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六字大明咒唱誦

梵音

詠詠

00:00/03:27

釋迦牟尼佛,約公元前624-公元前544年,一說公元前564-公元前484年間,佛教的創始人。成佛後被稱為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者,「佛」;民間信仰信徒也常稱呼佛祖。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釋迦族人(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屬剎帝利種姓。父為凈飯王,母為摩耶夫人,佛為太子時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意為「一切義成就者」(舊譯「義成」)。

佛誕節:農曆四月初八,是漢傳佛教的佛誕紀念日,這天會舉行浴佛儀式。

臘八節:農曆十二月(臘月)初八是漢傳佛教的佛成道日。牧女在佛成道前施乳糜,這一天喝臘八粥的習俗淵源於此。

佛成道日與臘八粥

降魔成道

為了尋求解脫,他嘗夠了艱苦辛酸,堅持不懈,經歷六年之久。但是結果徒勞無功,方才悟到苦行是無益的。他於是走到尼連禪河裡去沐浴,洗去了六年的積垢,隨後受了一個牧女供養的牛奶,恢復了氣力。當時隨從他的五個人見到他的情景,以為他放棄了信心和努力,便離開了他,前往波羅奈城(Benares)去繼續他們的苦行。王子於是一個人走到一棵畢缽羅(Pippala)樹下,鋪上了吉祥草,向著東方盤腿坐著,發誓說:『我今如不證到無上大覺,寧可讓此身粉碎,終不起此座。』太子端坐入定,一座就是七天。在這期間,魔王波旬派遣魔女來誘感他,發動魔兵將來威嚇他。太子意志堅定,始終不為所動,終於降伏了魔王。

[驅遣魔女,克服情慾:「盡形壽不近女色,汝能持否?」]

終於,在太子三十五歲那年(公元前五八八年)的夜半,看見啟明星從東方出現,照亮了大地眾生,豁然成就了無上的正覺。從此世人就尊稱他為佛陀,聖號就是釋迦牟尼。

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遊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釋迦牟尼佛

《大日經》《華嚴經》等經籍講

佛的三身,分別是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即是中道之理體也,佛以法為身,故稱法身。法身即是最本質、最圓滿的智慧,法身處於常寂光凈土,是無相可言的。盧舍那佛,義曰:光明遍照,又作「凈滿」。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萬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對於初地以上菩薩應現之報身,報身處於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是表示隨緣教化,度脫世間眾生而現的佛身,特指釋迦牟尼的生身。

「釋迦牟尼佛」,釋迦佛是我們的本師;本師者,根本教師。西方阿彌陀佛、東方阿閦鞞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釋迦佛說出來的。設若釋迦佛不說,我們連一尊佛,亦不會知道。因此,我們稱念釋迦佛名號時,特加「本師」二字,稱曰:「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別尊重!我們對於本師的名義,尤應留心詳記。

梵語「釋迦牟尼」,華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眾生,「寂默」者,不著相。「寂」是不著身相;所謂「不離菩提場,而至鹿野苑」。終日出入往返,著衣吃飯,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無身相。「默」是不著語相;所謂「終日說法,無法可說」。乃至說法四十九年,不曾說出一字,是皆默無語相。茲再詳解其義:能仁者,是大悲;寂默者,是大智。凡夫有悲無智,二乘有智無悲,菩薩雖具悲智,而未能究竟。佛是大乘極果聖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車。這輛大白牛車,有兩個輪子,一個是悲輪,一個是智輪。釋迦佛駕著這輛大白牛車,悲智二輪,一齊雙運,普載一切眾生,由凡夫地越過化城,直抵寶所。唯佛一人,悲智雙運,究竟圓滿,故號為能仁寂默。一切萬法,悉皆含攝於悲智二法之中,故稱為萬德洪名。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無礙故號能仁寂默。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性相圓融故號能仁寂默。又能仁是俗諦,寂默是真諦,真俗一如故號能仁寂默。廣而言之,三藏十二部,一切功德莫不具足於釋迦牟尼四個字中,故稱為萬德洪名。

五百大願

五百大願,五百廣大之本願。又稱五百誓願。即釋迦牟尼佛在因位,為寶海梵志時。於寶藏佛前所起之五百種誓願,舍凈土成佛,而取穢土成佛。即世尊於過去因位中,所作種種之難行、苦行,乃至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盤等,皆基於其往昔所發之本願。(悲華經卷六、卷七、大乘悲分陀利經卷五、觀世音菩薩往生凈土本緣經)

《悲華經》,佛教經文,為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翻譯,收於乾隆《大藏經·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第0138部·十卷六品》。

悲華經全經旨在敘述和讚歎釋迦如來,於穢土成佛之廣大誓願,謂釋迦世尊往昔行菩薩道時,以大悲心哀愍惡世無依無怙的苦難眾生,誓願攝取不凈國土,作大饒益,調服教化煩惱愚痴的穢土眾生,令得解脫苦海。以及阿彌陀佛等諸佛、菩薩之本生和凈土成佛之大悲願行。

如來十恩

眾生所承受於如來之十種恩。即︰

(1) 發心普被恩︰如來最初發菩提心,修習勝行,成就功德,皆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樂。

