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臘八粥與臘八蒜

臘八粥與臘八蒜

唐宋之前,進入臘月的節日是臘日。臘日起源於伊耆氏,是歲末祭祀神明和祖先的重要節日。夏季的伏日和冬季的臘日,有歲時伏臘之說。臘日的祭禮又分為蜡祭與臘祭,蜡祭祭祀神祗,《禮記》云:「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蠟。神祗主要有八位:「先嗇一、司嗇二、農三,郵表畷四、貓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蟲八。」所用祭品主要是五穀雜糧,一般於郊外舉行。臘祭則為敬祖先,祭品為所獵之禽獸,地點一般是在宗廟。晉裴秀有《大臘》詩句「歲事告成,八蜡報勤」,贊臘日之禮。

春秋戰國之後,蜡祭與臘祭合二為一,統稱臘祭,臘月也由此得名。南北朝時期,臘日被固定到臘月初八,《荊楚歲時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鳴,春草生」,可見臘日擊鼓祭禮的儀式尚存。

《村童臘鼓圖》

然而也正是南北朝開始,佛教逐漸傳入中原地區。經歷唐宋時期與佛教的融合變遷,臘日逐漸沒落,節俗分化成了臘八和小年祭灶節。小年祭灶其實就是臘日祭祀的延續,而臘八慢慢形成了施粥、喝粥、贈粥的節日內容。

這樣的「臘八」雖然延續了一千多年,但與聖誕節一樣,其實是舶來品,來源於印度佛教。傳說釋迦牟尼經過六年苦行,於臘月初八(由印度古歷換算而來)這天,在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尼泊爾)的一顆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成佛前的修行中,釋迦牟尼每天只吃一麻一米,佛眾為了紀念他所經歷的苦難,於每年的臘八日吃粥以紀念。

豐子愷《施粥》

傳入我國之後,最早各地的佛寺在這天作浴佛會,並效法印度釋迦牟尼成道前母女獻乳糜的傳說,用香谷、瓜果等煮粥供佛、施眾,稱「臘八粥」。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中記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

一開始,佛家的臘八粥是鹹粥,加入乳糜、菌類等,普通百姓家的臘八是雜料粥,很隨性,有什麼就加什麼。

到明代,宗教節日變得越來越世俗化,萬化歸一地回歸到我們中國人喜歡地祈福、增壽、求子題材。臘八粥的佛、民區別淡化,雖然各地風俗不同,但其原料大致可分成米豆類、果類兩種,米豆主要是:粳米、糯米、黃米、江米、白米、小米、紅豆、綠豆、豌豆等;果類主要是栗子、白果、蓮子、紅棗、杏仁、花生、葡萄乾、桂圓、核桃等。寓意也好,桂圓象徵貴圓、蓮子象徵連心、核桃寓意和美、紅棗花生寓意早生貴子……吉慶吉祥、人壽年豐。其中,加入蓮子、銀杏、花生、紅棗等有滋補功效果類的粥稱為細臘八。

我們國家的人喜歡喝粥,黃帝時就開始烹谷為粥,粥古時作「鬻」,鬻是象形文字,寫作「」,鬲代表烹飪的器皿,兩邊的「弓」,作兩條引線,代表了烹飪時的氣味向上出,粥的象形即以鬲煮米發出香味。代表粥的文字有很多,比如《禮·月令》:「仲秋行粥糜飲食。」康煕字典中對粥的解釋就是糜也,糜即「煮米使糜爛也」,所以糜是粥裡面更爛糊的一種。《禮·檀弓·饘粥疏》有:「厚曰饘,希曰粥。」饘,也是粥的意思,《說文解字》解釋:「周謂之饘,宋謂之餬。」另外還有餰、飦、?、?都是粥的互文。

早在《周書》就有記載,粥可養生治病。蘇軾也常以米粥調補,並認為晚餐吃粥更妙。陸遊更有詩稱「只將食粥致神仙」。

雖然只有臘八將粥作為食俗,但把粥作為節日食物的可不止我們一國。北歐地區聖誕節的必備甜點之一就是一種用牛奶煮的稠粥,吃的時候加上櫻桃醬等,像我們元宵節要吃元宵一樣。俄羅斯有一種粥飯,是介於粥與飯之間的黏稠度,主料玉米粉、麥片、蕎麥等,與牛奶、黃油、奶油一起煮,在當地人的飲食觀念里粥里放的黃油越多,就越好吃,比如民諺說「沒有黃油粥不香」、「已經煮了粥,就別捨不得黃油」。這種粥是傳統俄式儀式或典禮上的食俗,比如婚禮。因為製作過程複雜煩瑣,通常要幾家人一起來熬制。

這一點倒是和古時的臘八節類似,因為臘八粥原料複雜、熬制時間長,在過去也是村落中的集體活動,熬制臘八粥的大鍋,加入米、五穀、雜果等,俗稱臘八鍋。粥氣氤氳在陰寒濕冷的臘月,格外流露裊裊炊煙的人間煙火氣

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寫道:「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臘八蒜與臘八算有關,民謠:「臘八粥、臘八蒜,放債的送信,欠賬的還錢」。過去,債主會在年前派夥計去催債,送上一些臘八蒜,含蓄的表達收賬。

臘八蒜的蒜要用紫皮蒜,因為蒜頭小容易入味兒,並且因為是新蒜,腌之後還是脆的不容易蔫兒。剝好了蒜皮之後先要晒乾去掉表層水分,否則容易腐爛。然後裝到容器里封好,等待蒜慢慢變綠。待綠得瑩潤徹底之後,就可以吃了。我小時候極喜歡吃臘八蒜,酸酸得爽口,但有一次體育課,好朋友突然不搭理我,也不和我說話,我纏著她,她極不情願地說:你吃蒜了吧。後來我就再不敢放肆地吃了。

關於臘八蒜怎樣保持綠色,我還看到過一篇專業的研究報告,結論是在4攝氏度室溫、真空避光下腌制的臘八蒜有最好的翠綠外觀,並且能存放很久而不變黃。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及《三聯·節氣》所有

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專註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禮饋新歲 日日一笑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