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陝西咸陽城考古新發現:秦都遺珍帝國府藏

陝西咸陽城考古新發現:秦都遺珍帝國府藏

原標題:陝西咸陽城考古新發現:秦都遺珍帝國府藏


在經歷了九都八遷的歷程之後,大秦帝國最終迎來了巔峰時刻,咸陽成了橫跨渭河南北的第一座帝都。近年來,在國家大遺址保護項目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咸陽城北區新一輪的考古工作拉開序幕,一步步踏查、一片片勘探,一件件遺物,一處處遺迹,在幾代考古人的辛苦努力中,帝都的面貌漸漸被揭開了面紗,述說著帝國輝煌的事實。







秦都遺珍中的「骨」惑人心


杜牧在《阿旁宮賦》中最後提出,秦朝愛奢靡!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有多奢靡?考古實物其實很少。在今年的秦咸陽城考古發掘中,不經意間,一個骨製品作坊的發現,讓我們看到了當時手工業的高超。


「當地一個老鄉說,在一個豬圈的窯背上,有一個萬人坑,我們去一看,這是當時的秦朝宮廷的骨製品作坊的東西,發掘出的牛骨600多公斤,骨料來源至少有203頭以上的黃牛,反映畜牧業的發達。」

許衛紅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陽宮考古隊領隊。她說,這些牛骨包括骨料、坯料、廢料、半成品以及各種鐵質的制骨工具,僅僅是制骨刀,就有十幾種不同的刃口。骨料上不見屠宰或取食過程中形成的痕迹,應該是在屠殺和取食切肉開始時就為後期骨器製作做好了準備。充分利用資源。肉可作為食物,骨頭再利用。最讓人驚嘆的是打磨骨器的磨石就有粗、細幾種,不同骨器在不同的製作環節使用型號的磨石,就像我們今天給砂紙分型號一樣。通過現場的考古發掘,可以復原出完整的骨器生產工藝流程。


「先去除骨頭的兩邊關節,再把骨頭切成片,掏去芯,再根據需要,用不同的磨石進行打磨,打磨好的骨器,表面刻上花紋,然後上色,甚至最後可能還要鑲嵌上一些比如綠或者其它的一些裝飾的亮片,最後形成精美的用具。」




使用骨器的時代悠久,用骨做裝飾或器具,起源於原始社會,並沿用千年。這是一種最為古老的手工業製造技藝。在當時,寶石和玉都屬於珍貴材料,而金屬材料,產生年代較晚,各種精美的骨製品成為當時最為奢靡和時尚的裝飾。在舊石器時代,開始用動物牙作為項鏈。新石器時期有骨質工具,比如骨鏟、骨刀,還有梳妝打扮的梳子、束髮的笄。河南、陝西等地的商、周大型聚落或城址中已經都發現有大規模的制骨作坊。而在咸陽城以往工作中,對骨質遺物只有零星提及,製作工藝、具體的生產地點並不清楚。這批遺物,無論是數量、產品種類,還是製作工藝,都顯示了咸陽城作為秦帝都時期貴族階層富足的物質生活水平。


「這批制骨作坊的產品數量大,不是僅僅為了滿足皇室貴族的一般性生產,應該可以作為商品交易,屬於官屬手工製作機構,類似今天的國營工廠。」


項羽想全盤翻案也不容易


史料記載,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在渭水南北建造規模巨大的宮殿,仿照六國宮殿樣式建造的六國宮殿群更是壯觀,而阿旁宮則是其中最輝煌的明珠。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旁宮賦》中說到,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雖然在過去的考古發掘中證實,阿旁宮直到秦朝滅亡,還未建成。但阿旁宮毀滅的節點,卻是楚人一炬。史記記載,秦末楚漢相爭,楚人項羽進入咸陽,一把火焚燒秦朝輝煌的宮殿群。在今年的秦咸陽宮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的建築毀於烈火的考古證據。

「大量本來還可以使用的骨坯遭到廢棄,石罄殘碎嚴重,散落區域極廣,顯然是出於人為破壞,說明有一場突然的變故。一些建築夯土是磚紅色或青灰色,有烈火焚燒的痕迹,證明這裡發生過很大的火災,所以,項羽焚毀秦宮可能性,還是不能完全排除,項羽想全盤翻案也不容易。」


皇帝的私人「樂隊」露真顏


史記記載,秦代有掌宗廟禮儀的「奉常」和掌管宮廷內務的「少府」兩個部門,「奉常」下設「太樂」,「太樂」相當於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少府」下設「樂府」,「樂府」相當皇帝的私人樂隊。在離咸陽宮一號宮殿遺址大概都是一千兩百米處,考古人員發掘了一處建築,其牆體厚達3米左右,總長110米,寬19.5米,這個建築被嚴重的火焚,有嚴重的過火情況,很多的牆體表面都成了紅色。發掘中,出土成批的樂曲演奏用的編磬殘片,其中,上面刻有「樂府」「北宮樂府」等字樣,顯示著秦代樂府「金聲玉振」的規模。


「石罄是和編鐘一樣的演奏樂器,有著一整套的演奏方式,演奏需要專門的樂師,而石罄上最珍貴的刻字,是物勒屬名,說明這是秦朝帝王專配的皇家樂隊。銘文更顯示了這是秦朝帝王才擁有的皇家樂隊」


關於秦咸陽宮,在史學界有著很多爭論,有的人說這是一個宮殿群,城牆還沒有來得及建設,也有的說,咸陽城牆被後來破壞了!還有人說,由於咸陽宮離渭水太近,後被渭水沖毀。秦咸陽城遺址是國家的大遺址保護項目,之前的考古規劃和保護範圍是建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秦咸陽宮為核心的初步勘探範圍,範圍並不是很準確。在最新考古發掘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咸陽城考古隊探查出咸陽城邊界的一些線索,逐漸明確了咸陽城北宮區的範圍。


「有了邊界,就便於對之前的大遺址保護規划進行修正,更好的保護文物。從學術上說,找到城市的邊界,是考古研究的基礎,只有找到城市邊界,才能對城內功能區域繼續進行深入工作」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崢 編輯:沈佩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看新聞 的精彩文章:

環球銳評:美國新國防戰略將矛頭對準中俄,政策發生重大轉向?

TAG:看看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