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明社會原理(24)

文明社會原理(24)

原標題:文明社會原理(24)


第七節 市場系統內部的矛盾和衝突


如果說行政系統中的各種矛盾和衝突在中華文明的歷史發展中表現得最充分、最典型的話,那麼,我們同樣可以說,市場系統中的各種矛盾和衝突在西方歐美文明的歷史發展中表現得最充分、最典型。

讓我們首先來給市場系統中的各種矛盾和衝突大致分一下類。在西方文明的長期發展中,在市場系統充分發展後,人們最常見的、同時也是影響最大的,就是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衝突,也就是大批的最終交換者(生產—消費者)和相對少數量的交換中介(中介佔有者)之間的衝突。工人要求多發工資以儘可能改善生活,資本家要求儘可能少發工資以賺取更多的利潤。與此類似的還有不同層次中介之間的衝突,上一層次的中介相對於下一層次的中介來說,就是「資方」,而下一層次的中介相對於上一層次的中介來說,就是「勞方」,兩者之間也會為誰應佔有更多的利潤而發生衝突。這種衝突往往具體表現為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之間的衝突,或工商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的衝突,也可表現為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的衝突。


除了這種勞資及大小中介之間的衝突之外,實際上,在同一行業內部,不同的工人群體之間、不同的資本家之間,由於市場競爭的原因,也存在著矛盾和衝突。例如,用機器來生產布匹的工人們與用手工來生產布匹的工人們也會產生激烈的衝突。或者,本地的工人們和外地大量湧來的工人們也會因爭奪同一類就業崗位而產生衝突。當然,在市場系統中更能見到在同一行業內、在同一技術水平之上的競爭,不過,由於這種競爭是由最高的、也是人們容易認識並接受的「自願交換」的原則來直接調節、仲裁的,這種競爭一般不會導致劇烈的衝突(競爭失敗的一方往往自認倒霉而已)。


我們再來看一下上述各類衝突的具體表現形式。一般來說,勞工相對於資方來說,往往處於弱勢,如果使用正常協商的方式來提出自己的要求,往往難於達到目的(在早期工會力量未得到社會上其它力量的支持,還較弱小時尤其如此)。因此,勞資衝突就往往採取一些非常的表現形式,如示威遊行、罷工,甚至於以暴力的方式(武裝暴動)。典型的如19世紀法國爆發的數次工人武裝起義。當然,在資方掌握著強大的國家機器的情況下,工人們也會採取爭取投票權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訴求,典型的如英國歷史上19世紀30-40年代的人民憲章運動。


至於不同層次的中介之間的衝突和鬥爭,則一般容易以執政者當中不同的派別之爭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美國建國之初漢密爾頓與傑斐遜之間的觀念之爭(傑斐遜代表農場主和中小企業利益,反對大工業企業、大銀行和證券經紀公司等),以及當代西方社會經常出現的兩黨(往往一黨代表勞方或中小中介群體,另一黨更多的代表資方或大中介群體)之爭等。

當然,市場系統內部更司空見慣的鬥爭是由我們所熟知的先來的中介和後到的中介之間的競爭產生的。比如交流電發明出來後,新出現的交流電商家與原來的直流電商家之間的競爭,以及先成立的企業、銀行和後成立的企業、銀行之間的競爭,等等。這種競爭往往也十分殘酷,但大多採取和平競爭的方式,對整個市場系統的發展帶來一定益處。不過,這種競爭有時候也採取了非理性的暴力形式,這對社會的發展就沒有益處了。例如,在歐洲中世紀時的佛羅倫薩,美弟奇家族和帕奇家族(均為銀行家族)之間你死我活的鬥爭,以致發展到了互相謀殺的地步(大教堂謀殺案)。勝者奪得政權,敗者則被監禁或流放。


我們再來考察一下衝突的可能結果。一般來說,早期市場系統在多數情況下會是或一方勝出,或兩敗俱傷。勝出的往往是資方,例如英國工人的人民憲章運動就最終失敗。但也有資方失敗的情況,例如20世紀瑞典社會民主黨執政後,就長期推行有利於工人的方針政策,以致逼使資方也不得不走上街頭遊行示威。但也有最終勞資雙方達成妥協的情況,而這往往發生在有第三方力量(例如政府或教會)從中調停的情況下。


最後,我們來分析一下市場系統內部的衝突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大膽地指出,現今一切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個結論在當時,無疑是大膽而深刻的。但現在,我們已經可以更進一步、更本質地指出,這些階級鬥爭的背後,實際上是市場系統內部兩大法則之間要保持平衡的原理在起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說,階級鬥爭是市場第一法則和市場第二法則失衡的表現;而階級鬥爭要達到的結果則是恢復或者建立兩大市場法則之間的均衡。


正像行政系統一樣,市場系統內部的定律、法則和規則,以及市場正常運行所要求的不同的定律之間、不同的法則之間、不同的各個層次上的規則之間,要保持大致均衡的道理,也並不是一開始就為人們所認識到的。在整個市場系統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究竟是更應該首先滿足互利互惠的法則,還是更應該首先滿足信賴中介的法則,人們一時還看不清。而在現實生活中,在階序選擇原理的作用下,那些大大小小的中介集團們出於自己的利益本能和外部競爭的壓力,總是力圖首先滿足市場系統中作為中介的一方的利益,其具體表現形式就是首先滿足銀行家、資本家、企業家、商人的利益;而作為市場系統中的最終的實際交換者(生產者和消費者)一方,則同樣是在階序選擇原理的作用下,總是力圖首先滿足自身的利益,其具體表現形式就是首先滿足工人階級或消費大眾的利益。這種市場系統中兩條不同法則之間的衝突,就是我們在歷史上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搗毀機器、罷工、工人武裝起義以及當代社會中的勞資衝突背後的本質。


當然,通過長期的以致痛苦的流血經驗,人們最終認識到這兩條市場法則同等重要,不可偏廢任何一個。如果完全偏廢其中一個法則,另一個法則也將無法長期存在下去。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就在西方市場經濟系統占強勢的近代國家中,看到經過長達二三百年的反覆鬥爭,最終導致兩條法則的代表者,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在20世紀初、中期互相讓步,達成了妥協,從而兩條市場法則達到大致均衡。資產階級雖然得以合法地佔有大量的社會財富,但卻要受到累進稅制和遺產稅制的制約;而工人階級則享有社會保障體系和強大的工會組織的幫助,使自己的生活得以不斷改善。

除了這種由不同的定律、法則所產生的矛盾和衝突之外,市場系統內部還存在著由不同的具體規則所導致的衝突,或者產生一些源自規則的不完善、不配套所導致的衝突,這裡我們就不去一一細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戎小捷 的精彩文章:

小夫妻

TAG:戎小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