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的朝聖——齊寶成油畫風景寫生作品

一個人的朝聖——齊寶成油畫風景寫生作品

齊寶成

1963年生於天津市,1988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獲學士學位。1988年至2002年工作於天津楊柳青畫社從事美術編輯和民間美術研究工作。2002年至今工作於天津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美術系油畫教研室,教授,研究生導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畫院簽約畫家,天津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政協書畫研究會會員。

2003年作品《巴特爾的奶奶》入選中國第三屆油畫大展。

2006年作品《新世紀的眺望》獲天津首屆油畫雙年展金獎。

2007年作品《新世紀的眺望》參加文化部舉辦的群星杯大展獲優秀獎。

2007年作品《五月的草原》參加由中國油畫學會和中央電視台舉辦的CCTV中國油畫大展獲最高獎。並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展播。

2009年作品《額爾古納印象—藍色的守望》參加天津市建國60周年城市美展,獲銀獎。同年9月此作品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2009年10月《呼盟印象—那達慕上的巴特爾》獲天津青年美展銀獎。

2009年11月作品《額爾古納印象—吉祥的草原》參評天津市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美術、攝影、書法作品展獲金獎。

2010年作品《康巴印象—晴雪》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省宣傳部主辦的金陵百家油畫大展。同年11月作品《康巴印象—收穫》參加第三屆天津市油畫雙年展獲銀獎。

2012年5月為天津博物館創作完成大型歷史油畫《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夜天津守軍襲擊日軍飛機場》此畫被天津博物館收藏並展出。

2012年5月作品《康巴印象一收穫》參加「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七十周年天津市美術作品展」中榮獲二等獎。

2012年8月作品《乾魚》參加由天津市美協、天津市教育學會主辦的寫生作品展獲金獎。

2012年10月作品《松格瑪尼的太陽》參評天津市全國第十六屆「群星獎」美術、攝影、書法作品展獲銀獎。

2013年3月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齊寶成油畫作品集》。

2013年12月作品《陽光的天堂》參加由天津市高教系統及天津美術家協會舉辦美術作品展中獲一等獎。

2014作品《康巴印象—晴雪》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天津展區)並獲銅獎,同年9月此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2016年作品《康巴印象—晴雪》入選全國碩士研究生導師美術作品展。

2017年作品《快樂的賽馬節》入選第九屆體育美展。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一 》 60x80cm 布面油畫

由繪畫寫生看繪畫之「學術」一詞的存留(文/齊寶成)

寫生對於美術教學來講是必不可少的,可隨著時世的變遷,人們對它的認識,從如實的記錄再現場景的真實而更多的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認識理解及個人態度,今天的許多寫生作品在所見現景的同時更多的加進了作者的所感,它已不是現景下客觀真實的再現,至此寫生的形式產生了多元的變化,風格形式多種多樣而參差迥異。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二 》 60x80cm 布面油畫

自己學習繪畫始於較早,後遇專業老師才得以接觸油畫,從而開始寫生,至於色彩寫生則更晚一些,那時的美術教學不同於當下,先生們對學生作業的要求非常嚴格和苛刻,一幅畫中的各項構成素因必須悉數於心,作業完成後必須自我查檢逐一過濾,然後先生們再對學生們的作業逐一點評指導,如此嚴苛的學習盡而使得我們受益匪淺,並在後來的學習工作中構成一種潛意識的審美評判習慣,現在想來頗為慶幸。美術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自己對現實世界的認識,每當我在自然中看到適於繪畫表現的場景總會情緒激動,藝術勞動的樂趣悠然而生,整個繪畫過程類似數學解方程的遊戲,每一陌生景物因地域、氣候、季節、時間、現場的不同而為畫者列出了若干的問題,而當在作品中逐一解決並表現圓滿後喜悅之情會久久的使人興奮,並為下一個問題的解決而躍躍欲試,時有感觸。客觀世界對於我們寫生者太具吸引力了,寫生使得我們著迷而快樂,但由於世時的變化在當代諸多藝術表現形式中繪畫以逐邊緣,今天的現實圖像工具多種多樣,相機的功能越來越多,且方便而快捷,許多畫家從而逐於懶惰和不願思考,加之藝術的市場化、功利化,繪畫過程變成了簡單的藝術生產,繪畫寫生被淡化和退化了。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三 》 60x80cm 布面油畫

