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了四點多公雞就會叫,公雞為什麼那麼準時?
母雞下蛋,公雞打鳴,這很正常呀!公雞天生就是打鳴的動物,你說你要是不讓它打鳴,它得多憋聽慌吧!
經過很長時間的進化,早上打鳴已成為公雞的一種習性,不過你知道雞每天早晨的打鳴有什麼規律嗎?
公雞的生物鐘現象,一直被人用來當作天然的鐘錶來使用。
即使是到了今天,鬧鐘已經十分普遍了,在一些鄉村裡,人們仍然習慣於在聽到雞叫數遍之後,開始起床下地、上學或者進行晨練。
來說說那個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半夜雞叫。說這地主周扒皮為了讓長工們多幹活,就半夜跑到雞窩旁邊學雞叫,他一叫,整窩的雞都跟著叫起來。按照咱們上面的生物鐘理論,這故事就不成立了。那到底有沒有半夜雞叫呢?
雞不是一種高智商的動物,有時候一些雞的生物鐘也會發生錯亂,因而才有一些雞會在半夜啼叫。至於周扒皮模仿的半夜雞叫能引起其它雞的跟隨,這也跟雞的另外一些生活習性有關。
公雞並不僅在黎明時分才打鳴,還有其它一些原因也會讓它鳴叫。
在散養的條件下,一般雞群的統領都只會有一隻公雞,它們的領地意識很強,經常會通過打鳴來告誡其它的公雞,不要到它的領地來。因而只要有一隻雞鳴叫,其它的雞也會甘落後地叫起來。如果對方沒有被鳴叫嚇唬住,接下來就會發生一場激動人心的戰鬥,鐵嘴鋼爪齊上陣,直打得塵土飛揚,毛羽散落,血肉橫飛。
至於在雞群內,不同的雞也是有不同的社會地位的,領頭的公雞,也經常通過啼鳴,來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
關於公雞為什麼早上準時打鳴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假設。其中生物鐘理論和褪黑素理論是比較受關注的兩種解釋。
其一,生物鐘理論:
2013年前後日本科學家曾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新的研究成果,聲稱公雞打鳴的現象是有周期的生物鐘影響的本能行為,與能否見到日光是無關的。
他們將兩組公雞進行了對比試驗,其中第一組放在有12小時光亮、12小時黑暗的房間里,第二組放在24小時持續黑暗的房間里。但是,不論是哪一組公雞,都會規律的打鳴。第一組在每天亮燈之前兩小時就開始打鳴。第二組,即便完全見不到光亮,房間隔音,也會在每天的清晨打鳴。科學家們認為這印證了打鳴的準確程度在於生物鐘,而不在於光照。
其二,褪黑素理論:
公雞打鳴是一種自我炫耀、吸引異性、宣告領地的行為。公雞不是只有清晨才打鳴的。它們可能在白天的任何時間段里打鳴。這種行為主要受到公雞體內的雄性激素的控制。雄激素水平越高,公雞的打鳴頻率越高,叫聲也就越嘹亮。(如果給母雞注射刺雄激素,母雞也會開始打鳴。)只要公雞還能正常分泌雄性激素,打鳴就是它們的生理需求,它們才不管什麼時間呢。
公雞夜裡不打鳴並不是因為夜裡雄激素停止了分泌。
把一組雄雞關進一間燈光如晝的房間,又把另一組雄雞關進漆黑的房間,然後分別調節房間的光線,每當調節到拂曉的光影,雄雞便引頸長鳴,這說明雞啼和光線的強弱有關。
眼睛對光線的感覺,卻反映在叫聲上,這可以說是另一種意義的條件反射吧。
科學家通過實驗還發現,雞的感光器官其實並不是眼睛,而是一種叫做松果腺的激素。
即使是關在黑暗的房間中的雞,到了每天該打鳴的時候,也是會打鳴的。曾經有科學家做過實驗,把雞的眼睛完全切除掉,讓它無法感光,雞在拂曉時仍然會啼鳴,只有切除了雞頭中的一種內分泌腺——松果腺,那雄雞才不再按時啼鳴。
科研人員取出雞頭中的松果腺,加以培養,再用強弱不同的自然光照射這些腺體細胞,發現腺細胞內的生化物質和細胞膜內外的電位,都隨著晝夜光線的強弱發生周期性的變化。以雄雞報曉時的光度照射松果腺,松果腺分泌的激素最少,而以其他光度照射,特別是黑暗放大時,所分泌的激素比較多。這種激素與啼鳴有關,稱為抑鳴激素。
在褪黑素的作用下,公雞夜裡極少打鳴。可是,當清晨來臨,陽光漸強,晨光透過雞眼睛,通過視覺信號傳到大腦中,褪黑素的分泌開始減少,公雞又重新興奮起來,抑制不住自己的本能,便要開始高歌了。如果這個時候,公雞聽到了其他同類的叫聲,它的鳴叫的頻率和音量都會隨之增加,這正應了它門自我炫耀和宣告領地的需要。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