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溫病學需要更好地傳承與創新

現代溫病學需要更好地傳承與創新

現代溫病學需要更好地傳承與創新

溫病學包含絕大多數感染性疾病(含傳染病),是人類近代不斷取得進展的領域,醫學實踐表明,任何一種重大傳染病的最終被控制,都有賴於醫藥科學技術的發展,天花、麻疹、鼠疫等莫不如此。還有更多未被控制的感染性疾病、未知的感染性疾病會不期而遇,無論中醫西醫都需要創新和吸納現代科技,以提高人類防病治病的水平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溫病學的傳承沿革於《黃帝內經》《傷寒論》,還散見於各家,由於溫病發生時空各異、病種分散,古代將其梳理成章有一定困難。溫病學不似內經宏觀,也難依傷寒的六經傳變,它的規律與獨特之處早在殷商時期就認知了寄生蟲病、狂犬病、瘧疾等不同於一般外感病。內經時代更是明確描述了「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的特點,提出「濕熱相搏,民當病癉」等。每當讀到《內經》「兩虛相得,乃客其形」關於發病機制的論斷,聯繫到溫病臨床,指的是哪兩虛?是正虛與虛邪或是六淫之邪與別有一種戾氣相合為患?或是兩者全包涵在內。《內經》是對前朝的總括,關於溫病學史的考證有必要追溯《內經》以前。溫病學裡的感染性疾病不同於單純外感病,但均是外因致病,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張仲景《傷寒論》時代背景就是疾病伴隨戰亂、饑寒交迫的生活環境,感受外邪多從寒化。寒涼派源自北方,其人多食牛羊肉、奶品,外感熱病或多從熱化,以闡發外感病火熱病機、病證,善用寒涼之品治火熱病證而成一派,其時伴隨宋、金元的戰爭與溫熱病的高發流行。生存環境的變化,導致體質、疾病譜的變化。而今生活無憂,國內國際交流頻繁,高速交通設備,打破了時空地域之限,不僅加快了溫病的傳播速度、擴大範圍,出現了過去國內很少或未發現的病種。溫病學研究的病種、傳播途徑不僅有從口鼻而入,還有經血液、蟲媒傳播,更知道了各種戾氣對組織器官的偏嗜性,易感人群甚至隱性基因易感的多樣性,所以溫病學研究內容的增補和擴容的現實意義,是溫病學傳承發展的自然規律,社會需要。

現代溫病學需要更好地傳承與創新

感染性疾病是溫病學裡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人類受其危害與其抗爭的歷史由來已久,古埃及3000多年前就有因病致瘸的記錄(脊髓灰質炎),我國2500多年前的《左傳》中記載「國人逐瘈狗」,說明當時已有狂犬病,並已認識到瘋狗對人的危害,隨驅逐瘋狗預防狂犬病。我國天花記載於漢代,葛洪《肘後備急方》中對天花病情有較詳描述:「仍發瘡頭面及身......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北宋開始試用人痘接種,這些記載都說明六淫與疫癘邪毒有別,防治各異。但是,由於疫癘的發生呈階段性、區域性,所以,流傳的專著較少且散落,雖在史書和歷代醫家的著作里有一些記載和體會,但後世多關注主流主論而忽略個性論述,至今溫病學的文獻僅以明清江浙地區幾家為代表,顯然不夠全面。沒有對溫病學起源、天時、地域、防治方葯、創新診治等整體面貌的相關描述,與人類同外感病抗爭的真實歷史的厚度不相稱。明末溫病大家吳又可的戾氣論和治療組方特色極具創意,卻重視度不夠。

在顯微鏡和微生物學誕生之前,吳又可大膽提出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是別有一種戾氣,而且根據實踐認識,描述戾氣的個性、種屬特點、傳播、發病方式,提出科學推斷。吳又可在傳承傳統主流醫學的基礎上顯然感到六經、臟腑、八綱辨證均無法解釋瘧疾等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他創造性的提出了膜原之說,另闢蹊徑組方「達原飲」,其與溫病主流醫家葉天士、吳鞠通的衛氣營血、三焦辨證有相通之處但又不可替代。今天黃熱病、肝溫、流行性出血熱及一些出疹性疾病等都難用通行的一種辨證方法完全解釋,為此,溫病學需要系統梳理和分類。對於無特效治療的感染性疾病,更需要應用溫病學的原理,發揮中醫藥重要作用。傳承溫病學應回溯歷史,從頭源頭梳理,還原其發展、傳承過程,適宜當今傳承發展所需。

宋代醫家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的問世,標誌著中醫病因學說成為中醫基礎理論體系中獨立篇章,以病因為綱建立了中醫病因辨證論治方法系統。三因分別是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其中外因包括六淫和戾氣。戾氣即病原,雖然抗病原非中醫藥所長,但不能排除中醫藥也有對病原的抑制作用,減輕病原引發的超敏反應造成的組織損傷。中醫藥研究發展不可限量,青蒿素、黃連素都是從中藥里提取出來的。

現代溫病學需要更好地傳承與創新

溫病學需要《內經》時代的補充和完善,需要學術梳理、擴容、挖掘多種治法方葯。遵從三因制宜,增加戾氣病原為四因制宜,研究天、地、人、戾氣之間的互聯與互動,對感染性疾病的預防、發生、發展、治療和預後的影響做進一步研究。以人為本,人體正氣就感染性疾病而言,不僅是健康的體魄,更指與戾氣對應的抗體免疫力。當高科技給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時,人和戾氣之間的關係就成了感染性疾病是否會爆發的關鍵原因,例如當三分之一的人群有了流感抗體,同型流感就不會爆發流行,但當流感病毒發生變異時,既往獲得的抗體失去了保護作用,將會無問老幼,出現新一輪流行。人和戾氣是現代溫病學需要研究的兩個變數,採用辨病與辨證、辨病機的方法,踐行治療溫病祛邪為第一要義。同為春溫,流感、SARS、痄腮等疾病種類繁多,同為時行感冒因致病邪氣不同可被命名為春溫、冬溫、秋燥,宏觀治療,辨證論治,然控制感染性疾病必須隔離病員,保護環境。現代溫病學的傳承是全面梳理,重點挖掘,列病種、研究病機,補充和完善理法方葯,或按傳播方式、傳變途徑分為六經、衛氣營血、三焦等類別,完善溫熱病的臨床和理論研究,做好傳承與創新。(王融冰 北京地壇醫院)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4。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