當下我們的美術教學何去何從似乎成了每一學習和從事此業人們的共同思考的問題。回想自己學習繪畫過程其實自己享受和得意之處正在於那一物質貧乏時代,先生對我們學習的嚴格要求及對審美意識的確立。無論我們進行何種寫生,當遇到畫意十足或場景或人物,想要畫畫並予以表現之時,其繪畫過程就充滿激動和興奮,而不是當下繪畫形態的冷漠和生產。想畫這就是繪畫的前提,當然接下來的過程是一場焦灼的繪畫遭遇戰,這一過程需要身心的全力投入和拼搏,經驗、智慧、靈感、技能和敏銳的觀察力將伴隨這一過程的始終。畫家要在自然陌生狀態下有限的時間內快速的捕捉現實的感受與變化並及時的控制畫面出現的各種突發效果,無疑這就要平時積蓄很強很強的綜合表現能力,否則畫面就會乏力和自身蒼白,所以將表現對象固化為畫布的工作是對畫家巨大的挑戰,探索畫面的未知也正是畫家樂於藝術勞動的幸福感和吸引力。當自己表現的作品心神合一之時,畫家心裡的快樂和幸福與滿足已勝於千言萬語和作品自身了。我想這也就是繪畫寫生可貴之處吧,相機作品無論如何是無法體會這種過程和結果的。繪畫最讓人著迷的也就是作品畫面勞作後留下的痕迹,這些心路痕迹是伴隨畫面始終的,這也就是畫面的靈魂和精神,它是不能改變的,它是畫家人生態度的再現和展示。常話講文如其人、畫如其人,什麼樣的人畫什麼樣的畫必然如此。當今有些所謂學者常常將「學術」一詞掛於嘴上,實際上學術和心靈是緊密的一體的關係,可以想像梵高在激動和忘我的作畫之時,應該沒有在想如何學術的,如果整天學術一詞總是掛於之嘴上,梵高也就沒有感人的眾多蓋世之作了,畫畫就是畫畫繪畫本身應該純之又純為好。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四 》 60x60cm 布面油畫

當然時下社會的發展使得圖像的獲取方式方便了許多,但單一的圖像抄襲將使繪畫之精神喪失全無,我們繪畫的目的不是簡單的搬移和摹寫,雖然任何學習的過程都是階梯式的遞進,但只有在學習傳統知識中將歷代大師的精神精髓承載於心,才能進行繪畫寫生和做到寫生有法,然而在寫生自然紛繁的現實世界中具備和掌握了分離和去除客觀世界零枝碎葉的能力,而最終獲得繪畫的本體和精神,無論現實何種景物都能化解這才是畫家應具備的天賦,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極,當經驗盛於陌生和新鮮之時,事物推進又向反方向發展,進而形成了所謂的「學術」,也就是實際上的習慣於他人的評價和看法並於處處迎於外人並洋洋自喜。其實寫生就是對此種麻木之感的棒喝。他使人對繪畫狀態於清醒,不論你畫面表現如何,大自然永遠常變常新,永遠熟悉而又陌生和新鮮微妙,它使得每一個畫畫之人需具有敬畏之心去發現和創造,盡而使得許多畫家形成了職業性的敏感和情緒表達。那些忘記情感的「學術」表達,忘卻大自然陌生和新鮮感的視覺活動,並樂此不疲且陶醉其中的勞作充其量就是一種生產和重複,最終所得結果就是在喪失了繪畫的初始之心後也必將喪失繪畫的生命。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五 》 60x80cm 布面油畫

這些年自己與藏區似乎命中結緣,每次下鄉回來都多了許多圖片和資料,有些資料回家後打開電腦能夠馬上想起當時的情景,特別是現場寫生過的場景和人物,雖然當時寫生作品粗糙而簡陋但現場氣息十分強烈。我想在我們進行繪畫創作時無論寫生或者藉助相關圖片最終我們應該強調的還是繪畫情感的表達和繪畫精神的宣洩。縱觀東西方繪畫史,繪畫語言的變化和發展是同畫家自身思想人格的獨立緊密於一體的,只有獨立的人格和思維才能造就風格迥異的絢爛繪畫歷程和風格狀態,為了「學術」而學術的滑稽之談還是少說為好。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六 》 60x8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七 》 60x6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八 》 60x8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九 》 60x80cm 布面油畫

《天邊 》 40x5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十 》 60x8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十一 》 60x8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十二 》 60x6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十三 》 60x8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十四》 60x8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十五 》 60x8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十六 》 60x80cm 布面油畫

《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十七 》 60x80cm 布面油畫

《水塘 》 60x80cm 布面油畫

《老屋 》 60x60cm 布面油畫

《塘邊老樹 》 60x60cm 布面油畫

《老屋之二》 60x80cm 布面油畫

《徽州印象之一 》 60x80cm 布面油畫

《徽州印象之二 》 60x80cm 布面油畫

《徽州印象之三 》 60x80cm 布面油畫

《徽州印象之四 》 60x80cm 布面油畫

《徽州印象之五 》 60x50cm 布面油畫

《徽州印象之六 》 60x80cm 布面油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