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奶有助於降低妊娠併發症的風險
挪威一項研究表明,懷孕期間飲用富含益生菌奶,可能會降低女性患兩種與懷孕有關的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與不喝益生菌奶的孕婦的風險比較,在妊娠早期孕婦攝入益生菌奶,可降低早產風險。還發現益生菌奶攝入量之間的關聯在晚期妊娠和先兆子癇(注1:文末)的風險較低。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篩選了來自挪威約70000名孕婦的數據,作為這項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對象填寫了在懷孕期間的第十五周、二十二周和第三十周關於她們的健康和生活習慣的問卷,以及懷孕期間飲用益生菌乳製品的情況。據了解,益生菌乳製品在挪威很受歡迎。
數據顯示,約23%的婦女在懷孕前飲用益生菌奶,約38%的婦女在懷孕早期飲用,32%的婦女在懷孕後期飲用益生菌奶,平均每天喝大約1.5杯含有益生菌的奶製品。
降低妊娠併發症的風險
研究結果表明,在懷孕晚期飲用益生菌奶比不喝益生菌奶的先兆子癇風險低20%。懷孕早期飲用益生菌奶比不飲用益生菌奶的早產風險低21%。
早產往往是相關的感染,導致身體的炎症,如果身體的炎症反應能在妊娠早期降低,這會降低過早生育的風險。
因此,減少炎症可能改變妊娠結果是有道理的,但在更多的研究之前,建議孕婦喝益生菌奶有助於防止孕期併發症。益生菌奶可能是挪威人日常飲食中相當普遍的一部分,所以建議因人而異,研究人員說。
注1(先兆子癇):指妊娠24周左右,在高血壓、蛋白尿基礎上,出現頭痛、眼花、噁心、嘔吐、上腹不適等癥狀者稱為先兆子癇。中醫認為,多因孕婦臟氣本就虛弱,加之妊娠,以致精血不足,肝陽偏旺,上亢為患。
西醫病名。現中西醫結合臨床常用。指妊娠24周後,出現水腫、高血壓、蛋白尿,併兼有頭痛、眩暈、嘔吐、上腹不適、視力障礙或血壓收縮壓在160毫米汞柱(21.3kPa)以上者稱為先兆子癇。多因孕婦臟氣本弱,因妊益虛,以致精血不足,肝陽偏旺,上亢為患。常見有腎陰虛而肝旺者,症見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夜寐多夢、血壓升高者,宜滋益肝腎,平肝潛陽,用鉤藤湯(《證治準繩》:杜仲、牛膝、菊花、黃芩、桑寄生、白芍、天麻、鉤藤、蟬退);若陰損及陽,脾腎陽虛而發生水腫者,宜健脾利濕消腫,用茯苓導水湯;若肝鬱化熱兼見口苦咽干目眩者,宜清熱平肝潛陽,用羚羊鉤藤湯。參妊娠眩暈條。
先兆子癇孕婦生活準則
卧床休息,以左側卧為宜。
控制飲食:避免吃太鹹的食物,如腌製品、罐頭食品。
自行監測血壓:建議每天早晚各量一次血壓,以了解血壓的變化,有異常就應立即就醫。
維持高蛋白飲食:每天攝取80~90克蛋白質,補充尿中流失的蛋白質。
嚴重者需藥物治療:癥狀嚴重者需住院,並以藥物降血壓,並監控用藥後的狀況。
保持情緒穩定:建議多休息,保持心情愉快,以減輕身體的負擔。


TAG:一個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