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我身邊的糖尿病

你我身邊的糖尿病

糖尿病預警信號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下面列舉的這些現象你符合幾條?

1. 出現口乾、多飲、排尿量增加等現象,又找不到明顯原因。

2. 飯量增加,但體重下降,且較易疲倦。

3. 餐後出現反應性低血糖,表現為疲乏無力、出汗、顫抖、飢餓難忍。

4. 肥胖者。

5. 有糖尿病家族史。

6. 婦女有巨大兒分娩史(分娩的新生兒體重超過4公斤),反覆流產或胎死宮內等異常產史。

7. 反覆發生皮膚瘡、癤、癰。

8. 傷口癒合非常緩慢或手術傷口不易癒合。

9. 男性發生陽痿。女性常發生陰道異常乾燥或外陰瘙癢。

10. 少年兒童無明顯原因出現疲乏無力、多飲、多尿。

11. 經常或者反覆發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癤腫及黴菌感染。

12. 易出現無痛性心肌梗塞或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衰者。

13. 出現突如其來的視力減退,或白內障發展迅速。

14. 出現原因不明的尿瀦留、尿失禁,及產生尿液多泡沫現象。

15. 出現原因不明的手足麻木,感覺減退或消失,行走時似踏在棉墊上。

16. 出現經久不愈的肩周疼痛、僵硬、抬手和轉肩吃力。

17. 出現頑固或間歇性腹瀉,其特點是:日排便2~10次不等,常於餐後、夜間或清晨發生;大便呈糊狀或水樣,或表現為脂肪瀉;也可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18. 反覆發生灼傷樣皮膚水皰者。

有了上述癥狀,還不能確定你是否真的患有糖尿病,應到醫院做靜脈抽血檢查,以抽出的血糖濃度為準。根據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對糖尿病的最新診斷標準,簡單地講,如果血糖升高達到下列兩項標準中的任意一項時,可診斷患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或者餐後2 小時血糖≥11.1mmol/L

糖尿病基本常識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症。其特點是慢性高血糖,伴隨胰島素分泌及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血糖高、尿糖多造成的三多一少,如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體重減少;另外就是併發症造成的癥狀,如眼、腎、神經、血管及心臟等病變,是一種終身疾病。

糖尿病的典型臨床表現如下:

1.多尿、煩渴、多飲

由於糖尿、尿滲透壓升高而腎小管重吸收水分減少,尿量增多,一日總量常在2-3升以上,偶爾可達10餘升。因多尿失水,患者煩渴、多飲,其嚴重程度與血糖濃度、尿糖量和尿量成正比。

2.善飢多食

由於大量糖尿和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血糖過高,刺激胰島分泌,食慾常亢進,易飢餓。如果患者食慾突降,甚至厭食,則應警惕存在酮症、酸中毒等併發症。

3.疲乏、消瘦、虛弱

由於糖代謝障礙,高能磷酸鍵減少,氮負平衡,失水,重症者更有酮症酸中毒與電解質失衡,患者易感疲乏,虛弱無力,並且面容憔悴、精神不振、體重減輕等。久病幼兒身材矮小瘦弱、臉色萎黃、毛髮乾枯,生長發育受阻,體力多虛弱。

4.皮膚瘙癢

多見於女性陰部,多由尿糖刺激所致。有時可並發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性陰道炎,瘙癢更為嚴重,常伴以多量白帶等分泌物。

5.其他癥狀

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慾減退、陽痿不育、月經失調、便秘和視力障礙等。病程長而病情嚴重者,常可出現心血管、腎臟、腦、眼、肌肉、關節等併發症。肝臟亦可腫大,適當治療後可恢復。少數患者可見皮膚髮黃和胡蘿蔔素血症等。

早期輕症常無癥狀,病情較重或失去控制時有口渴、多飲、多尿、多食以及體重減輕等典型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可發現高血糖及糖尿。有些患者出現併發症時才發現患有糖尿病。

常見分型

糖尿病根據發病機理, 可分為糖尿病I型(Type 1 DiabetesMellitus)和糖尿病II型(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I型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故不能把血中過多的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導致血糖長期過高。一型糖尿病多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的失常,破壞胰臟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原因還未完全掌握,另外亦可能與遺傳及病毒感染有關。

糖尿病II型患者:起初的胰島素分泌大都沒有問題,主要是由於體內的肌肉和脂肪中分布的胰島素目標細胞(target cell)和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形成胰島素阻抗性(insulin resistance),使細胞不能有效攝取及利用葡萄糖,導致過多糖分積存在血液。

關於糖尿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來說,主要與下面因素有關:

你我身邊的糖尿病

引發糖尿病的因素

遺傳因素

目前大多認為,糖尿病是遺傳性疾病,糖尿病發病率在血統親屬中與非血統親屬中有顯著差異,前者較後者高出5倍。糖尿病I型(胰島素依賴型)的病因中遺傳因素的重要性為50%,糖尿病II型(非胰島素依賴型)中其重要性達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II型的遺傳因素明顯高於糖尿病I型。

精神因素

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及各種應激狀態,會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肥胖因素及體力活動減少

目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誘發因素,約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均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與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正比。有研究認為:隨著年齡增長,體力活動逐漸減少時,人體肌肉與脂肪的比例可影響糖尿病的發病率。25-75歲,肌肉組織逐漸減少,這是肥胖老年人糖尿病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期營養過剩

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使潛在的功能低下的胰島素β細胞負擔過重,而誘發糖尿病。

感染

有研究認為,幼年型糖尿病與病毒感染有顯著關係,感染本身不會誘發糖尿病,僅可以使隱形糖尿病得以外顯。另有研究認為,腸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等可導致胰島β細胞損害,而引發I型糖尿病。

妊娠

有專家認為,妊娠次數與糖尿病的發病有關,多次妊娠易誘發糖尿病。

基因因素

目前研究認為,糖尿病是由幾種基因受損所造成:糖尿病Ⅰ型,是第六對染色體短臂上的HLA-D基因損傷;糖尿病Ⅱ型,是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線粒體基因損傷。糖尿病是一種基因病。

糖尿病飲食誤區 Q&A

Q:多吃素食粗糧是否有益無害?

