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藥第一堂」同仁堂的百年風雨

「中藥第一堂」同仁堂的百年風雨

江湖郎中的理想

唐末,一個叫做樂仁規的太醫令因避禍遷居至浙東,以其醫術代代相傳。傳至明永樂年間的樂良才,已經是浙東一帶小有名氣的鈴醫(走方郎中,又稱走方醫、草澤醫,指遊走江湖的民間醫生,又稱「鈴醫」)。

大凡盛世,人口多向城市流動,樂良才所處的便是這樣的時代。在家鄉小有成就的他,嚮往著更廣闊的天地,便舉家遷至北京。雖仍以走街串巷,行醫賣葯為生,但環境的改變卻讓他逐日感覺到鈴醫這個行業的局限性。只是自己已是年老體衰,無力改變,他便時常教育兒子樂廷松:若想在這偌大的北京城裡謀得發展,就不能總當鈴醫,要向正統的中醫藥方向轉變。

樂廷松的後人樂顯揚,為世代相傳的祖訓畫上一個精彩的句號。

「中藥第一堂」同仁堂的百年風雨

樂顯揚,號尊育,康熙初年人。經人介紹進入了皇宮,做了太醫院的吏目,結束了樂家祖傳的鈴醫生涯。在皇宮任職期間,他收集了大量的宮廷秘方、古方、民間驗方及祖傳秘方。

康熙八年(1669年),樂顯揚辭官回家,開始為百姓治病。剛開始,樂顯揚只為病家診脈、開藥方。一段時間後,樂顯揚感到應該有一個葯室,既能開處方,又能拿葯,會大大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藥技術得到應用。經過幾個月的籌備,樂顯揚的葯室終於具備製作丸、散、膏、丹的條件了。

那麼葯室該定什麼.名呢?樂顯揚想起了儒家的經典,想起了古代所謂大同社會的標準:「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子其子。……是為大同。」

「大同社會是天下為公的,就取一個『同』字吧!」樂顯揚定了葯室名稱的第一個字。

第二個字呢?樂顯揚想到了仁字。「仁者,愛人也。」濟世養生,不就是最大的愛人嗎?想到這裡,葯室名稱的第二個字也定了下來。

康熙八年(1669年)秋天,樂顯揚對來到他葯室的人這麼說:「『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君喜其工而雅,需志之。」

關於這名字由來,有另一佳話。同仁兩字,原取自樂氏家傳鈴醫留下來的刻有針灸穴位的銅人。樂氏家族原想用銅人為設堂制售藥物的奇異標誌,後因考慮到銅人全裸而不雅觀,轉而聯想到「銅人」的諧音「同仁」二字。

「中藥第一堂」同仁堂的百年風雨

危機之後的中興

同仁堂開設後,不用徒弟,不用資方代理人,不許子孫經營當鋪(賺窮人錢)、飯館(殺生),不許開分號(防止假冒偽劣),成為祖訓家規。同仁堂終因口碑好而聞名,於雍正年間開始供奉御藥房。並經皇家同意預領官銀並屢次被特許增調葯價,自道光十七年以後更「恩准」按市價核算。同仁堂不但在增調葯價上盈利,更進而以天下藥業第一大買主的身份操縱葯業市場,壟斷祁州葯市和其他中藥市場兩百佘年。

樂家在政治上也得到了當時朝廷的支持。乾隆七年,樂家六世樂禮由於經營不善和市場葯價日增,欠下大量官債和私債。乾隆不僅准其增調葯價三分之一,而且特派內務府官員臨辦官銀官葯,彈壓同仁堂的一切私債。

但歷史告訴我們,高潮過後就必然是回落。因經營不善及政治動蕩等種種因素,同仁堂開始股權分流,債務不清。而這時,樂家又出了一位中興人物,就是樂平泉。同仁堂在他的銳意經營下,將外股全部收回,債務清償,並將國葯從宮廷普及到民間。他的經營思想一直延續到民國直至北京解放。

「中藥第一堂」同仁堂的百年風雨

樂平泉是樂鳳鳴的哥哥樂鳳儀的第五代,道光十一年(1831)過繼到樂鳳鳴的第四代樂百齡名下為嗣,時年21歲,成為同仁堂惟一的繼承人。樂平泉嗣繼時,同仁堂正式典給朱姓經營。他在同仁堂內除了一個鋪東名義外,每日只凈取字型大小錢五吊。

道光十四年,朱姓做買賣做賠,逃往他鄉。於是樂平泉與朱姓之子和鋪內人定約,將鋪業收回。收回後,因力量不夠典於他人經營。自己卻開設了一個廣仁堂葯室以與同仁堂抗衡,並將自行配製的成藥在同仁堂代賣,積累足了資本。於道光二十三年,將祖業回收。

樂平泉在製藥業也是行家裡手,他研究前人醫書,開拓了數百個新品種。他還格外注重宣傳。當時北京城內每年要挖城溝一次,每次需一月。他在四城門開溝的地方立溝燈,讓紅字大燈籠到處照耀。遇會試時,向全國各地來京應試的人贈送藥品。他也做慈善,冬設粥廠,夏送暑葯、辦義學。此外,在每年4月28日「藥王生日」時大宴賓客,請名角唱戲。

「中藥第一堂」同仁堂的百年風雨

「同仁堂能做天大的生意」

現在,樂家與同仁堂已經沒有任何關係,樂家的後人大部分在國外,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依然從事著與醫藥有關的事業。

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尚且不易,更何況幾代人去做這一件事。或者做任何事都應該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吧。

世人對於同仁堂最直接的體會,恐十白多源於同仁堂的十大名牌葯中排名第一的安宮牛黃丸,它的發明者,就是樂平泉。牛黃比黃金更貴,外號「烏金」。其實就是牛的膽結石。在我國醫藥史上,牛黃的應用已有2000多年歷史。

1973年,海南島某地發生森林大火,一位救火的解放軍戰士被嚴重燒傷,一連幾天高燒不退,神昏譫語,病情十分危險。當在場醫生們不知所措時,一位參加會診的老中醫提出:「試試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吧!」令人驚喜的是,服藥後不久,戰士的體溫開始下降,漸漸脫離險境,很快病體痊癒。而在2002年,安宮牛黃丸更是因為鳳凰台的劉海若而一度「一丸難求」,在黑市上,一丸安宮牛黃丸被抄到1000台幣以上。

除卻好葯,更為重要的是賣葯人的良心。非典時,北京同仁堂6l家藥店供應著全北京近一半的藥量。在那些日子裡,同仁堂一共賣出了抗非典中藥300萬付,滿足了100萬餘人次的用藥需求。

年過八旬的王大爺對此深有感觸,「北京鬧非典,我來這配一付預防的中藥。等了老半天都拿不到;開始大夥都埋怨,還以為是他們要留著漲價。後來才知道是人家為了等到合格的原料到貨後才給抓藥。」王大爺說:「就仗著這份仁義,同仁堂就能做天大的生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古代暴君是怎樣煉成的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