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和江蘇大學,各自有什麼優缺點?
必須說明一點,所謂的長三角「三大名校」這個TITLE有點過了,交大復旦都沒有被題主列在內呢。再者按照院校層次來看,三校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浙江大學位列雙一流建設大學、是985、211工程大學。
上海大學入選雙一流學科建設大學(機械工程——自定),是211工程大學。
江蘇大學屬於四非高校(非雙一流建設大學,非雙一流學科建設大學,非985,非211),雖然曾經是「國家重點」,目前也有國家重點學科,但是相較前面的兩所高校,實力相差甚遠。
以下繆老師就三所高校的優缺點進行評述。
一、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優點在於學科設置特別全,什麼都有,什麼都強,缺點在於對浙江高等教育資源的壟斷,缺少比較和上升動力,對省內其他大學碾壓性打擊。
浙江大學校歌原名叫做《大不自多》,這氣勢磅礴的確非一般可比。校歌中的另一句「有文有質,有農有工」更是浙江大學目前情況的真實寫照,現在的浙江大學,是1998年由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四所大學合併而來,不難看出,在整個醫、文、藝、農、哲、法、工、管、經、教、理、歷,12個學科門類的大學學科門類設置下,覆蓋了所有專業門類,且合併前的幾所高校自身實力就很強,合併後更是起到了1+1+1+1遠遠大於4的效果。
但是這種強強的合併,對於浙江全省的教育資源形成了近乎壟斷的後果,浙江省的其他高校面對浙江大學時,完全處於弱勢。而浙江大學又是部屬高校,必須將大量的招生計劃放到外省,導致了浙江省本省的學子要考上高層次大學的幾率下降,眾所周知,江浙地區歷來是我國高層次學子輸出地,這也導致了省教育管理部門和考生家長們不同的反應。
浙江省針對這種情況出台了省屬重點高校建設計劃,對於省內的省屬高校加大資源投入,想方設法為省內學子提供高質量的教育。而考生家長們,由於江浙地區比較富庶,歷來不喜出省就讀(清北交復等除外),對於高教資源的分配實際上是不滿的。
浙江省內只有浙江大學一所985、211高校,沒有其他高校進行同檔次的比較,也是在是客觀上構成了缺乏上升動力。放眼全國,北京的清華、北大,上海的復旦、交大,江蘇的南大、東南,天津的南開、天大,都有同地區的「對手」。
二、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優點在於經濟基礎雄厚,名稱夠響亮,就業很突出,缺點在於缺乏歷史沉澱。
上海大學是市屬的211高校,隸屬上海市,上海市是中國經濟第一強市,巨量的財政收入就是上海大學發展的後盾。近年來上海大學在硬體上投入巨大,師資引進更是不惜重金,學校原先是一所工學為主的院校,近年來人文社科類也是發展迅速,人才積累雄厚。
近幾年以來,上海大學的本科錄取分數,無論在全國哪個省份都是節節攀升,這是民間認可度的直接反映。上海這所城市的吸引力,也客觀上增加了上海大學的魅力。要知道,曾經上海大學是上海一本線以上考生的最末選擇,現如今實驗班已經跑到提前批在全國爭取優勢生源了。排名(含並列)全國前五的學科有2個,前十的學科有8個。
上海大學距離寶鋼非常近,校友在寶鋼系統內的影響力十足。絕對是希望在國企就業的學子非常喜歡的選擇。近年來的熱門專業,工學中的通信和計算機,理學中的數學、物理都發展迅速,就業形勢良好,且與高新科技關聯密切。悉尼工商學院的商科也形成了比較強的影響力。
現今的上海大學,實際上始於1983年,是一所非常年輕的高校,所以在底蘊沉澱上,無法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建校的哪些高校相提並論,所以這方面的認可度還是吃虧一些的。
三、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優點在於傳統工學專業比較強勢,有歷史沉澱,缺點在於歷次高校評比和資源分配中的劣勢,後勁不足。
江蘇大學在1988年全國重點大學的評選中,位列88所大學之一,充分說明了彼時學校的綜合實力在全國的位置。
江蘇大學的歷史相當悠久,可以追溯到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的前身,再向前可以依稀看到國立中央大學甚至三江師範學堂的影子)的機械工程系,算得上國內歷史沉澱比較好的大學之一了。
現今的江蘇大學,也繼承了自己在工學方面的特長,有三個國家重點學科及培育學科:流體機械及工程、農業電氣化及自動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些學科在日漸沒落,越來越不受考生的待見,客觀上也造成了學校的生源質量下降。
在上個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的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評選中,學校每每空手而歸,也從側面說明學校整體綜合實力的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
本文由繆登峰老師原創,圖片展現的是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和江蘇大學,謝絕一切未經許可的轉載,仿冒必究。
我是大學活地圖,我為自己代言~!


TAG:繆老師妙筆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