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孟浩然吃魚喪命,貪吃的代價是生命
文史
01-24
他寫出「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雨之喜卻轉為花落之惜,情感的跳動帶來無盡趣味;
他寫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不請自來的隨意瀟洒,朋友間無需客套的親切躍然紙上;
他寫出「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曠野豪江只我一人,羈旅愁苦只有孤月給予慰藉。
他是孟浩然,他是盛唐的山水詩人。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孫。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山水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於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了求官的願望,便隱居起來,從此以後便寫出了大量的詩篇。孟浩然的詩歌多為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他和好友王維並稱「王孟」。其詩雖不如王維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可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卻落得個「浪情宴謔,食鮮疾動」而死。
貪食而死,留下無盡遺撼
公元740年,即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南遊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孟浩然此時患有癰疽(一種皮膚和皮組織下化膿性炎症)。此時孟浩然病將痊癒,郎中囑咐他千萬不可吃魚鮮,要忌口,否則會有生命的危險。
孟浩然與王昌齡是好友。既然是老友相聚,孟浩然自然會特別設宴款待,一時間,觥籌交錯,兩人相談甚歡。宴席上有一道菜歷來是襄陽人宴客時必備的美味佳肴——漢江中的查頭鯿,味極肥美。浪情宴謔,忘乎所以的孟浩然見到鮮魚,不禁食指大動,舉箸就嘗。
結果,王昌齡還沒離開襄陽,孟浩然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時年五十二歲。一代詩人就死於自己的「貪嘴」,若非那一次「任性」,孟浩然會否留下更多絕美的篇章呢?


TAG:精彩的大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