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 臘八粥 臘八蒜
臘八節又到了,俗語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過,就進入中國人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季節——春節季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特定的習俗,也有很多神話傳說。但說來說去,往往都能和吃飯扯上關係,比如元宵節吃元宵(湯圓)、清明節吃青團和雞蛋、端午節吃粽子、七夕節吃巧果、中秋節吃月餅、冬至吃餃子等等。
其實這些跟吃有關的風俗,本來是由於古代的人食物不豐富,節日就成了改善生活的日子。我小的時候很盼望過年,但最盼望的並不是年夜飯的餃子,而是年三十那天中午那頓可以敞開吃的有魚有肉的午飯。由於吃得多,年夜飯的時候往往已經很飽吃不下幾個餃子了。
【臘八節】
臘八節的具體起源年代已經無從考證了。現在知道的是,臘八原本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其實在中國民間,原本是有很多神的,比如門神、戶神、宅神、灶神、財神、井神,以及保佑糧食豐收且吃不完的神蟲、神獸等等。
最早還不是一個固定的日期,只是籠統地稱為「臘日」,比如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人們在這天祭祀眾神,祈求豐收和吉祥。至於為什麼選了這一天則沒有明確的記載。
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這個節日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直到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八節吃的兩樣最具代表性的東西是臘八粥和臘八蒜。
【臘八粥】
按照傳說,臘八粥的來歷也與佛教有些關係。佛教徒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曾經在六年苦修中,每日只吃一麻一米,結果在臘月初八這天由於飢餓而昏倒了,幸好遇到一個善良的牧羊女,用糜粥將佛祖救醒。
釋迦牟尼由於這次昏倒,醒來後大徹大悟,就此得道成佛,這一天便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以後每年在這一天寺廟都要舉行紀念法會,並效仿牧羊女用熬糜粥,用來供佛,並免費供給香客信眾,祈求來年平安如意。後來幾經演變就成了現在的臘八粥。
臘八粥的原料由於地域差異而有很多選擇。但本質上都是用多種穀物混合起來煮成的,除了稻米之外,還有玉米、豆子、花生、高粱米、薏米仁等等雜糧。後來又加入了更多的原料,也更講究了。百合、蓮子、松子、杏仁、核桃、栗子、紅棗。。。不一而足,在講究養生的今天還在不斷被創新。
從養生的角度來講,臘八粥也是一種不錯的食物。因為臘八粥的主要食材,除了大米小米以外,更多的是豆類和堅果。民諺說,「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
豆類是植物中唯一含有優質蛋白的,當然也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的食用豆類品種主要有蠶豆、豌豆、綠豆、小豆、菜豆、豇豆、飯豆、小扁豆等十幾種。
所以,臘八粥從營養角度來講,是有益健康的。對於素食者尤其如此。
【臘八蒜】
臘八蒜主要見於北方地區,現在南方很多地方也有了。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泡製的一種大蒜。
其實臘八蒜製作過程非常簡單:大蒜去皮放進一個可以密封的容器里(很多人喜歡用透明的玻璃瓶子,很是增加了一份美感),然後倒入食醋,要沒過大蒜。有人還喜歡加一點冰糖,口感更好。
瓶子蓋緊蓋子,放到一個陰涼的地方。7-10天左右大蒜就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變成綠色,最終成為一顆顆翡翠般通體碧綠,宛若寶石。
臘八蒜的主要成分沒有太多變化,但卻不那麼辣了,口感更好。而且其獨特的外觀也很能勾起人的食慾,因此常常被作為開胃的小菜來用。
大蒜當中含有的硫化物,已經被確認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大蒜也因此被認定為抗癌食品。可惜由於吃起來不僅辣嘴,還辣胃,尤其是吃完後口中留有很沖的味道,而不被接受。因此,臘八蒜可以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小貼士: 臘八粥的熬制
1、臘八粥使用的食材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和條件來定,並無成規,也不必拘泥「正宗」與否。當然,各家有各家的傳統做法,自家的最好吃一定沒錯。
2、有些豆類不容易熬爛,需要提前用清水浸泡,可以先泡一晚上,早上拿來用正好;
3、相反,如果想加入不耐煮的食材如百合、枸杞、葡萄乾等,可以分次熬制,在出鍋前20分鐘再放入,大棗則需要先切開。
4、由於煮的時間長,如果不用高壓鍋,需要定時攪拌,以免糊鍋;
5、注意水量,少了不僅容易糊鍋,口感也會受影響,因此經驗很重要。
圖片來自網路,謹向原作者致敬並致謝!


TAG:勇哥談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