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先:已患高脂血症,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食療?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哇,今天給大家帶來我們十佳營養師——王欽先的特別問答內容——已患高脂血症,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食療?
十佳營養師
——王欽先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血脂的有關概念:
血脂是血清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類脂(如磷脂)等的總稱,與臨床密切相關的血脂主要是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在人體內膽固醇主要以遊離膽固醇及膽固醇酯的形式存在;而甘油三酯是甘油分子中的3個羥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
血脂不溶於水,必須與特殊的蛋白質即載脂蛋白結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於血液,被運輸至組織進行代謝。
參考文獻: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
血脂異常臨床上常分為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症,具體分類如下表:
參考文獻: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
血脂異常明顯受飲食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因此無論是否進行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堅持心臟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遠離煙草和保持理想體重。
生活方式干預是一種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風險/獲益比的治療措施。
生活方式改變基本要素
參考文獻: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
以下為單純血脂異常的飲食建議:
1.
控制體重,維持或接近理想體重
維持健康體重(BMI:20.0~23.9kg/m)和控制腰圍(男性﹤85cm,女性﹤80cm),有利於血脂控制。超重或肥胖者(血脂代謝紊亂)的能量攝入應低於身體能量消耗,以控制體重增長,並爭取逐漸減少體重至理想狀態。
建議每日減少食物總能量300~500 kcal,改善飲食結構,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可使超重和肥胖者體重減少10%以上。
2.
限制飽和脂肪攝入
建議在滿足每日必需營養和總能量需要的基礎上,當攝入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總量超過規定上限時,應該用不飽和脂肪酸來替代。
每日攝入膽固醇小於300 mg,尤其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高危患者,攝入脂肪不應超過總能量的20%~30%。
一般人群攝入飽和脂肪酸應小於總能量的10%;而高膽固醇血症者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應小於總能量的7%,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應小於總能量的1%。
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應儘可能減少每日攝入脂肪總量,每日烹調油應少於30 g。脂肪攝入應優先選擇富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魚油、植物油)。
3.
保證適量的蛋白質
蛋白質攝入佔總能量的13~15%為宜。可以選擇優質蛋白質:禽類、魚、蛋、奶、大豆及豆製品。
4.
主食多樣化,增加粗雜糧
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的50%~65%。選擇使用富含膳食纖維和低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如薯類、豆類、燕麥、蕎麥、黑米等)替代飽和脂肪酸,每日飲食應包含25~40 g膳食纖維(其中7~13 g為水溶性膳食纖維)。
碳水化合物攝入以穀類、薯類和全穀物為主,其中添加糖(如紅糖、白糖、蜜糖)攝入不應超過總能量的10%(對於肥胖和高TG血症者要求比例更低)。
食物添加劑如植物固醇/烷醇(2~3 g/d),水溶性/粘性膳食纖維(10~25 g/d)有利於血脂控制,但應長期監測其安全性。
5.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量
每天應最少攝入500克的蔬菜、瓜類、菌類;水果300-400克。保證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其中富含的膳食纖維能夠增強飽腹感,減少攝入熱量,也有助於降低血脂。
6.
選擇適宜的運動
建議每周5~7天、每次30 min中等強度代謝運動。對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先進行運動負荷試驗,充分評估其安全性後,再進行身體活動。
7.
戒煙
完全戒煙及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煙。
8
限制飲酒
提倡限制飲酒,中等量飲酒(男性每天20~30 g乙醇,女性每天10~20 g乙醇)能升高HDL-C水平。但即使少量飲酒也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進一步升高。


TAG:食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