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0-6個月的嬰兒應該怎麼餵養?兒科大夫有話說

0-6個月的嬰兒應該怎麼餵養?兒科大夫有話說

編者按

年輕的父母總想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營養,但又不知道應該遵循什麼原則,比如,母乳餵養的媽媽應該吃什麼?哺乳期的媽媽生病了還能給孩子餵奶嗎?孩子到底應該補鈣嗎?還需要補充其他什麼微量元素嗎?我家的孩子營養夠了嗎?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很多年輕的父母焦慮疑惑。

今天,天壇醫院兒科任守臣將給初為父母者解疑答惑。

2015年中華醫學會兒童保健學組制訂的《0-3歲嬰幼兒餵養建議》中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內容比較詳細實用,值得年輕的父母去掌握。詳細來講,對0~6個月的嬰兒,應該遵循以下內容:

盡量純母乳餵養

首先建議孩子出生後儘早開奶,盡量保證孩子的第一口奶是母乳。純母乳餵養是指除了必需的藥物、維生素補充劑以外,母乳是6個月前嬰兒的唯一食物,不再吃其他任何的液體和固體食物,包括水。作為媽媽還應該能夠識別嬰兒飢餓和飽腹的信號,按需哺乳,不限制頻率和每次哺乳的時間,在建立良好的母乳餵養前,要避免讓嬰兒接觸奶嘴。

如果母乳不足或因為其他原因,確實無法做到純母乳餵養,才選用配方奶餵養。無論是母乳,還是用配方奶餵養,在新生兒期(28天前)均應按需餵養,不同的孩子,每天需要的奶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孩子每天吃的奶量也有波動。總的來講,這個時期的嬰兒,按體重計算,每天每公斤體重大概需要150ml的配方奶,就可以滿足孩子每天需要。

適當補充微量元素

0-6個月的嬰兒,需要補充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維生素D和維生素K。無論採用哪種餵養方式,新生兒出院後就可以開始補充維生素D,足月兒推薦劑量為每天400IU(10μg),純母乳餵養或標準配方奶餵養的孩子,均不需要另外補充鈣劑。新生兒在出生後6小時,應該肌肉注射1mg維生素K,目的是預防新生兒出血症,若為純母乳餵養的孩子,在出生後1個月,建議再補充1次。另外還可以在生後每天補充50mg的維生素C。

堅持膳食平衡

對哺乳期的媽媽來講,應該堅持平衡膳食,也就是不要偏食、挑食,或者為了補充營養,故意吃太多的肉食,要以天然食品為主,因為嬰兒可以通過乳汁感受到母親吃的不同食物的味道,母親的平衡膳食有利於嬰兒以後接受各種各樣的食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以後出現挑食、偏食的情況。

在哺乳期間,媽媽應該繼續服用孕期補充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多種維生素、鈣、鐵、鋅等),膳食均衡的健康母親,每周可以吃1-2次深海魚,這樣可以保證乳汁中有充足的 DHA,孩子就不需要額外補充,如果哺乳期的媽媽有營養不良或有嚴重偏食(比如素食主義者),嬰兒需要額外補充DHA和維生素B12。

不適合哺乳的情況

在有些情況不適宜給孩子餵奶,比如媽媽患各種傳染病,患有嚴重的心臟、腎臟、肝臟疾病,嚴重的高血壓或糖尿病並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損害者;媽媽為嚴重精神病患者或患有反覆發作的癲癇,正在服藥期間;媽媽吸毒未戒毒前或艾滋病患者,這些情況下均不宜給孩子餵奶;另外在患其他疾病需要服藥期間,也應諮詢醫生後,根據具體情況暫停或停止給孩子哺乳。

餵養充足的寶寶什麼樣

怎麼判斷嬰兒的營養足夠了呢?對0-6個月的嬰兒來講,如果餵養充足,嬰兒每天大約尿濕6-8塊尿布(尿不濕),大便的情況在不同孩子差異比較大,可以是每次換尿布時都有,也可以是隔2-3 天才大便一次,都可以算是正常的。

一般來講,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比較稀薄,黃色糊狀,偶爾也會有奶瓣或者顏色偏綠,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大部分嬰兒每日排便次數相對穩定,大便在外觀上變化不大。

另外還可以通過監測嬰兒的體重和身長,來評估孩子的營養是否足夠,體重反映的是近期一段時間的營養情況,身長反映出的是較長一段時間內的營養情況。一般月齡越小,監測體重的頻率越高,比如3個月內,可以每周測一次體重,對3-6個月的嬰兒每半個月測一次體重,身長可以是每半月到1月測一次,如果體重達標的嬰兒,身長絕大多數都是達標的。監測的體重或身長的數據,記錄在生長發育監測表上,每次標記一個點,多次測量以後,把多個點連起來,串成一條曲線,來觀察生長發育的趨勢,這比單次測量的數值更能準確地反映出孩子的營養狀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科普 的精彩文章:

一言不合就打針?破傷風針注射指南看這裡

TAG:京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