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我老了,還能否記得你,腦海中的橡皮擦——阿爾茨海默症

當我老了,還能否記得你,腦海中的橡皮擦——阿爾茨海默症

也許有一天,我們開始經常忘記鎖門,忘記關煤氣,經常喊錯兒女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一個話題。終於,我們又變回了「孩子」,我們開始無理取鬧,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們不再記得所有的事情,甚至,我們再也離不開24小時的看護。

阿爾茨海默症,如同一塊橡皮,慢慢地擦去我們大腦中的記憶。

我們無法拒絕老去,正如人類無法拒絕死亡。關愛自己,關愛家人,從關注阿爾茨海默症開始。

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症?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俗稱「老年性痴呆」,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也是老齡人口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阿爾茨海默症因德國醫生愛羅斯·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在1906年最先描述而得名,通常發生在45歲以上的人群。

研究表明,正常人的大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萎縮,而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腦會萎縮的更明顯。在60歲以上的老人中,年齡每增長10歲,患病率會增加一倍。在中國,65歲以上老人的發病率為1/15,85歲以上老人的發病率會增長到1/4,超過3/4的患者則集中在75歲左右。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新發99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全球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人數將從目前的4600萬人增加至1.315億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2016年日本的人口總和。

科學研究表明,99%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大腦內部的β-澱粉蛋白會異常增多,過量的蛋白抱團形成老年斑斑塊,從而殺死腦部神經細胞,阻斷信息的傳遞,造成記憶丟失。它最初會出現在海馬體,也就是記憶開始的地方,年復一年,老年斑斑塊會越聚越多,海馬體備受摧殘和折磨,患者會出現短期記憶缺失,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下降。隨著病情的惡化,患者會在情緒控制、視覺、聽覺和嗅覺等方面出現問題;接著,全部的記憶會丟失;之後,患者的平衡協調能力也會被破壞;最終,患者的呼吸和心臟功能漸漸衰竭,直至死亡。

據統計,在美國,一個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每年要花費約3.29萬美元,約佔一個中等收入家庭總收入的64%,除了經濟負擔,它還給患者和家人帶來了其他負擔,讓人身心俱疲。遺憾的是,根據美國藥物研究和製造商(PhRMA)發布的報告顯示,1998-2015年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研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123個新葯,最終通過FDA審批上市的新葯只有3個(還有1個聯合治療方案),其餘全部失敗。在臨床上尚沒有治療此病症的有效藥物。

阿爾茨海默症到底改變了什麼?

有研究表明,最快在202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數量將超過5歲以下兒童。到2050年,65歲以上人口將佔全球人口的15.6%,達到16億之巨。在此背景下,世界經濟論壇在《2017全球風險報告》中把人口老齡化列為全球變革的五大驅動因素之一。一個無法迴避的殘酷現實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整個世界正在老去。

在這個正在老去的世界裡,越來越多的老人飽受阿爾茨海默症的折磨,而每一個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背後,都有一個難以承受其重的家庭。

半年前,63歲的王阿叔在女兒的陪同下來到康華康復醫學科就診。家屬告訴醫生,老人家總覺得自己的東西丟了,在家大吵大鬧,其實他自己放那,給忘了。有的時候,甚至為了一點點小事就很生氣。「以前他脾氣很好的,是不是更年期啊」,說罷,女兒一臉困惑。醫生幫忙完善了各項檢查後,最終確診王阿叔為阿爾茨海默症,女兒愣在當場,說不出話來。

現在,王阿叔在康華康復醫學科的病房已經住了半年有餘。在這半年裡,家人付出的心力是平常人家難以想像的。一方面,隨著患者病情的進展,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吃飯、如廁等,都需要在照護者的幫助下完成,需要24小時照護。另一方面,由於患者思考能力的逐漸喪失,對照護者的照護不會心存感激,相反,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終末期,患者還會出現精神異常,對照護者或周圍人產生猜疑或對抗情緒,甚至有攻擊行為。例如,被竊妄想是阿爾茨海默患者的常見癥狀,總以為自己的很多東西丟失,往往會誤將身邊的陪伴者當作竊賊,進而辱罵陪伴者。因此,整個家庭都因此承受極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

為了幫助大家清楚地了解阿爾茨海默症對患者及其家人的影響,我們整理了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進程變化及各階段家屬的反應。

第一階段:初期混亂

癥狀:近期記憶力喪失、到不熟悉處容易迷失或覺得混亂、開車時的反應變慢、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適當表達心中想說的話、學習新事物能力下降、社交性活動減少、變得易怒、焦慮不安、情緒不穩。

家屬反應:多不易發現患者的真正問題,只覺得患者的個性有些改變,寧可認為是精神疾患,而不願意以為是阿爾茨海默症。

第二階段:晩期混亂

癥狀:因為健忘,時常爽約,工作效率差;因完全喪失近期記憶力而不願和人對談。不再能處理個人的金錢,而且對事情無法下決定、拒決他人協助、否認自己的因難、退縮、不參與社交活動。

