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孩子打人那些事

關於孩子打人那些事

我是簡言直語

原文摘自公眾號簡言直語

導讀:孩子打人是社交過程中的必由之路,最重要的老師毋庸置疑就是父母了。

雖然我們都完成嬰兒到父母的人生之路,仍舊有很多東西沒有一個很好的解答或者說恰當的處理方法。對我自己來說育兒既是學習怎樣做一名母親也是怎樣在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自我的過程。「打人」和「被打」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簡單粗暴的表達方式已經逐漸被我們遺棄,當然仍有一部分人繼續使用,但是當提起「孩子打人」時或多或少會勾起我們年少時的記憶。

很多人糾結小孩被打該不該打回去和孩子經常打人怎麼辦。其實問題的癥結在於成人用自己世故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問題,卻又用不成熟的方法處理問題。

這裡先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故事

我的寶寶陽陽第一次「打人」是在他8個月和家裡人一起喝早茶的時候,隔壁桌的一個5歲大的哥哥和4歲大的姐姐逗他玩。他當時就在嬰兒車上,小哥哥拿了一個小卡車圍著陽陽轉,反正小孩玩的東西大人是不懂為啥好玩的啦,大概過了十幾分鐘,陽陽突然用手抓著小哥哥的臉,勁挺大的,臉都變形了,瞬間大家都驚呆了,我回過神來連忙掰開他的手。小哥哥迅速跑回去他媽媽身邊。我帶著寶寶給小哥哥道歉,解析給他和他父母知道,寶寶還是很小不懂正確表達自己,其實是想和他玩的,但是手用力不知道輕重,希望小哥哥原諒他還繼續和他玩。小哥哥的父母還是很深明大義的表示無所謂,接下來小哥哥繼續和寶寶玩像沒事一樣。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早教班玩玩具的時候,陽陽自己的玩具不玩就拿旁邊的小朋友的玩具,還無意的推了小朋友一下。這個小朋友比陽陽大一個月,個頭也大,被別人搶了玩具當然伸手搶回來,也拍了陽陽幾下,後來直接把陽陽推倒了。小朋友的家長就立即道歉,說自己兒子幾句「你不要推別人,不聽話啦!」「你就是頑皮」之類的。我連忙解析其實是陽陽先拿他的玩具,這都是小孩子之間的遊戲,沒關係。話還沒說完,兩個小孩就咿咿呀呀的玩在一起了。

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打」是沒有真實打的含義在裡面,只是他們還不會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手和胳膊運動,他們不停的丟東西、一些拍打行為都是出於好奇和觀察自己動作帶來的效果,感受因果的變化。這時候爸爸媽媽切勿給孩子貼標籤,貼標籤會帶來反效果,更會阻礙孩子的創造力,打擊積極性,另他變得膽小畏首畏尾。只需要冷處理就好,也就是不理他就可以。

另一方面,孩子的這些「打人」動作過於頻繁,只需要用其他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就好了。

朋友的孩子剛過一歲,平日最喜歡走過來咬你一口或者扯一下頭髮又或是狠狠拍你一下就跑開,望著你哈哈大笑。

網友的故事:兒子快一歲十一個月了,很活潑,不過有一個缺點,就是愛打人。小朋友拿他的玩具他要打,要玩別人的玩具他也打。大人不如他的意時他也打大人,比如今天我批評他,他一臉的不服氣,然後開始打我。我平時沒啥脾氣,但在他成長過程中,在他面前發過幾次比較大的火,摔了東西,是不是跟這有關係?

親戚家的寶貝孫子,因為是老來子疼得不行不行,但是卻不用心在教育方面,已經兩歲多了,遇到稍稍不如意的事情就鬧,身邊離她最近的或者反對她的,她就伸手亂拍亂打,口中大喊啊~啊~啊!在幼兒園裡與小朋友玩,經常又推又咬別的小朋友,遇到大個子的就罵,「讓你死」。讓親戚一家頭疼不已,去幼兒園天天被投訴。

1~3歲的小孩由於語言發展還沒成熟不能很好用語言表達自己。這時候的「打人」是希望你注意他,用「打人」這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來吸引你和表達自己的意願。以朋友的孩子為例子,「打」「咬」「拍」其實這是小孩表達對你愛和親昵的表現,為什麼會這樣呢?經過我細問,原來孩子的奶奶經常和小孩說「香香豬,奶奶看著就想咬你一口」說完就輕輕咬小孩的胳膊然後哈哈笑。很自然寶寶潛移默化認為這就是愛的表現了。

小孩子就好像一面鏡子一樣反映著大人的一言一行,你的無心之舉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轉化為他自己的理解用行為表達出來。網友的兒子其實就是學習了網友表達情緒的方式,發脾氣,摔,打。

親戚家的小霸王,明顯的恃寵生嬌,遇到不如意的事只要耍潑大人就滿足她,不論事情有道理無道理,典型的會哭孩子有奶吃。其實不足一歲的小孩就已經會揣度別人的心理,小霸王知道自己打不過個頭大的小孩,轉而言語攻擊。這也是從家裡人那學來的,平日里她在家裡耍潑,她媽媽沒轍就罵「就會甩脾氣,教也教不好,我怎麼會生你這樣的蠢貨!」「笨死啦!不懂怎樣教你」之類的話。

對於這樣的行為,其實家長需要理解孩子,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發火,教小孩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讓孩子明白「打罵」不是愛,更不能解決問題,如果已經打罵孩子的,需要對孩子道歉,言語和溫柔的肢體交流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世上沒有用愛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是缺少正確表達愛的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言直語 的精彩文章:

真羨慕你這麼自私

TAG:簡言直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