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懷二胎三個月,子宮差點掉出來!醫生說,她在生完第一胎時忘了關鍵一步!

懷二胎三個月,子宮差點掉出來!醫生說,她在生完第一胎時忘了關鍵一步!

GIF

超過155萬人正在關注

1月17日 哈爾濱

陣雪 -21℃~-8℃3-4級

全文共2822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

要說懷孕一定是一個家庭很開心的事,

但這位媽媽的孕期卻充滿「驚」喜!

懷二胎三個月,子宮差點掉出來!

35歲的林女士迎來了二胎,兩個月的時候,林女士感到下腹有墜脹感,一塊紅棗大小、紅紅軟軟的球狀物從陰道里掉出來,把她嚇壞了。最開始,林女士還能在晚上睡覺時用手將脫垂物塞回去,但時間一久,就塞不回去了。

三個月的時候,林女士的脫垂物越來越嚴重,她趕緊來到廣醫三院婦科就診。婦科主任醫師劉娟為她檢查後判斷,林女士陰道的脫垂物正是子宮。懷孕才三個月,子宮竟然從肚子里掉出來!林女士和家人著實嚇到了!

隨後,劉娟主任為林女士放置了子宮托保護胎兒,加上對症治療,情況明顯改善。

這還是小編頭一遭聽說懷著孕才三個月,子宮就掉出來的情況!而醫生卻說,導致林女士子宮脫垂的原因在於,她在生完第一胎時忘了關鍵的一步——盆底肌肉康復,以至引起了盆底功能障礙!

盆底功能障礙,嚴重會導致流產!

盆底功能障礙是什麼?咱先來打個比方。

「一個籃子,裡面放了一個大西瓜,當吊了十個月之後把西瓜放下來,籃子一般會如何呢?」籃子可能已經被大西瓜給撐大了。

「其實女性的盆底就像這個籃子,在會陰肛門處托起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器官,維持性生活快感、排尿動作、排便等多項生理功能。」廣醫三院婦科主任醫師劉娟介紹,正常人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因為激素的改變,孕期站姿和坐姿不正確,分娩過程中的肌肉牽拉損傷,不可避免地對盆底肌肉造成損傷,導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礙。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盆腔支持結構缺陷或退化、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一組疾病。主要表現有子宮脫垂、尿失禁、反覆感染,嚴重者可致不孕、流產。」劉娟提醒,無論頭胎採用何種分娩方式,懷孕和分娩過程中都會使得盆底功能受損。

二胎媽媽孕前一定別忘盆底功能檢查

經歷了婦科手術、妊娠、分娩的女性,不管順產還是剖宮產,都會對盆底的肌肉、纖維、筋膜造成損傷。當懷二胎時,子宮再次承重,胎盤的重量壓在盆底肌肉上,引起盆底肌肉鬆弛,難以支撐子宮時,子宮便掉了出來。「雖然子宮脫垂短期內對胎兒沒有影響,但是若不及時處理,就有可能造成感染,甚至流產。」

劉娟指出,生育二胎者,尤其是30歲以上的女性,若在當年生第一胎後未做盆底的評估,要想懷二胎時,首先得做好盆底功能的檢查以及肌肉康復訓練。

據了解,我國已婚女性中有45%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生活質量低下的情況,卻未給予足夠重視。

治療黃金期:

產後42天評估干預

林女士回憶道,早在生完第一胎時,自己就察覺小腹有下墜感,性生活時陰道變寬變短、疼痛感明顯,性生活質量不如從前。但她以為只是「月子沒坐好」,沒有就醫。

劉娟表示,如果女性產後恢復得不好,盆底功能障礙持續存在,就會引起子宮、直腸、膀胱脫垂,性生活障礙,反覆泌尿感染等一系列疾病,還有可能導致將來壓力性尿失禁、糞失禁,在咳嗽、大笑、上樓梯、抱孩子或者跳繩時「尿濕」褲子,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劉娟建議,多數女性的盆底肌肉在分娩後6-8周恢復正常,因此產婦應在產後的42天進行盆底肌肉肌力評估,做三維超聲波,了解直腸、肛門、子宮的活動度。若發現盆底肌肉出現了病理性改變,則要及時干預,有意識地做康復訓練。

