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子文說了什麼,宋美齡的丈夫打他一耳光

宋子文說了什麼,宋美齡的丈夫打他一耳光

出於政治考慮,老蔣追宋家三小姐宋美齡。但宋子文覺得老蔣不學無術,地位低下,還是個武夫,不配和宋家聯姻。

宋子文說了什麼,宋美齡的丈夫打他一耳光

宋家三姐妹名氣大,但在宋家,宋子文是長子,地位更高,他勸母親倪太夫人,不要把三妹嫁給老蔣。可宋美齡就喜歡老蔣,非蔣不嫁,宋子文勸阻無效,二人雖是姻親關係,但從此互相忌恨。

1927年,當時的民國分為南京和武漢兩個,而宋子文是武漢財政的部長,老蔣想把大舅子挖到南京財政的部長。當時,老蔣為了籌錢,正在發行公債,這哪裡是公債,分明就是綁票!蔣氏向江南富戶強行攤派公債,誰敢不買,老蔣就攻擊誰是紅色人員,派黑幫打手去抓人。而讓宋子文氣憤的,這種得罪人的活,老蔣逼他去干。

宋子文對人說:我就算把錢弄了,都被他蔣某人當成軍餉,政府的財政部一毛錢也撈不到。宋子文拒絕了老蔣的多次「盛情邀請」,老蔣大怒,給臉不要臉,派人查封了宋子文在上海的辦事處,把宋子文的錢財全部封存,還派人監視宋子文。宋子文沒辦法,只好咬牙投靠妹夫老蔣,幫他弄錢,但心裡很生氣。

宋子文的主要經濟據點是上海,可日本在1931年攻打上海,宋子文的錢袋子受到威脅。從自身考慮,宋子文極力支持19路軍在上海抗擊日寇的壯舉。

宋子文說了什麼,宋美齡的丈夫打他一耳光

他公開說:19路軍要錢給錢,要什麼給什麼,一定要保護好上海。宋子文甚至出錢,組建了一隻軍隊,約有3萬人,配合19路軍進行淞滬之戰。但老蔣不想打,逼19路軍退出,導致淞滬之戰全面失敗。上海經濟遭到巨大損失,宋子文損失猶大。

宋子文極為不滿,說:日本對中國威脅最大,現在應該首先抗倭,而不是打什麼紅色人馬。宋子文還公開說:如果讓他在紅色人馬和日本之間選擇一個對中國有利的,他一定會選紅色人馬。老蔣正推行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宋子文這麼說,等於打老蔣的臉,老蔣很生氣。宋子文毫不退讓,說先打紅色,不如先打日本,日本才是災難根源。二人吵得臉紅脖子粗,宋子文一怒之下,辭職不幹了,還帶走了財-政部所有機密資料,老蔣大罵娘希屁!

不過,宋子文還是離不開老蔣,繼續為蔣撈錢。1933年,宋子文到美國化緣,弄到一筆大錢,幫了老蔣的大忙。可老蔣軍費太大,很快就花光了。宋子文氣壞了,當面說老蔣:我是個摟錢耙子,但再怎麼摟,也不夠把錢放你在這個沒底座的錢匣子里。你不把錢匣子安上底座,我不玩了。宋子文又戳了老蔣的痛處,說你就不應該打紅軍,應該先打日本。老蔣大怒,當場打了宋子文一記耳光。

宋子文說了什麼,宋美齡的丈夫打他一耳光

宋子文也急了,指著老蔣的鼻子破口大罵:你這個上海灘的小癟三,臭流氓,老子饒不了你!

宋子文辭職,回家給母親說了事,倪太夫人極為憤怒,痛罵老蔣沒心沒肺,是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還是宋美齡在中間調和,老蔣也覺得自己過火了,向宋子文道了歉,官復原職。 時任外交一哥的宋子文經常去美國為老蔣籌錢,但也沒少中飽私囊。

老蔣不想讓宋子文撈錢,派和美國關係更好的宋美齡去,不再讓宋子文赴美籌錢。架空了宋子文,老蔣把宋子文叫回國,開了內部家庭會議。老蔣繞著彎子讓宋子文交出他在美國的物資管理權,說你交出來後,醜聞自然就銷掉了。宋子文懟回去:我哪有什麼醜聞,有醜聞的是你!

老蔣裝好人,說你在美國撈錢的事,南京都傳開了。我為了維護你的名譽,你要理解。宋子文說我可以交,交給誰呢?老蔣說交給財-政部。沒想到宋子文早有先招,拿出一份財-政部管理無能的證據,說財-政部不可靠。老蔣說你說話做事要符合憲法。沒想到,宋子文大笑著說:你也配談憲法?憲法在你手上,就是一個風花雪月場所的最不入流的特殊女人,隨便人玩弄。你還派三妹去美國調查我這個外交一哥,這就是你的憲法?老蔣大怒,抓起茶杯砸向宋子文。

宋子文說了什麼,宋美齡的丈夫打他一耳光

宋子文躲閃不及,腦袋被茶杯砸破了。宋子文捂著傷口,罵老蔣你這個不要臉的臭流氓。

老蔣有槍,但宋子文有錢。1948年,老蔣山窮水盡,和宋子文商量後,決定進行所謂「貨幣改制」。就是發行以黃金做保障的金圓券,讓市民把手上的白銀黃金交換金圓券。這事絕對機密,可宋子文近水樓台先得月,把自己的庫存黃金全部提走。更讓老蔣咬牙的是,宋子文把消息透露給了近三百個親信大佬,這夥人都把黃金取光了。此風迅速刮到全國,沒有了黃金做保障,金圓券成了廢紙,老蔣經濟體系崩潰,宋子文「立下大功」。

宋子文說了什麼,宋美齡的丈夫打他一耳光

老蔣恨不得一槍打死宋子文,又不能動手。宋子文不吃虧,無非是不當行政院長,一甩手去了美國當富豪了。

從此,老蔣和宋子文形同陌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行客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牛的河,有四個半國的首都在河邊

TAG:獨行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