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才知道,原來臘八節是我們祖先最早的文化嘉年華

才知道,原來臘八節是我們祖先最早的文化嘉年華

臘八是個節,更是種文化,它蘊含著我們的祖先最樸素的情感,是一種最有力的寄託方式。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八日,也就是俗稱的「臘日」,又稱「臘八」。

臘八,臘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從這天開始,人們開始置辦年貨,打掃房屋,祈福迎春。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終於可以放下一年的勞累,投入到過年的喜慶中了。

臘八節源於原始社會的臘祭,據說始於神農時代。正式有文字記載的,則見於東漢時期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所著的《獨斷》:

臘者,歲終大祭,縱吏民宴飲。

在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通》中,也有相應的記載:

「禮傳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曰臘。臘者獵也,因獵取獸祭先祖也,或曰臘接也,新故交接,狎獵大祭以報功也。」

臘八節逐疫,則源於古代的祭禮儺。儺是古老而神秘的原始儀式,用以驅鬼避疫,至今仍在湖南漢中、陝西漢中流傳。北齊魏收的《臘節》有云: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臘八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所以古人在這一天,要吃臘八粥,腌臘八蒜,做臘八豆腐,以祭祖祭神,驅逐瘟疫,祈求吉祥和幸福。

在古人的眼裡,「粥是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在臘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臘八粥。清夏仁虎的《臘八》記載了這一傳承已久的盛況: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對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宋代詩人陸遊也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詩中,寫到了鄉村這一溫馨的事象: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唯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

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那麼,古人的臘八粥都由那些食物組成的呢?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臘八粥》,對此做了詳細記載:

「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即使到現在,小編的家鄉還是有許多講究的。臘八粥做熟了,不能馬上吃,得先往門口的門鎖上抹上一大塊兒敬門神,讓老人家來年好好看門。另外臘八粥必須得在太陽出來前吃完,不然就會得紅眼病等等。

這雖然只是些民間的習俗,但是卻給臘八和臘八粥塗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到,春節的大幕就算拉開了。在這裡,小編提前給各位親送上新年的祝福,祝大家春節快樂,吉祥如意!

吃下這碗臘八粥,年的腳步就近了。還等什麼,趕緊開心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情無思 的精彩文章:

她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1942年的今天離世,生前希望死後葬在魯迅先生墓旁

TAG:有情無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