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雙語教育之第二語言發展

雙語教育之第二語言發展

雙語教育

第二步:兒童第二語言發展

不論你會說幾種語言,家裡有幾國混血,孩子的最初成長環境就是家庭,在家說什麼語言,就會給孩子形成這種語言的母語環境。

關注這篇文章的,想必不是在陪孩子學二外,就是在教孩子學二外的路上。那我就重點講一下大家非常關注的:

第二語言開發與學習

GIF

昨天介紹的行為學派(Behaviorist)和自然學派(Nativist)主要都是研究人類對母語的「吸收」,小佳老師在大學學習TESOL(對外英語)的時候,學到過另一個大牛 –史蒂芬克拉申,他在1980年代就發表的關於人類如何「吸收」第二語言的五種假說,跟大家分享一下。很多語言學家都很崇拜他的原因,就是這些假說,說的太到位了!!!

1. 「吸收」假說

(Acquisition – 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認為,人的語言發展有兩種途徑,一種為「吸收」,就是特別自然,發自內心潛意識的一種浸入式,就像我們學母語一樣。另一種就是「學習」,就是下意識的,通過反覆練習,記憶學習。就像我們在學校上的第二語言。但是他還是比較推崇第一種這個浸入「吸收」學母語的方式學語言,因為當我們下意識的學習第二語言時,會經歷很多被糾正時所受的挫敗感,這樣就會削減學習動力。

2. 語言監控假說

(Monitor hypothesis)

這個假說是緊跟著上一個假說的腳步而來的。就是說,當我們對第二語言通過反覆練習,記憶學習的時候,就少不了中間的被監督,被糾正這個過程。就像我的孩子在美國長大,如果我給她每周學一定量的中文字卡,就算不停練習,記憶,孩子還是會混淆出錯,家長會不經意地糾正,然後繼續監控避免孩子再犯這個錯誤。這樣以來,學習就會變得不自然。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在教孩子第二語言時,如果沒有浸入式的母語環境,要改善監督機制,自然糾錯。孩子錯誤時,盡量多練習正確的,鼓勵他自然地朝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害怕犯錯並下意識改正自己的錯誤。

3. 情感過濾假說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看到「情感過濾」這個詞,我也有點懵。。。但實際上他就是說,如果學二外時經常被糾正錯誤,被處罰,威脅甚至被逼迫的話,那就會出現這個心理陰影,也就是他所說的情感過濾網。這樣使得孩子對學習第二語言失去信心,學習效率更加低下。

4. 自然順序假說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克拉申認為,不論是成人學外語,還是孩子學母語,語言的累積都有一個自然的過程,而且是有一定順序地進行。比如不管是孩子學母語,還是我們學英語,肯定都是先學會主要單詞名稱。比如當我們學「蘋果」這個詞,肯定先學會「蘋果」,然後再學會「大蘋果」,「小蘋果」等等,而學英文也一樣,先學會「apple」後,才懂得「apples」。而很多教授第二語言的課程,都未必是按照這個自然順序來的。

5. 語言輸入假說

(Input hypothesis)

此假說也是克拉申的壓軸假說,詮釋了他的核心思想。他主張先以聽力和閱讀的方式「吸收」語言,然後再以口語和寫作的形式輸出。他還提出,在教授語言的時候,老師所提供的教材應該是略有挑戰性的,但只能有微微的挑戰性,學生還得有百分之八十能理解,再加上百分之二十的難度挑戰做動力。他最怕學生在學習語言時「吸收」還沒足夠充分就被強迫著說和寫,極力強調一定要神不知鬼不覺得增加難度。

看到這位至今寫超過450多篇關於學第二外語,教第二外語論文,並為此事操碎了心的老師,家長們是不是更有教孩子第二外語的動力了?

了解了以上五種假說,我們再來了解第二語言的「吸收」過程

第二語言的「吸收」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 沉默期/前語言時期

前語言時期是指從孩子英語啟蒙至掌握將近500個英語辭彙為止的這一段時間。沉默期的長短因人而異,這段時期的學習大多以聽和觀察為主。

正如嬰兒學習母語,在沒有學會說話之前,他們通過面部表情和手勢和人進行交流。孩子在學第二語言時通常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在這個時期,孩子通過觀看圖片、積極傾聽,使用周圍環境來幫助理解自己所聽到/學到的英語單詞和句子的意思,並練習發音。孩子們也會通過模仿手勢和臉部表情來顯示他們的外語理解力(這也是孩子開始第二語言會話的前兆)。他們也可能會完整地重複自己聽到或者看到的詞句,但他們還沒有能力用語言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並自如地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他們就像鸚鵡學舌,把聽到的聲音原封不動地重複一遍。這個時期孩子的外語學習重點應該是「聽」。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爸爸媽媽嘴裡念出來的故事,當然從兒歌,童謠,可以聽繪本,也是這階段相對有效的學習方法。