A:一般來說,素食粗糧(如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等)含膳食纖維較多,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 效,但是吃太多的粗糧,有可能增加胃腸的負擔且影響營養素的吸收,造成營養不良。

Q:無糖食品多吃無妨的說法正確嗎?

A:所謂無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甜味劑如木糖醇等替代的食品,這些甜味劑是低熱卡糖或不產熱卡糖。但無糖餅乾、無糖麵包等仍然都是糧食做的,這些食品吃下去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而導致血糖升高。因此,這類食品仍然應計算入總熱量範圍內,不宜過量食用。

你我身邊的糖尿病

Q:沒有「三多一少」的癥狀,是不是就沒有患上糖尿病?

A:所謂「三多一少」癥狀是指:飲水增多,食量增多,小便增多,體重減少。其實,許多糖尿病患者並不一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不同類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有輕重不同的癥狀,還可有其他的臨床表現,如出現皮膚瘙癢、不明斑點、皮膚損傷後持久難以癒合等都可能是糖尿病的徵兆。所以,判斷是否患糖尿病除了癥狀外,主要通過驗血得到證實。

Q:是不是年輕人就不會患糖尿病?

A:都市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常含有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加上坐得多、運動少、飲食無規律,經常見到40多歲就被診斷為糖尿病,所以年輕人未必不會患糖尿病。

Q:飯吃得越少,越有利於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嗎?

A:坊間有人認為,飯吃得越少對病情控制越有效。其實,主食(米飯、面等)攝入不足,會導致糖尿病的其他併發症,而可能加重病情。因為,主食減少過量,可導致總熱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而使體內脂肪、蛋白質過量分解、身體消瘦、營養不良,抗病能力低下,容易繼發各種感染,及產生低血糖,甚至出現飢餓性酮症,危及生命。

所以主食不可過量,也不是越少越好,因人而異,適度攝入。一般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女性為200-250克,男性為300-350克。

Q:是否降糖葯在手,飯量增加不用怕?

A:有些患者認為飯量增加了,多吃點降糖葯就可以把它抵消掉,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暴飲暴食,可加重胰腺的負擔,而藥物服用過量會增加藥物毒副作用;糖尿病的治療是一項綜合性的治療,不是光靠藥物就可以解決的,還必須注意飲食控制、葯膳食療及適量運動、情緒平穩等,以達到控制血糖、平穩病情的效果。

你我身邊的糖尿病

Q:糖尿病患者是否宜少吃糧,多吃肉?

A:有患者認為糖尿病患者應當少吃米面之類的食物,而多吃些肉、蛋、豆腐等高蛋白食物,既不會引起血糖升高,還可補養身體。

其實,肉、蛋、魚及豆腐等雖然含糖量不高,卻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仍可轉變成葡萄糖,因此多食也會升高血糖,只是比主食遲緩一些。糖尿病患者若長期攝入高蛋白飲食,會造成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壓力增高,致腎小球呈高濾過狀態,加重腎小球工作負擔,使腎小球濾過膜損傷和腎小球硬化,過多蛋白質代謝產物(毒、廢物)尿素氮,需經腎小球濾出,而增加腎臟負擔,有可能損害腎功能。

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佔總熱量的10-15%,即相當於每天每千克標準體重0.8-1.2克,從而減輕腎臟負擔,保護腎臟。

Q:「要嚴格控制進食動物油,而油則無妨」的說法正確嗎?

A:有些人認為,多吃豬油、牛油等動物油有害健康,油是健康食品,多吃無妨。其實,無論動物油還是油都是脂肪,脂肪為高熱量食物。多食容易超過每日所規定的總熱量,而影響血糖的控制。此外,長期過多攝入脂肪,也會使體重增加,導致體內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Q:甜的水果含糖多,不宜食用嗎?

A:一般來說,水果大都很甜,含糖多,長期以來被排除在糖尿病食品之外。其實,適當進食各種水果對糖尿病患者是很有裨益的。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他命、礦物質等營養素和纖維素,這些均為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因此,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況下,應適量進食水果。

各種水果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約為6~20%。應選擇含糖量相對較低及升高血糖速度較慢的水果。一般而言,西瓜、蘋果、雪梨、奇異果等含糖量較低,對糖尿病患者較為適宜。而香蕉、紅棗、荔枝、菠蘿(菠蘿)、葡萄等含糖量較高,不宜多食。一般來說,即使食用含糖量相對較低的水果,也應減少主食,以使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保持不變。

Q:食品包裝上標示「無糖」的食物能否多吃?

A:市場上經常見到許多「無糖食品」,如無糖糕點、無糖朱古力等。其實,無糖食品是指不含食糖即不含蔗糖和澱粉糖(葡萄糖、麥芽糖、果葡糖)的甜食品,它含有食糖替代品如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麥芽糖醇、甘露醇等。這些無糖食品雖然沒有加入蔗糖,但食品本身含有澱粉成分,還是有熱量的。所以,有一部分人食用後仍然會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因此,食用無糖食品時,要將其熱量計算入主食的總熱量,血糖才能得到平穩。

明天繼續糖尿病的飲食原則

你我身邊的糖尿病

書名:糖尿病食療

作者:張群湘博士

出 版 社:萬里機構出版有限公司

定價:¥124.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子宮的秘密:婦科醫生手記——那些你害怕的診斷名稱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