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河洛廣記||從龍門到周南驛

河洛廣記||從龍門到周南驛

原標題:河洛廣記||從龍門到周南驛


李希霍芬一行離開玉寨後,參觀了龍門石窟,重點考察了奉先寺大像龕和古陽洞。然後,他們從龍門北行,過洛河,從河南府城(洛陽老城)南門進入府城,入住周南驛。


1


洋人也要「抱粗腿」


公元1870年4月16日下午,李希霍芬一行來到龍門。龍門,又稱伊闕,位於洛陽城南郊,它是伊河中下游的界標。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在龍門山開始開鑿石窟,此後歷經東魏、北齊、西魏、隋、唐、五代至清末的營造,從而在這裡形成了南北長達一公里、具有2100多座窟龕、10萬餘尊造像、3600餘品碑刻題記和40餘座佛塔的石窟遺存。


《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以下簡稱《日記》)寫道:「龍門石窟引起我極大的興趣」「石窟中的雕像個頭都很大,單單是門口的這兩座守衛雕像的個頭看起來比當下的中國人可高大多了。來遊覽的很多人站在其中一座雕像的腳上,用胳膊摟摟測一下雕像到底有多大,天長地久,被人摟抱的位置被磨得很光亮了。我試了試,兩條胳膊正好可以完整地抱著這座雕像,恐怕很少有中國人能和我一樣高。」

李希霍芬這裡說的是奉先寺大像龕,即大盧舍那像龕,也就是常說的盧舍那大佛,它是龍門石窟開鑿規模最大的摩崖像龕。奉先寺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


其中的一尊兩腿分立的金剛力士非常威武,據說能抱嚴金剛力士腿的人會有福氣、萬事如意。經過千百年無數雙手的摟抱,這尊金剛力士的兩腿早已明光可鑒。這就是民間說的「抱粗腿」!不是李希霍芬說的「用胳膊摟摟測一下雕像到底有多大」,這位洋人不知不覺中也試了試「抱粗腿」。


2


古陽洞中買拓片


《日記》接著寫道:「最引人注意的雕刻是一座小小的石頭廟,和尚們告訴我,這座雕塑來自魏朝。」「廟裡的牆上有很多浮雕和銘文。我讓和尚們不必陪同,自己慢慢地觀看。有一些銘文被和尚們拿來賺錢,他們做成拓片賣給到這裡參觀的人……總共十幅不同的拓片。不久前,一位北京的高官派人運來了一塊石碑,現在也能做拓片了。我花了一兩銀子買了一幅拓片。」

李希霍芬這裡說的是古陽洞,北魏稱石窟寺,清朝稱老君洞。它位於龍門西山南部,是龍門石窟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也是北魏皇室造像最集中的一個重要洞窟。古陽洞內有造像題記800多個,有紀年的110個左右,最早的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孫秋生造像記,最晚的是武則天長安四年(公元704年)魏懷靜造像記,前後相距200餘年。古陽洞的大小造像,清癯秀美,是北魏後期流行的瘦削造型像,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徵。


李希霍芬這裡說的「總共十幅不同的拓片」,就是著名的「龍門十品」。李希霍芬來此的一個月前,河南知府德林在此洞拓取北魏書法十幅,並作拓碑題記曰:「大清同治九年二月,燕山德林祭告山川洞佛,立大木,起雲架,拓老君洞魏造像,選最上乘者標名曰龍門十品。」


同治九年農曆二月,就是公元1870年3月,當時李希霍芬正在來洛陽的路途中。德林是著名的畫家、書法家,精鑒藏。春節後,他從北京來任河南知府後,洛陽士林皆從其游。他提出的「龍門十品」,得到廣泛認同,於是爭相到古陽洞來買拓片,和尚們也藉此賺取金錢。


李希霍芬這裡說的「不久前,一位北京的高官派人運來了一塊石碑,現在也能做拓片了」,指的是德林書寫的拓碑題記,因為德林的名望極大,人們也買其拓片。


後來,在「龍門十品」的基礎上,又增加為「龍門二十品」。 其書體被稱為魏碑體或龍門體、北體、北碑、伊闕宗等。魏碑體是介於漢晉隸書和唐楷間的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新書體,在我國書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3


渡過洛河入府城


《日記》中說:「從龍門出來後,我進入洛河流域。洛河是條小河,在地圖上基本看不清,但是,在四千年前是中國九大河流之一,遠古時候就有國王在此建都。」


顯然,李希霍芬對中國上古文獻是了解的。《史記·夏本紀》說:大禹治水「道九川……道洛自熊耳,東北會於澗﹑瀍,東會於伊,東北入於河」。大禹對伊、洛、瀍、澗這四條貫穿洛陽盆地的河流進行了治理,洛河是重點治理的九條河之一。夏朝開國後,洛陽是夏王朝的統治中心和都邑所在地。

《日記》中說:「我們在一處淺灘渡過洛河。到河的北岸已看見河南府的外圍,離原來老洛陽的所在地不遠。現在河南府的府衙就位於洛陽。」


李希霍芬所說的「老洛陽」,指的是漢魏洛陽故城,位於清代河南府城東。清代河南府城就是今洛陽老城。


《日記》中接著寫道:「我們住進了一個專為官員們準備的驛站,共有兩進院落,雖然不大,但很安靜,設施也齊全。依然有一群人跟隨我們不肯離去,因為我只想在此地略作停歇,所以很想安靜一會兒,於是帶著我的名帖去找地方官,請求派兩個衙役來站崗。但是,這個小官兒非常不禮貌地拒絕了我的請求,還讓我們帶上通關貼去見他。於是,我立刻派保羅去拜見當地最高一級的官員,那位官員倒是立即指示他的下級為我們提供一切所需。很快就出現了一些衙役,將圍觀的人阻止在驛站之外。」


這段文字有重要史料價值。李希霍芬所居住的驛站,就是位於洛陽南門附近的河南府驛,即周南驛。在古代,驛站的主要職能是傳遞軍情、政令、信件,並接送官員、轉運物品。周南驛初建於西周時期,是中國最古老的驛站,但位置多次變化。明清周南驛的位置,在洛陽老城南門北側路東。


李希霍芬入住周南驛後,有人圍觀。因為清朝閉關鎖國幾百年,洛陽普通百姓沒見過外國人,所以有人圍觀也很正常。李希霍芬能夠住在周南驛,是因為李希霍芬持有的是朝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通關貼,這是一種對外交使節的特殊證件。但是,他讓周南驛的最高長官周南驛驛丞給他派衙役來站崗,已超越周南驛驛丞的職責範圍。最後,河南府知府德林派衙役保護,解決了這個問題。德林原來是京官,在處理涉外問題上有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河洛 的精彩文章:

河洛美文賞析||四把著名的扇子

TAG:人文河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