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回過頭來看哈佛燕京的申請

回過頭來看哈佛燕京的申請

我到現在還覺得,2011年-2012年在哈佛燕京的訪學,是我感覺最為愜意的時光。哈佛燕京學社的訪問項目,分為兩部分,工作後的老師參加的是visiting scholar,博士生則可以參加visiting fellow。當初準備哈佛燕京訪問學者材料尤其是面試材料時,在網上一直搜不到相關信息,所以整理一下,希望能對後來者有用。

回過頭來看哈佛燕京的申請

由於哈佛燕京訪問項目由美方付費,又是名校,所給費用遠遠高於國家留學基金委及985項目派出所給費用,對於入圍者又只有做一次講座的要求,極為寬鬆,所以競爭一直比較激烈。因為學校規定只有工作滿五年才能外出,我於10年才有機會申請該項目。哈佛燕京大約會在6月份公布它們要進行下一年度的申報,截止日期是9月1號,但他們不接受個人申報,只能由有申請資格的學校推薦,學校的名額是2個。

在此之前,因為有一些別的事要處理,一直拖拖拉拉,7月底才算開始準備相關材料,如研究計劃、個人簡歷及推薦信等內容。又因為8月23日要到歐洲開會,9月初才能回京,所以對我來說,我的截止時間是11年的8月22日。

回過頭來看哈佛燕京的申請

哈佛燕京的申報書很怪,是PDF格式,只能當場列印,不能保存,這意味著申請者只能一次成功(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的PDF文件,還是有一些筆誤)。而且學校提供的源文件格式錯誤,我還是跑到廈門大學外事處的網上下載下來的。記得8月底,我在歐洲突然接到我們學校老師的電話,詢問我如何填報這份PDF格式文件。我給她用簡訊回復,但事後面試的名單中,似乎沒有她。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我把自己在GOOGLE翻譯基礎之上形成的所有材料交給原來兩位英語極好的朋友審閱,一位是牛津的博士王獻華,一位是在聯合國工作的大學同學劉超。他們都對我的申報書給出了極好的修改意見。尤其是劉超,我跟他說好8月22日要,結果等到11點還沒有收到。寫信去催時,正好收到他的材料,因為時差的關係,他已經工作到深更半夜,讓我非常感動。收到材料後,我立即掃描、打包電郵給學校的外事處負責人。

此後就是等待。

直到10年12月,突然收到哈佛的回復,說是要在2011年的1月份進行口語面試。根據他們的規則,初審已經篩選掉一半,這意味著我已經從最初的100人左右的申請人中突圍成功。

這時才不得不正視自己英語口語爛到極點的現實,尤其是我的湖北口音,連L、N、F、V發音都搞不好。沒有辦法,逼到梁山了,於是立即買了個MP5,上下班的路上都聽英語。又趕緊報個英語培訓班,首先去的是華爾街,進行聽說讀寫全方位的培訓,但價格太高,至少2萬以上,而且第一天想做個測試都不讓,說還要約,這樣的大爺惹不起。在回家的路上給英孚打電話諮詢,培訓方式類似,價錢便宜一半,環境也比華爾街差一個檔次。由於英孚在西直門的拐角,回家時找不著計程車(當時也沒有滴滴、uber之類),一路走回家,大約是3站地,雖然已是冬天,但渾身發熱。

在路上越想越覺得,我只需要提高口語,其他的並不需要,這些培訓未必適合。回家後查了一下李陽瘋狂英語,價錢很便宜,只要3000塊,而且還有日常班,立即報名,開始了學習。

回過頭來看哈佛燕京的申請

瘋狂英語也未必多有效,但至少能提供一個英語的環境,老師也很認真地給我糾正發音。班上就三四個同學,二十多天,就在一起聚了兩次,很感動。老師還認真地幫我把準備好的可能會提問的內容,一字一句地幫我推敲。那一段時間因為還在給國博培訓講授中國古代史,一去一整天;英語培訓每天上午進行,其他的事情好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我還不好意思對外透露自己在開什麼,只好象老黃牛一下快馬加鞭。記得那段時間學生想見個面吃個飯談談論文進展的事,我都只能委婉地推掉;學院的團拜會我也沒有參加,全都在學英語。期間我還試圖聯繫幾個老外聊聊,可惜沒有成功。

後來哈佛又發信,北京地區的面試在1月9日開始(上海也是一個大的面試場所,然後他們就去台灣/香港/日本/韓國及越南等地去面試),在北大博雅酒店。一看名單,在華北地區參加面試的居然有26個之多(包括東北吉林大學和天津南開大學的)。但他們一年給中國的哈燕訪問學者名額,也不過五六人。

回過頭來看哈佛燕京的申請

在申報書中,我填報的美方合作人是哈佛大學經濟系原系主任,也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發展經濟學理論的重要成員Perkins教授,他的《中國農業的發展,1368-1958》在中國也有著廣泛的影響。不過我從來沒有和他打過交道,申報的時候也沒有特意給他寫信說明。

從11年開始,哈佛燕京的面試進行了改革,變成由一個美方人員及兩位他們的中國校友進行。我是第二天第一個面試(他們按姓氏排序),提前早到,熟悉了一下場地。在此之前,我準備的面試內容大多是自我介紹、如何評價Perkins教授、Perry教授著作對我的幫助、自己的研究優勢、為什麼必須要到哈佛等等。沒想到一開場,美國教授根本就沒有提這些內容,而是直接我的研究問題:我們都認為嘉道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很低,你憑什麼說它並不低?如何解釋這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與政治腐敗等問題的關係?如何看等孔飛力/王業鍵等人的研究成果?真的是直指核心。

回過頭來看哈佛燕京的申請

本來我就有些緊張,問題又是自己基本沒有準備的,所以就更加緊張,發音就更快,在瘋狂英語糾正的英語發音又全都還給李陽了。等到換成中國人提問,有一個很客氣,有一位估計是研究經濟學的,提出的問題有些尖銳,其中一個問題我還聽不懂,只好在那裡裝傻不回答,說It』sdifficult to say。她追問我也不說,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她問的是什麼,怎麼回答。雙方僵在那裡,結果美國教授反而來打圓場,說我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記得當時回家時,把所有問題梳理一遍後,發現自己犯的毛病太多,本來可以更好一些的,後悔的牙都疼。

回過頭來看哈佛燕京的申請

到2月10那天,突然收到學社的來信,說已經被錄取。給外事處的老師寫信通報,她很高興,說這是「天大的好消息」。我自己也很高興。冷靜下來想一想,雖然面試並不好,但最終成功了,可能的原因應該是在於前期成果比較多,得到了對方的認可吧。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ID:nihistory,倪說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倪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制度比人性更靠譜

TAG:倪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