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子科普時間:一碗臘八粥,開啟年味

親子科普時間:一碗臘八粥,開啟年味

本圖來自站酷網澤維喵君作品

今天,全國又開啟冷凍模式。

不過,大家心裡暖和了,也就多了一個小太陽。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臘月初八。

過了臘八,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還記得這些小時候念叨的句子嗎?

在我們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年味有些淡了,懷念曾經的過年。

那些年,壓歲錢、鞭炮、新衣裳,走親串友,好不熱鬧。

其實我們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讓孩子感受濃濃的年味。

比如說,在今天,一邊給孩子講著臘八的來歷、傳說故事、一些習俗,採購一些食材,和孩子一起做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

這樣的臘八節,我想,明年孩子也會很期待這一天的。

豆媽給大家搜羅了一些材料,盡量簡化,適合孩子閱讀。

1.為什麼叫臘八?

按照古書上的說法:「臘」與捕獵有關。

我們的祖先用打獵得來的野獸、野禽等野味(在冬天裡)祭祀神靈。

還有一種說法,新舊之交而祀神靈。

到了秦代,人們開始把舉行「臘祭」活動的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當然農曆十二月八日就簡稱「臘八」了。

2.臘八節的來歷

關於臘八節的來歷有很多傳說,比如說關於朱元璋,關於岳飛的,但是這些都是牽強附會,大家不必過於較真。

豆媽幫大家把這幾個傳說簡化一下,大家選擇性給孩子講。

No1

元末明初的一個冬天,朱元璋(也就是後來南北朝的皇帝)當時在牢監里受苦。

饑寒交迫的他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

於是,他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

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他就把這鍋粥稱為臘八粥。

後來他當皇帝了,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N0 2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一個王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捨棄王位,出家修道。

經過六年辛苦地修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

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後來有的寺院在臘月初八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N0 3

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

當年,岳飛率軍隊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

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

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No 4

相傳以前有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

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

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

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

3.臘八習俗

4.臘八粥習俗

臘八節的習俗在全國各異,但是主要和飲食有關,其中又以臘八粥為主,只是不同地區臘八粥的食材會有所不同。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南北朝時期,荊楚一帶就流行著冬至日吃紅豆粥的習俗。因為紅豆有祛病養生的功效,冬至是陽氣萌芽之始,所以吃滋補養生的紅豆粥,這也是臘八粥的雛形。

後來,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在各個寺廟逐漸興起了用江米、黃米、豆子等煮粥供奉佛祖,這粥被稱為「七寶五味粥」。

這個習俗流傳下來,和冬至吃紅豆粥習俗融合在一起,就漸漸形成了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粥最晚在宋代就已經流行起來了。

直到今天,臘八粥因為它的養生功效,還是很受大家喜歡。

8歲時的揚自己動手在煮臘八粥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站酷網小呆毛的設計師作品

面對孩子突然頭痛腦熱

和雞飛狗跳的育兒日常,

你是否也想獲得

有力而溫暖的支持呢?

歡迎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言兩育 的精彩文章:

TAG:三言兩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