以只開一兩付,吃的剛好可以平衡即可,癥狀沒了就算還有葯沒吃完,也不可以繼續吃,吃多了會反向偏到另一邊,就要再吃另一種葯把它再扳回來,因為急性病的病源會讓身體短時間內激烈的偏向某一邊,身體當然會不舒服,吃對了葯要扳正是很快的,但很多老人家愛惜食物會把沒喝完的中藥喝到光為止,會出現其他問題,家人需要多注意。

中藥不可怕,但中藥也不能隨便亂吃,找到好的醫生辨證論治,找到病根,正確用中藥,在身體的偏性糾正過來之前,葯就是需要一直吃,沒有吃一陣子要停一停這種事。

盧醫師微信號

本平台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自來水去除氯的一些方法歸納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