家屬反應:覺得挫折不堪、自己也是受害者,但又投訴無門,非常憂鬱。

第三階段:初期失智

癥狀:意識更混亂、忘記親戚朋友的名字、無法使用正確的字句表達、說話變得文不對題、此於突發事件的判斷力困難,放棄開車;表現不安全感,變得多疑、妄想、躁動不安、忽好忽壞,情緒起伏極大。有些患者開始失眠或夜間遊走。

家屬反應:須給予日常生活的協助,如將衣物準備好,此時並不表示患者不能自行穿衣;開始求醫,首次聽到阿爾茨海默症的診斷。

第四階段:中期失智

癥狀:最大改變是患者自我照顧能力減弱,需要協助的部分越來越多;個人衛生差、大小便失禁、用錯字彙、無法命名東西、語言的功能漸漸退化、變得更容易激動、妄想多疑、甚至有幻覺、害怕睡覺、出現重複性的行為。

家屬反應:無助、送患者四處求診、無法接受阿爾茲海默症的診斷、覺得患者非自己所認識的人,造成嚴重經濟和精神的負擔,開始接受這個疾病,並尋求相關的資料。

第五階段:晚期失智

癥狀:喪失協調力和咀嚼吞咽力、大小便失禁、完全喪失語言功能、無法溝通,可能出現抽搐、肺炎、感染 、喪失活動力、木僵。常死於多發性的感染。

家屬反應:仍是極大的生理、心理和經濟上的負擔,但心理上多已經可接受這種診斷,且對這個疾病的進展有了解,可儘力的照顧患者到死亡。

面對阿爾茨海默症,我們可以做什麼?

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率已經如此之高,但僅有少數患者得到了規範診斷。究其原因,一方面,阿爾茨海默症與年齡相關,在疾病早期,患者病情較輕,出現癥狀如忘事等,家屬大多認為是人體自然衰老的過程,難以發現。直到癥狀發展到比較嚴重的階段,如出現走失等的情況後,家屬才懷疑患病的可能,但這時疾病基本已經發展到中期,主動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往往都已經錯過了疾病的早期和最佳控制階段。

「雖然目前來看,大部分類型的老年痴呆症是不能治癒的疾病,它像坐滑滑梯,一旦發病,就只能面對每況愈下的情況。」但這不是放棄治療的理由,康復醫學科龔煒副主任呼籲大家:「一定要去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相關的藥物治療,越早治療,病人病變的進程會越慢,就像滑梯上有一塊擋板。」

有實驗的結果表明,同一年發現痴呆癥狀的患者,一年時間,吃藥與不吃藥的群體比對發現,不吃藥的患者比吃藥的患者記憶力下降了15%。

配合藥物治療,還可以開展作業療法。選擇一些患者感興趣、能幫助其恢復功能和技能的作業,如積木、拼板、書法、繪畫、針織等,讓患者按指定要求進行訓練,可以幫助患者集中精力,增強注意力、記憶力,增加體力及耐心,增加愉快感,從而重建對生活的信心。

同時,運動依然是很有效的方式。每天有適量的身體鍛煉,比如跑步半小時等鍛煉心肺功能的運動,對病人是有好處的。這是防止心血管硬化,進而減少老年斑沉澱的一個辦法。接受專業的運動訓練治療對患者也大有幫助,通過康復訓練可達到對神經元的刺激,促進患者功能的恢復。

除此之外,高壓氧治療、磁療法、現實導向治療等方式也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幫助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只要及時求助醫生,患者都可以在疾病的當下階段得到最大程度的幫助。

對正常人群來講,預防痴呆也是一個越來越不能迴避的話題。

首先,要鍛煉。腦子不像其它器官,比如膝蓋,越用越損傷。相反,專家認為大腦越鍛煉越聰明。看看福爾摩斯這樣燒腦的書、做做高數題……需要用腦子想的事情都可以。實在學不進的同學們,有一個比較輕鬆的鍛煉方法:適當地去八點卦吧。《每日郵報》上曾刊登過一篇文章,介紹了一項關於八卦的研究:八卦,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特質,並且它使人類延年益壽。心理學家認為,健康地談論八卦,既激發人的好奇心,又鍛煉語言能力,可以間接防止、至少是延緩老年痴呆症。

最近熱播電影《尋夢環遊記》里,年幼的CoCo從蹣跚學步到滿頭銀髮,再到患上老年痴呆症,就算認不出身邊所有的人,嘴裡依然含糊著兩個字:爸爸。CoCo和她的爸爸最終在鋪滿金色萬壽菊的橋上重逢,故事完美結局。但在現實生活中,多少老人一直期待著卻毫無迴音,直到美好回憶在時間長河裡消亡。

我們總是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忙於事業,已經很久沒有靜靜地陪著他們聊聊天,沒有關心,哪怕一個電話也不願意多聽。

暫時放下這些瑣事吧,去愛他們。就算有一天不幸來臨,你也可以沒有遺憾地說,他(她)開始遺忘這個世界,但依然快樂。

文/康復醫學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莞康華醫院 的精彩文章:

TAG:東莞康華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