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妮:只有努力才能被看到!
如果說,每個人的美,都不一樣;
那麼,舒服+自信=倪妮的美。
所有的美麗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辛苦。
所有的光鮮亮麗,都是汗水的付出。
這個獅子座的姑娘,打心眼裡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在當紅女演員里,同是謀女郎的周冬雨不斷地拍戲,四小花旦的另外幾位甭管是摳圖還是秀髮際線,總是卯著勁兒地往上爬。
可只有倪妮,不急不慢。
成名後的她,沒有選擇一部接一部的拍戲。
而是拍個時尚照,談個小戀愛,再不然就去旅行,享受著簡單美好的小日子。
女演員的青春,本來就短暫。
有人說,倪妮這樣的揮霍黃金年齡,真是任性地可怕。
與其說是任性,不如說是自信。
因為她始終相信,緩慢生長,才能踏實前行。
外在,都是給別人看的;
青春,不談戀愛也會過去的。
那為什麼要擔心觸不可及的東西,不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呢?
眼前的名氣與追捧,不過是過眼雲煙;
真正留下來屬於自己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一名演員,她的起點,不是一般的高。舒淇在遇到侯孝賢之前,拍了七年港片;湯唯在遇到李安之前,演了多年話劇。而倪妮遇到張藝謀,就是人生的第一部戲。大學的時候,被張藝謀相中。一出道,就是《金陵十三釵》這樣的大片,直接職業巔峰。
但她始終知道,努力,才是最美麗的運氣。在被《金陵十三釵》招募進組之前,她沒有任何表演經歷,也不是科班出身,僅僅只是中傳南廣學院傳播系的大二學生。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金陵十三釵》中,還存留著倪妮試鏡時的青澀模樣。
當時張藝謀對女主角的選擇只有三個硬性要求:
個子要高;會說南京話;英語要好。
這三個要求單拎出來都沒什麼特別,但同時完美符合三項的,似乎只有倪妮一個。說來有趣,當時的倪妮還正在外企實習,跟普通大學生別無二致。試想,如果她當初沒有去試鏡,那今天的倪妮或許也只是朝九晚五的普通人之一。人生,真的是充滿了可能。
從青澀的女學生,到風情萬種的秦淮河頭牌,這一巨大的轉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張藝謀曾說:「周冬雨是定了以後就來演了,倪妮是訓練了將近有三年的時間。」從基本的站立與走路,到琴棋書畫,樣樣都得訓練。
那個令貝爾著迷的性感背影,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扭出來的。倪妮用了三年,去練習成為玉墨。
而倪妮的第一運氣,就是她是南京人。
剩下的,就是英語。
沒有過國外留學的經驗,沒有專業的學習,卻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才接得住這樣的機遇。
大學的時候,相信每個人為了學好英語,練好發音,都嘗試過無數種不同的方法。
而倪妮的方法,最笨卻最有效。
她把當時熱映的電影《功夫熊貓1》,保存在自己的MP5里。
然後,一遍一遍地循環播放聽他們的發音,跟他們一起念台詞...
早上起來是,晚上睡覺前還是,只要有空,她就會聽。
到了最後,她能把裡面的每一句對話,原樣複述下來。
看到這件事,我想起蔡康永的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
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
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想學什麼的時候,就去學吧。反正,藝多不壓身。
現在發生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也許在未來會改變你的一生。
任何一個行業,有的時候不是看到了機會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能看見機會。
她從來都知道,自己是誰,不迷失在身邊的光怪陸離里。
當感覺疲憊的時候,她會給自己放假,去旅行、去充電,去豐盈內心。
最安靜與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
入行第四周年的時候,她對自己說:
願你永遠看得通透,活得洒脫。
只有心靈的淡泊寧靜,繼而產生的幸福愉悅,才是真正的幸福。
做好眼前的事,不去計較那麼多,就會讓自己更快樂。
越過春風,賞過夏花,經過秋葉,戀過冬日,她變得更加欣賞自己,和隨遇而安了。
在採訪中,她說自己三十而立了,已經不適合演瑪麗蘇了,想沉下心來演一些走心的角色。淡泊寧靜的彷彿早已過了爭奇鬥豔的心理年齡,只一門心思的給大家發薄荷糖。她的身上,生出了落落大方的知性美。
最好的年齡,是那一天你終於知道,並且堅信自己有多好。
不是虛張,不是誇浮,是內心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就是這麼好。
世界紛亂煩擾,守得內心的一方平靜,比什麼都來得幸福。
【今天娛樂顯微鏡問題】
拿著這幅畫的人是誰?
【本期獎品】
樂翻天定製充電寶一個
波力海苔大禮包一份
【上期顯微鏡答案】
李易峰
【幸運觀眾】
微信:丁香淚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GIF


TAG:走近我你別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