(2) 難行苦行恩︰如來往昔在因中,施捨頭目、國城、妻子,受難行之苦,皆為利樂眾生。

(3) 一向為他恩︰如來積劫修諸功德,不顧自身,但為度脫一切眾生,未曾一念為自己。

(4) 垂形六道恩︰如來垂化身現六道之中,救濟眾苦,令得安樂。

(5) 隨逐眾生恩︰見諸眾生,無有出離生死之心,長劫不舍,故運平等大慈,隨逐救濟,令其離苦得樂。

(6) 大悲深重恩︰見眾生造惡,如割肢體,心生痛切,自不能安。復觀眾生墮三惡道,受種種苦,大為憂惱而起大悲救護之。若見作善,生大歡喜。

(7) 隱勝彰劣恩︰為大乘小乘之機,起勝應劣應之用。為普賢等諸大菩薩,則示現實報勝應之身。若說三乘教則隱勝妙之相,彰三十二劣應相,令三乘及小教菩薩蒙受利益。

(8) 隱實施權恩︰觀諸眾生根機狹劣,隱蔽大乘實教,且以人天三乘之權法,誘引眾生令成熟,後以大乘度脫之。

(9) 示滅令慕恩︰如來若久住世,薄德之人不植善根,不作難遭之想。是故示現滅度,令眾生知佛之出世之難遇。

(10) 悲念無盡恩︰悲念一切眾生,故留余福之教以救濟之。示同人壽住世百年而以八十入滅,則留二十年之餘福,以蔭末法弟子。復留三藏教法,廣令眾生依之修行。

導歸凈土

《佛說阿彌陀經》云:『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佛說無量壽經》云:『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云:『諸佛如來 是法界身 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 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八十隨形好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諸佛正遍知海 從心想生 是故應當一心繫念』

舍利

由來

佛陀入滅,遺體荼毗,留下舍利八斛四斗,被分成八份。為摩羯陀王阿闍世、吠舍離的離車毗族、迦毗羅衛的釋迦族、阿摩羅迦波的布利族、羅摩伽摩的俱利耶族、波伐的末羅族(南末羅國)、拘屍那迦的末羅族(北末羅國)和吠多底波的婆羅門分得,各建舍利塔供養。後來,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別盛入寶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依《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所述,釋尊於拘屍城雙樹間般涅盤後,佛舍利八分。由八個國家各自起塔供養。另據《阿育王傳》卷一載,佛滅度百年後,阿育王搜集佛遺存的舍利,建造八萬四千寶塔供養之。

傳入中國

佛舍利有許多傳入中國。1987年在法門寺的地宮中發現了許多唐代古物,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即在其中。據史料記載,唐時,該舍利「長一寸二分,上齊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隱痕,色白如雨稍青,細密而澤,髓穴方大,上下俱通」。所記與實物吻合。

正名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卷上云:『名一切諸佛堅固舍利者,謂如來真實法身,於此修多羅不敗壞故。』

《金光明經》卷四〈捨身品〉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大智度論》卷五十九謂︰『供養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許,其福報無邊。』

辨識

《法苑珠林》卷四十分舍利為三:(一)骨舍利,其色白。(二)發舍利,其色黑。(三)肉舍利,其色赤。

申喻

《浴佛功德經》分舍利為二:(一)生身舍利,又稱身骨舍利,即佛之遺骨。(二)法身舍利,又稱法頌舍利,即佛所遺之教法、戒律,而以舍利比喻之。

其他

《長阿含》卷四《遊行經》、《菩薩處胎經》卷三《常無常品》、《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等亦有全身舍利與碎身舍利之說。有謂將遺骨全部收入一塔者,稱為全身舍利;將遺骨分置多處者,稱為碎身舍利。關於全身、碎身舍利之說,或起源於古代印度梨俱吠陀時期所行之土葬與火葬二法,而以土葬之遺體稱為全身舍利,以火葬後之遺骨稱為碎身舍利。

五種造像姿勢

(1)成道像。結跏趺坐,左手橫置雙膝上,結定印,右手置右膝上,掌心向內,手指指地,表示大地做證,為解救眾生不惜犧牲一切的言行。

(2)說法像。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膝上,右手向上屈指做環形,名為「說法螢」。

(3)布施像。站立姿勢,左手下垂結與願印,表示能滿足眾生一切願望;右手屈臂上伸結施無畏印,表示能夠施於眾生勇氣和無畏精神。

(4)降生像。童子形象,上身赤裸,下著短裙。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佛經稱,佛祖降生後,即向東西南北各行七步,並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同時做大獅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所以,造像中凡為此種手印者,均為釋迦牟尼降生像。

(5)涅磐像。即卧佛像,根據其涅磐情形塑造。右則面南而卧,右手支頤,自在安詳。

在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普請念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分享即是法布施|=====

=====|分享即是法布施|=====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靜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圖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歡迎轉載流通】

【歡迎添加】


【微信公眾號】:佛渡有情

(微信掃一掃直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渡有情 的精彩文章: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業障

TAG:佛渡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