Super Simple Songs這個我已經多次推薦了,Youku上也有它的英文視頻歌謠集。我女兒就是聽著看著學會很多。但這個適用於3-6歲的孩子。巴巴熊兒歌是含有中英雙語學習資料的一個小程序。Yuna也很喜歡。

沉默期注意事項和前面提到的「語言輸入假說」 相對應,在這期間切忌逼迫孩子多說多寫,否則會使孩子產生前面提到的「情感過濾」,也就是咱們平時說的心理陰影。家長朋友在孩子學二外期間一定多耐心觀察,心理陰影一旦形成,就不好再抹去了~

第二階段 – 早期語言時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掌握和理解了將近1000個英語單詞。儘管他們還沒有學習語法,並且在使用時常常會犯語法錯誤。但由於他們牢記了一些單詞和辭彙,所以他們也會試著套用這些單詞和短句來交流。

可能我們有時更注重的是孩子是不是會說完美的句子,但事實上是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超過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孩子也能聽懂附有圖畫的短小故事,有時候他們也盡量會試著使用所學的語言,但還不能用正確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常常出語法錯誤。這是語言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因為,孩子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開始用他們所學會的語言進行創造性的讀和寫。

這個階段可以創造一個簡單的語言氛圍,簡短的詞句圖書和利用簡單的語句和同伴交流都是不錯的鍛煉。和上面提到的「語言輸入假說」再次呼應,在此階段一定注意只能給微微的挑戰,家長監督和糾錯時一定要神不知鬼不覺,這樣就能自然地引導孩子自然地進步~

GIF

第三階段 – 語言形成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約掌握了3000個辭彙,並且能使用簡單的片語和句子與人溝通,還可以用簡單的外語提問。

前面提到7歲到12歲,孩子已經能夠進行邏輯思考,並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分類和分析以至利用。孩子可以講新的語言了,不意味著完成了外語學習,這隻證明日常口語學習部分達到了一定水平,但是掌握得不全面。中國人除了會用中文進行生活層面的溝通,還需要上學進行學習,學習內容包括語文課中的故事、詩歌,數學課中的數字、運算和邏輯,科學課中的四季、氣候等學科知識,這些都涉及到學術性語言。許多中國孩子進入外國課堂會發現課本看不懂,學科辭彙聽不懂,原因在於他們並沒有掌握這門外語的學術知識,不了解學科思維方式和異國文化。

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動手、模仿和觀察,可以讓孩子利用這一優勢去學習自然拼讀讓孩子仔細觀察發音要領,然後去模仿發音,打好基礎發音的底子。如果二外是學英語,這是可以通過對字母和常見字母組合發音的認識去接觸辭彙拼讀大量的辭彙,從而形成拼讀意識,養成拼讀習慣,解決辭彙拼讀難的問題,給孩子的下一步學習打下很堅實的基礎,對於別的語言學習也是一樣,每個語言都有不同的拼讀方式,就像中文我們有拼音一樣。

自然發音法Phonics起源於美國,在國外已有百年以上悠久的歷史,被公認為是簡單、快捷、有效教授英語語音的方法。它是培養兒童識字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讓孩子們通過各種遊戲、翻卡式的反覆練習和聽力訓練,奠定學生聽音、認詞、辨音、讀詞、拼寫的良好基礎。

自然拼讀學完後,孩子「見字能讀、聽音能寫」提前進入閱讀領域,同時可以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強化,進而養成自覺地拼讀習慣,拼讀能力形成,使孩子可以輕鬆自如的積累大量辭彙,為進入閱讀領域打下紮實的基礎,甚至可以讓孩子提前進入閱讀階段。以後我會給大家總結一些有關自然拼讀的自製小遊戲教具,供大家參考。

如果大家想要購買,LeapFrog,跳跳蛙是不錯的英文教具。第二張圖是我也購買了的LeapFrog(R) LeapStart Interactive Learning System,這個搭配很多學科的書使用,雖然必須購買它自己品牌的產品搭配使用,但是很適合學英語的小朋友在家多看多聽多練習。做的非常專業,深得小朋友喜歡。而且它的教具實在是太多了,還有迪士尼電影主題的學慣用書,我個人是很推薦的。

在此我提醒在美國的家長,如果孩子從小中英雙語教學,或者是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的話,要注意,我們的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很容易混淆。孩子在美國上小學後是會重點學習英語字母和英文自然拼讀的,所以在美國的家長可以先在家盡量只教聽說中文,認字卡學寫字也可以當遊戲無壓力地教,但是系統的拼音我個人還是不太建議過早和英文一起在家教學。

同理,在國內的家長,孩子很小的時候在學校以中文學習為主,拼音已經先學了的話,就不要同時介紹英文自然拼讀,這樣也會讓孩子混亂,可以在孩子掌握一定語言能力以後再介紹。

