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予蘇聯致命一擊的國家:製造一次事件,令強盛的蘇聯驟然崩潰

給予蘇聯致命一擊的國家:製造一次事件,令強盛的蘇聯驟然崩潰

常言道,堡壘是最容從內部攻破的,用一句中國古語將其凝練概括,便是「禍起蕭牆」。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盛極一時的帝國,這些國家往往擁有龐大的軍隊、雄厚的國力,在國際舞台上鮮有對手。但是,外在的強大,並不代表內部的安定,不少強國由於沒有做好內部建設,於是在勢力如日中天之時,便走向了崩潰與滅亡。

蘇聯是世界歷史上不可或缺的超級大國。巔峰時期的蘇聯,擁有的軍隊數量在500萬以上,擁有的坦克數量在50000輛以上,擁有的核武器數量在40000枚以上,其常規打擊能力與核戰略能力均屬世界一流,其軍事力量居於全球之冠。蘇聯220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與異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則為綜合國力的強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總的來說,在20世紀70~80年代,蘇聯堪稱全球霸主。

可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滅亡的道路。導致其滅亡的重要原因,不在外面,恰恰在其內部,在蘇聯的蕭牆之內。體制僵化、特權階層、軍備競賽、民族齟齬,均成為了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在各種問題不斷積累的情況下,蘇聯在1990年已經危機重重,而給予蘇聯致命一擊的,恰恰就是蘇聯內部的一個加盟國。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是蘇聯西北部的一個加盟國。1940年8月,立陶宛正式加入蘇聯,成為蘇聯大家庭的一員。然而,這次「加入」卻帶有極大的強迫性:蘇聯為了保護西部疆界,派遣軍隊強行干涉立陶宛的獨立,最終迫使其加盟。所以,立陶宛並非自願加入蘇聯,而是在特殊情況下的不得已為之,因此,立陶宛自從加入蘇聯後,便一直心懷不滿。

其實,從民族感情上講,立陶宛也難以留在蘇聯。立陶宛曾是強國,但是在18世紀以後,卻遭到俄、普、奧等列強的不斷瓜分,逐漸淪為偏居一隅的弱小國家。後來立陶宛加入蘇聯,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蘇聯的強迫。被強鄰支配的屈辱感,促使立陶宛人養成了不屈與反抗的性格。即使身處蘇聯這一大家庭中,立陶宛依然具備強大的離心力。

列強瓜分波蘭,也同時瓜分了立陶宛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脫離蘇聯而獨立,成為第一個宣告獨立的蘇聯加盟國。面對這一「犯上不尊」的行為,蘇聯當然不予承認。不過,這時的蘇聯老態龍鍾,問題頻頻,所以竟一時對此束手無策。直到1991年1月9日,騰出手的蘇聯才得以派兵干預立陶宛的獨立行為。然而,蘇軍的出動並不能挽救局面,反而讓事件愈演愈烈。

立陶宛獨立的行為,起到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在此之後,眾多蘇聯加盟國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紛紛脫離蘇聯旗下,建立本民族的獨立國家。曾經強盛一時的蘇聯,也就在這不可逆轉的浪潮中,走向了分崩離析的結局。1991年12月25日,蘇聯正式宣告不復存在。

總體來說,蘇聯雖強化了國家硬實力,卻沒做好內部整合這一國家軟實力的建設。同時需要說明的是,內部軟實力建設,絕不僅僅是簡單的高度集權,而是以巧妙的方式,將整個國家的不同民族、不同要素優化組合在一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新聞 的精彩文章:

貓在乎鏟屎官嗎?這個答案看的人淚目

TAG:網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