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為何會傳位雍正?因為只有他才能收拾爛攤子

康熙為何會傳位雍正?因為只有他才能收拾爛攤子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有能耐的君主,他少年登基歷經磨難,好不容易才將動蕩的江山社稷穩定下來,剷除了威脅到社稷的亂臣賊子,穩固了滿人的統治。青壯年的康熙可謂是意氣風發,幾乎沒有什麼能夠讓康熙皇帝心憂的事情。作為九州的共主,擁有億兆子民,康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權勢巔峰的代名詞,後世的無數人都要瞻仰他,膜拜他。

但是在其晚年,隨著年齡與日俱增,其實康熙還是有很多的煩心事的。比如說下一任皇帝的人選就是一個令他非常頭疼的問題。

康熙的身體一直很好,出身游牧民族,先輩剛剛靠著鐵蹄打下了一片江山。他的血統之中的熱血依舊沒有冷卻,他還是馳騁在草原上的女真人的後裔。所以雖然已經不需要進行長年的征戰,康熙本人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甚至於還非常喜歡打獵。故而他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的超長待機的一位皇帝。

客觀地體味雍正被康熙選中的事實,不能不承認他是個有城府的人,至少對謀儲的事情表現得很不當回事兒。這種不熱衷不可能發自肺腑,大家在一起公平競爭,憑什麼主動認輸呢?但他看到不能因為在競爭中做得過分而失去康熙的信任,他的弟弟八阿哥就做了這種蠢事,甚至當康熙試探地說大家可以投票推薦時,競到處拉選票,以至於震怒了康熙.他當即表示:我擔憂以後有人看中這位八阿哥的好處,逼我讓位於他,真要是那樣,「朕惟有含笑而歿己耳。」康熙當然不會籌到「含笑而歿己」的時候,言談間已經讓八阿哥的努力化為徒勞。

聰明的雍正則蒙著溫情的面紗,他知道這個時候只要不出錯,就能襯托出八阿哥等人的失誤,即使康熙看出他的政治智慧,也不應該反感,而應該暗暗讚賞,因為「天威莫測」,說話辦事總能讓人輕易地琢磨出意圖,是無法成就大事的。

這時,康熙老皇帝可能也看出了雍正的大致打算。為了分散大家的注意,康熙給了當時為很多人所看好的十四阿哥一個含糊其詞的職務,要他做「大將軍王」,這個職務到底是個什麼級別,誰也說不清楚,猜來猜去,大家也就忘記了雍正。

當時眾皇子中有希望繼承大統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

八阿哥曾因結黨而惹得康熙不快,因此八阿哥退而求其次表示支持十四阿哥。而十四阿哥雖然深得康熙厚愛,但卻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前往西北平叛去了。如果十四阿哥能在康熙駕崩前平定叛亂,屆時居功至偉,倒確實有可能繼承皇位。可惜十四阿哥沒法做到。所以候選人就只剩下留在京城康熙身邊的四阿哥胤禛了。

四阿哥有兩個得力助手:步軍統領隆科多和川陝總督年羹堯。一個掌管了京師衛戎部隊,另一個控制了十四阿哥西征大軍的後勤供應。所以,從形勢上來說,也只有四阿哥胤禛繼位,才最有利於政權的平穩過渡。

此外,四阿哥胤禛本身就很優秀,做事兢兢業業,為國鞠躬盡瘁,這也是其他幾個皇子所不及的。

至於野史中所說的篡改遺詔其實本身就很荒唐。清朝的遺詔共有三份,分別用漢文、滿文、蒙文書寫。如何能做到把三份遺詔中的關鍵文字改成一樣呢?

所以,康熙會把皇位傳給雍正,主要是雍正本身就比其他皇子更優秀,而且雍正繼位,也更符合政權的穩定。

後來,果然雍正沒有得罪父皇,最終通過遺詔當了皇帝。

雍正皇帝登基的時候,國庫里總共就剩了幾百萬兩銀子,又要發工資,又要賑災,又要養兵,這樣那樣到處要花錢,窮的連宮裡的皇子太后連新衣服都添置不起!堂堂大清國的皇帝窮成這樣,說出去都被人笑。

可皇帝沒錢,有人有錢啊!大把的人比皇帝有錢!那些王爺貝勒神馬的,甚至那些地下當官的都比皇帝有錢!皇帝開不起高工資,這些當官的可以自己想方設法撈錢啊。俗話說得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還是清官,那貪官就更不得了。這皇帝可是知道的。雍正皇帝四十五歲登基,正是思想最成熟的時候,再加上登基之前替皇帝做了不少的事情,深知下面的官員有多富有多貪,於是大手一揮,查!

這下就不得了,康熙皇帝後期實行的是仁政,就算知道你貪,只要不過分,他老人家就算了;可雍正上台就查貪官,不管你是什麼人,只要貪污了,一查到底,這就和他爹的仁政完全不一樣了,明顯的是酷政。並且一查到底的方式和別人還不一樣。大家都知道明朝朱元璋對貪官非常嚴厲,貪污超過六十兩就是死罪,就這樣殘酷的情況下,貪官還是前赴後繼,屢禁不止。所以雍正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株連,只要查到你貪污了,首先不光貪污的錢要吐出來,並且你的子孫後代,最後連親戚朋友都要入罪!

畢竟,大家都知道,當官的大部分是讀書人,尤其是江南富裕的地方,讀書人當官的多如牛毛。雍正皇帝這個政策可以說把天下的讀書人都得罪了。你斷了人家的前程,甚至活路,還不許人家說你嗎。天下的讀書人大部分都痛罵雍正,說他繼承皇位有貓膩,名不正言不順,說他殘暴不仁,坑害讀書人,說他暴政,甚至有人大張旗鼓的聯絡別人造反,以至於雍正不得不處理了一批讀書人。這樣的結果是名聲越來越臭,但是國力越來越強!

可憐雍正皇帝勤勞一生,登基時從國庫只有幾百萬年銀子,甚至朝廷還欠地方上的銀子,到登基五年後,國庫剩餘幾千萬兩銀子。他的兒子乾隆登基時國庫有足足八千多萬兩銀子,沒有他這個老子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日夜不停地批奏章,操心國事,哪有乾隆風風光光的十全老人!

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準確地復原歷史,但起碼可以給出一種更符合基本邏輯的描述,而不是只圍繞著無關緊要的遺詔團團轉,十多年來一次次地炒作,但辨別事實與論證能力卻沒有進步。試想,媒體如果在發表這一新聞前簡單地搜索一下,就會知道這僅是一個重複多次、了無新意的陳舊故事;如果多採訪幾位清史專家,有兩個以上可靠的獨立信息來源,而不是只聽一面之詞,也不會下如此草率的結論。

一般人通常沒有時間與能力去辨別真假良莠,為了獵奇而一次次地複製轉發,不能給這個社會提供任何有效的信息與思維能力的訓練,因此新聞的核實才更加重要,因為它是陳陳相因、以訛傳訛傳播的源頭。現代社會不患信息太少,而患信息太多,它們大多是這一類被無數次複製轉發的冗餘信息,而真正原創的、有價值的信息與觀點卻少之又少,並且常常被淹沒在冗餘信息的海洋中。近十多年來,「康熙遺詔」一次次被「發現」與炒作的故事正是這一現象的最好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談詩扒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逼張子強給他磕頭,向華強讓他三分,拍電影給自己立傳的澳門老大

TAG:煮酒談詩扒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