GIF

第四階段 – 中級流利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掌握了將近有6000單詞和片語。在用第二語言和人會話或者書寫時,他們開始使用更複雜的句子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也會提問。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孩子會使用從母語文字翻譯過來的第二語言。也就是雖然意思對,用詞也對,但就是聽著沒有很原汁原味的感覺。

這個階段也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關鍵階段,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用第二語言來思考,口語的發展進步很快。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語言學習有了一定知識積累,那麼在保持學習興趣基礎上,就要開始介入學習語言文化,並加入語言規則的學習和運用,同時增加一定閱讀量。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擴大辭彙量,積累更多的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再一次鞏固,複習之前沒有掌握的辭彙及其用法,猜測陌生辭彙的意思,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的轉化,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語言的組織、欣賞能力。

最後經過家長孩子的共同努力,我們進入高級流利階段。此時說外語就像說母語,已經無需經過大腦進行下意識的翻譯。

GIF

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如果要精通一門外語,一般需要4-10年(有的認為是7-10年)持續不斷的學習。為了保持自己第二語言會話的流暢性,孩子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使用它。把第二語言真正的融入生活中不斷地在運營中更加熟練地掌握這門語言。

GIF

接下來推薦一些我認為比較不錯的中文和英文的學習工具、圖書等,無論第二語言是中文還是英語,使用方法都是一樣的。

上面說到巴巴熊兒歌,它是Yuna很喜歡的中英文學習APP,裡面有各種英文兒童歌曲,中文古詩,兒歌等等,而且還可以下載歌曲什麼的以後線下使用。

Fox and Sheep的這款APP 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款,中英文隨時可以切換。Fox and Sheep還有別的APP,都很推薦。

這個是Youtube上面也可以看的中文視頻小故事,製作精良,非常推薦!

之前介紹過的Epic,還有以前文章中出現過的各種字卡我就不一一再介紹了。現在各種學習資源更新太快了,爸媽們在購買和下載前先做好調查,看看買家評論再下手~

以上我們詳細聊了學習二外的一些基本知識,此時,有些家長們說,為什麼我還是心裡沒底啊?

GIF

因為,可能讓這些家長們最糾結的是不是孩子大腦是怎麼「吸收」外語的,而是到底怎麼決定什麼時候開始學二外?或者說,如果我想給孩子創造浸入式語言環境,把小小的他早早放進有二外環境的學校,是正確的選擇嗎?

我們家長,時刻都想做對孩子百分百有利的決定,隨時都在糾結怕一步錯步步錯抱憾終生。這裡我就需要再次提醒大家了,我相信家長做出的決定,都是根據自己家庭情況,在家進行了討論後做出的最適合自己家庭的選擇,這時候就不要去跟別的家庭做對比了。如果你選擇在家說中文,把孩子送去全英文教學的學校,就要對一起做的決定有信心,父母雙方從此團結一致去支持,並為這個決定的實行付出一切努力。盡量別注意親戚朋友街坊鄰居的各種閑談。把心理素質加強加強再加強~

GIF

孩子一開始肯定會不適應,會有一些情緒不穩定的行為表現,那就需要家長多耐心呵護,積極引導。此時就多和學校老師溝通孩子的日常,回到家多提一些學校發生的快樂的事情,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各種情緒和行為的理解,並且著重讚揚孩子為了適應環境而做出的努力,讓他明白不管面對什麼困難,父母都是支持理解他的,那麼過一段時間,孩子就適應了。(一般孩子在兩個月之內就會適應了,如果說超過兩個月,孩子還是非常抗拒,那需要家長停下來好好考慮一下是否還應該繼續)

我們家之所以把Yuna母語定成了英語,也是因為Yuna是個比較敏感的孩子,她對生活中的變化反應比較大,而且她的性格是很愛追求完美。我覺得她上學後,面對全英文的環境,會給她帶來比一般小朋友更大的壓力。所以我們經過種種權衡,還是英文為主,中文為輔了。

想讓孩子學習多國語言的家長,我就強調八個字:語言環境,興趣愛好。

後記:小佳老師理解身在海外的遊子,希望自己的孩子繼續傳承我們的文化這種心情,也理解身處國內的家長,迫切讓孩子學英語的壓力。但是孩子的生長環境不僅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孩子也有極大的影響。我們能做的只有儘可能提供語言環境和積極引導,如果孩子就是不感興趣,那也無需逼迫。強扭的瓜不甜嘛,而且孩子如果不開心,那麼整個家庭都會陰雲密布。現在是一個寧可走彎路,也不願留遺憾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決定孩子的未來走向,那就只能支持陪伴。但是也有很多例子是孩子小時候不願意去了解我們的文化,而長大後卻奮起直追的,我覺得這樣也比小時候逼著學好一些。

謝謝您的耐心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