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啥志願軍戰士寧願行軍而不願宿營,說出原因讓人淚流滿面!

為啥志願軍戰士寧願行軍而不願宿營,說出原因讓人淚流滿面!

史海拾記

【筆記君簡述:昨天的拾記發布之後,收到上甘嶺英雄後代的一條留言:「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鬥中,據我父親說他們守的是十字架山陣地,一個連的兵力,最後只剩下了他們三個人,一個通信兵,一個衛生員,當時我父親被炮膽炸起來的灰塵給埋住了,就是這兩個戰友用雙手刨出來的,手指都刨出了血,最後他們三個人一直堅持到增援部隊趕到…」向英雄致敬。今天的筆記繼續抗美援朝的軍史故事】

前面說到19兵團司令部所在的火車由於車頭分離,順山勢坡度滑下去,當時大家的心都懸在嗓子眼了,包括楊得志司令員在內的19兵團總部高級將領都在車上,由於列車下滑速度太快,跳車也已經不可能,眼看就要撞上小站上同一軌的一輛貨車,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幸好一個13歲的朝鮮少年果斷扳道轉軌,讓火車在平原上順勢安然停下,一車人都安全了。

這裡特別指出一點,讓我感動的是在那篇文字後面,有一位19兵團的老兵後代留言,他的父親參加了抗美援朝作戰,也負了傷,但後來得生活還算安穩,5年前去世。向老英雄致敬!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繼續說19兵團入朝之後的經歷。

19兵團整體跨過鴨綠江後,部隊在天寒、地凍、路滑的情況下開始了徒步行軍。為了減輕朝鮮人民的負擔,志願軍指戰員每人約帶5天吃的(生的熟的都有)食品,再加上槍支彈藥、鐵杴小鎬、雨衣等,每個戰士至少負重40公斤左右。有的戰士還要帶上兩枚迫擊炮彈,因為迫擊炮自己帶的炮彈遠不夠一次戰役用的。在行軍路上休息時,有的戰士坐下去自己就站不起來了,要互相幫助扶起後才能繼續前進。有時走半山腰上的小路,因山泉流水凍了冰,很滑,稍不小心就有滑下山溝的危險。行軍幾天後又下了大雪,積雪足有一尺多厚,有的地段冰雪相連,一步三滑,戰士們稱之為「玻璃路」。

朝鮮寒冷的氣候是戰士們在國內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即使是19兵團這支來自祖國華北和去過大西北的部隊,也沒有見到過這麼嚴酷的冰雪。真是風如刀,雪如劍,有時候甚至使人感到空氣都凍僵了。戰士們剛剛跨過鴨綠江時看見人民軍女戰士穿著很「洋氣」的蘇式軍裝列隊高唱朝鮮語的《東方紅》時的良好感覺,這些女兵可能類似於文工團之類的鼓舞軍心的組織機構,自然選擇最好的服裝,最好的演出形式來激勵志願軍。然而,在寒冷、疲勞和連續行軍中逐漸消散了。

部隊就在這種冰天雪地的惡劣條件下艱難地行軍前進,所謂宿營也不過是「伏冰卧雪」的同義詞,厚厚的雪下是冰,再往下是鎬頭都砸不開的凍土,行囊打開很容易弄濕,再凍住就麻煩了,沒有辦法有好的宿營環境,路途中間難得有一些山中洞穴之類,人數也有限。全體指戰員都毫無例外地遠離村莊宿營,疏散隱蔽在山林之中。為了防寒,志願軍都是好幾個人擠在掩體里,抱 成一團,相互腿靠腿、背靠背,再搭夥蓋上夾衣,最後在頭上嚴嚴實實捂上雨布,才能勉強抵禦風寒,只要有一個人翻身或者起來放哨,其他人都會被弄醒,然後就真的是寒夜難眠了。所以不少戰士寧願行軍也不願宿營。

部隊再往前走,白天就有成群結隊的敵機騷擾,部隊只好改為夜間行軍。為了便於識別,指戰員手臂上都按照夜間行動傳統紮上一條白毛巾。但夜行軍也有敵機投照明彈騷擾,好在朝鮮的高山樹林可作為自然屏障。由於志願軍沒有制空權,所以天一亮,千軍萬馬都得隱蔽,被迫「休息」;而行軍、打仗只能在黑夜。

戰士們開玩笑說:「白天進深山,鑽古洞,修身養性;夜晚出擊,東奔西走,活如神仙。」我們志願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開始時,不少志願軍戰士夜間見到敵機投照明彈,心理上很是緊張,趕快卧倒隱蔽,經過幾天後就摸到規律了。當敵機投下照明彈時,趁亮急速前進(汽車也是如此),爭分奪秒地往前趕,待敵機繞到側方時就趕快隱蔽起來。這樣就大大加快了部隊的行進速度。實踐出真知,這話一點不錯,在對敵作戰經驗總結方面,我軍一貫實事求是,你有什麼來路,我有什麼對策,無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還是現在的抗美援朝,都會在一開始遇到未知的困難,但隨後就立刻針對困難提出自己的對策,往往很有效。

經過長途跋涉,1951年2月20日,部隊終於按時到達臨時集結地——殷山西南里。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位諷刺麥克阿瑟有幾兩骨頭的當紅藝人,不幸被美軍飛機掃射犧牲!他是誰?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