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644年,明朝沒有滅亡

1644年,明朝沒有滅亡

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

明崇禎十七年,既公元1644年4月25日隨著李自成的大順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北京,思宗朱由檢在煤山散發披面自縊而亡,被後世「明粉」們歌頌為「君王死社稷」。一般大眾的普遍認知中,也習慣性將1644年認定為明王朝覆滅之年。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涇渭分明,歷史並沒有輕易地將崇禎的死和明王朝滅亡之間,畫上一個醒目的等號。

正如李結非老師在其著述《黑洞:弘光紀事》一書中所揭示的那樣:「史家以崇禎死國為明亡標誌,是為求簡便而將歷史以整數相除。真實的歷史卻往往不是整數,還有許多的事實,如同隱藏在小數點後面的數字,只求整數,這些事實就被抹去或省略。」

如果我們能夠回到歷史現場,會驚訝地發現,崇禎皇帝的死雖然確是個悲劇,但卻遠不能揭櫫明王朝的滅亡。如果我們拋棄一個歷史劇透者的角度,而以時人的視野對當時的局勢進行分析,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的設想明王朝完全可以效法南宋,偏安一偶勵精圖治以謀中興,續命百八十年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做個簡單的對比,明王朝手中握有的籌碼足可翻本,奈何一手好牌最終被打爛了。

崇禎死後北京被李自成所佔,當時大順軍控制的區域範圍大致在黃河以北,山海關以南,包括陝、晉、魯、北直隸和部分河南地區。以明王朝所擁有版圖而論,這個區域並不算大,而且李自成的大順軍對上述地區的實際控制也並不牢固,甚至可算得上脆弱了。

李自成剛到北京不足一月,龍椅上屁股還沒坐熱,5月22日至5月27日,吳三桂與滿清聯軍就與李自成在山海關一片石大戰。李自成退敗,5月29日在北京匆忙稱帝,算是在結局到來前圓自己一個皇帝夢,「是夜焚宮殿西走」可謂落荒而逃。

其實滿人心裡也沒底,從他們進入北京城時的場景就可以看出來。《小腆紀年附考》記述多爾袞率軍入城的經過:

(明朝官民)備法駕迎太子於朝陽門,望塵俯伏。及登輿,非太子也;眾駭愕間,前騶者麾都人悉去白冠,則我大清攝政王率滿洲兵入城矣。城上白標驟遍……

這說的是當時有一個傳言,崇禎死後,坊間盛傳太子落入李自成之手,並且在大順軍與吳滿聯軍大戰於一片石時被裹挾至前線;李自成戰敗後,太子被吳三桂所救,留在軍中。多爾袞正好利用這一傳聞,加上當時北京當局對吳三桂實際上已經降清的不知情,讓部隊謊稱奉太子還朝。這從側面反應了滿人剛入主北京城時,對明朝正統地位和權威任然心存忌憚。

雖然此時京師已然是兩易其手,但對明王朝的當局者而言,所謂「變天」之說也還為時尚早。差不多程度的危機,明王朝不是沒有面對過,當年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從嚴重性程度而言或許略不比此番,但也相去無幾,最終還不是起死回生。若對危機反應調控及時,怎知歷史不會重演?

清軍入關後,李自成潰敗之下遺留的地盤也並不是馬上納入清軍控制之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清軍對明朝原屬疆域的掌控微乎其微。我們也不得不客觀承認,當時的局勢確實一片混亂,但崇禎在世時與其殉國後,情況在短時間內也並沒有變得更糟。建州後金崛起已近三十年,張獻忠四年前就已經在四川興風作浪,李自成舉起義旗也不是三兩天的事了。與此前比起來,當前形勢確實更為嚴峻,但1644年的明王朝還真算不上遭受滅頂之災。

當時的大部分疆域都還尚在明朝掌控之下,這一區域不僅面積廣大,而且皆是富饒之地,起碼賦稅的根基沒有動搖,與前述的滿清、大順等政權相比,明朝的財力仍屬最強。這一點自然不乏有識之士的了解,當時就有人曾以此為立論根據上書史可法對局勢進行了一番分析:

東南歲輸糧米數百萬,金錢數百萬以供京邊,動稱不足。今我糧運、銀運盡行南還,賊將存倉之餘粒、栲索之金為泉源乎?賊其飢矣,貧矣……

又說:

舉天下之大,賊僅竊十之一二,我猶居十之八九。且賊瘠我肥,賊寡我眾,賊愚我智,賊飢我飽,賊邊我腹……

當時持相似看法者估計不在少數。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十分重要且有利於此時的明朝的因素,便是明朝的兩京制。明成祖朱棣篡位後雖然遷都北京,但南京舊制保存不變,當時的南京依舊保有完整的一套預備官僚體制,此時也意外的起到了備份的作用。

實際上直到明英宗正統六年,也就是公元1441年北京才正式成為首都,此前則是一直以「行在」的身份存在,也就是皇帝率領文武百官駐紮的臨時首都。而南京則被稱為「留都」,除了皇帝不在,其它的一整套中央政府官僚體系都系統的保留了下來。

這套備份機制,若在承平之日則顯得「雞肋」,維繫其日常運轉對國家財政也是一筆多餘的開銷,然而此時卻突顯出了其重要性。

後來福王在南京稱帝後,對兵力進行重新部署,將江北明軍主力設為四鎮,每鎮兵額三萬。但實際明軍數量遠非僅僅十二萬,每鎮兵額三萬隻是朝廷給點的計餉額度,每年每人二十兩。《小腆紀年附考》中提到四鎮中的高傑所部就有「十三總兵,有眾四十萬。」另外除去,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左這江北四鎮外,還有駐紮在湖北的左良玉部,「良玉兵無慮八十萬,號稱百萬。」(《小腆紀年附考》)

為了掌控武裝力量,明廷賦予四鎮的權力絕不僅僅限于軍事,以此來作為獎勵機制。據《南渡錄》所述:

一切軍民皆聽統轄,有司聽節制,營衛原存舊兵聽歸併整理,所轄各將聽薦題用,荒蕪田地懼聽開墾,山澤有利皆聽開採。仍聽招商收稅,以供軍前買馬置器之用。鎮額兵三萬,歲供本色米二十萬,所收中原土地即歸統轄。

對比當時各方勢力來看,李自成已然潰不成軍,清軍剛剛入關立足未穩,明廷雖然遭遇沉重打擊,但不說恢復就有榮光,保存現狀不至滅種的實力還是有的。那麼為何南明政權不出數年,便遭毀滅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限於篇幅,且留待下文討論。

參考文獻:

李潔非:《黑洞:弘光紀事》(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1月北京第一版)

十年砍柴:《南明「南北兩京」制的成本與風險》

《小腆紀年附考》、《南渡錄》、《明季南略》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到處宣揚國威的明朝為何主動放棄對越南的統治?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