盆底狀況如何自我判斷?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科主任、主任醫師張秋實介紹,首先是病人可自我感知,是否有小腹下墜感,有時伴小便不利?是否總是覺得後腰有陣痛或酸痛感?這些情況在站立過久或勞累後癥狀明顯,卧床休息則癥狀減輕?像盆腔脫垂的問題,輕度時一般無特殊癥狀,重度時才會自覺有東西(腫物)從陰道脫出。

因此,最靠譜的辦法還是到醫院做個盆底功能檢測。檢測時,在陰道內放置肌電探頭,醫生、病人能從監視器的屏幕上看到盆底肌肉的收縮,子宮、陰道前後壁有沒有萎縮、松馳、脫垂或者膨出等,檢測陰道壁肌肉收縮好否,盆底肌肉能否帶動陰道壁,並可進行功能損害狀況的輕重分度。

10分鐘盆底操簡單易練

由於林女士處於孕期,不能接受手術,劉娟安排她暫時放置子宮托,保護胎兒。待分娩後,再接受盆底重建手術與康復治療。經放置子宮托後,林女士的脫垂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小腹墜脹感逐漸消失,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高。

「產後一年內是訓練的最佳時間。」劉娟介紹,輕、中度的子宮脫垂多數能通過康復治療恢復。通過「Kegel運動」、生物反饋輔助療法、低頻電刺激等方法,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盆底肌纖維受損的程度和類型,進行有針對性、個體化的訓練。

其中,最傳統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是「Kegel運動」,俗稱「縮肛運動」,即有意識地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加強患者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尿道、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盆底肌肉鍛煉操

可站可卧,全身放鬆,雙腿併攏,象有繩向頭頂提一樣慢慢吸氣,邊吸氣邊收縮肛門周圍的肌肉,就像在忍大小便時的肌肉收縮一樣,夾緊臀部,屏氣保持5秒,同時逐漸放鬆肛周肌肉,如此反覆。每天3~5次,每次10分鐘即可。關鍵是要堅持鍛煉。

「象順產婦,在產後42天就可訓練」,張秋實說,三四十歲的女性,也可經常鍛煉,簡單而有效。

劉娟同時也提醒新媽媽們,注意做凱格爾鍛煉的方式:用最大力氣收縮肛門、陰道,手放在腹部,感覺腹部放鬆、不能用力,保持5秒鐘,連續收縮。這才是正規的凱格爾鍛煉,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而臨床上發現,很多新媽媽為了大力收縮,把肚子的力量都用上了。劉娟提醒,如果很大力量收縮,但用的是腹部的力量,其實是在給腹部增壓,往下的力量不止抵消了鍛煉的效果,更有可能會有反效果,因為腹壓增加本身就是壓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

「凱格爾鍛煉如果做到位,其實很辛苦的。掌握了要領後,坐公交車、洗菜做家務,隨時隨地都可以做。」

如果掌握不到收縮的要領,在家裡可以使用陰道啞鈴的輔助。「把陰道啞鈴放置到陰道內,然後站立起來,陰道啞鈴在重力作用下會往下掉,那麼就會迫使你被動地收縮陰道把它hold住。這樣可以幫助你找到正確用力的感覺。」劉娟說。

此外,康復訓練還可以聯合低頻電刺激進行。電刺激可以對陰部神經、盆腔神經和神經肌肉進行刺激,使肌肉被動鍛煉,加強肌肉強度,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縮,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尤其對絕經後的患者,電刺激與盆底肌肉聯合訓練效果更佳。

對於重度子宮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的患者,還應採用微創的重建手術、抗尿失禁手術等重建盆底功能。若患者因為年齡、生育、併發症等問題無法及時進行手術,應該在醫生、護士的指導下使用子宮托進行治療。

別讓寶寶躺在肚子上

除了注重盆底康復,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動作是新媽媽或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都應該避免的。劉娟表示,便秘、長期下蹲姿勢、拎重物、慢性咳嗽等,都是盆底功能障礙的高危因素。這些情況的共同特點,就是長期腹壓增加。

「還要提醒新媽媽,不要用肚子墊著孩子。有的媽媽產後肚子大,會偷懶把孩子放在大肚子上,好像很舒服。其實對於產後盆底肌受損的新媽媽來說,這也是導致壓力性尿失禁的潛在因素。」劉娟說。至於運動,瑜伽、游泳是最適合盆底功能障礙的。

醫學指導丨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科主任醫師、盆底診治中心主任 劉娟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科主任、主任醫師張秋實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4篇文章40萬人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宮 的精彩文章:

「大姨媽」總不走?或是子宮憩室惹的禍

TAG:子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