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血壓標準重新頒布,什麼時候該擔心你的血壓?

高血壓標準重新頒布,什麼時候該擔心你的血壓?

新的高血壓標準頒布,我們應該如何界定高血壓,以及出現高血壓有什麼危害,應該如何做?

130/80 是新的高血壓閾值。

如果你一直在關注健康這個話題, 你就會知道, 在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 (ACC) 剛剛發布的《新的血壓指南》中, 有一些新的標準。在他們的新的, 更嚴格的指導原則下, 大量的人將被診斷患有高血壓。根據《紐約時報 》報道,45 歲以下將被確診的男性人數將增加三倍和女性的兩倍。


目前, 大多數成人血壓目標已設置為低於140/90。但根據新的準則, 在130/80中, 剪切將大大降低。

在你瘋狂地尋找你的長時間丟失和被遺忘的血壓監測儀之前, 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血壓到底是什麼, 以及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你可能想知道血壓到底是什麼, 怎麼測量, 為什麼有兩個不同的數字?

把你的血管想像成微小的小軟管。收縮壓, 這是兩個頂部和較高的數量, 測量的壓力在這些流明時, 心臟是收縮的。舒張壓是底部, 較低的數字, 並反映了在這些動脈壁的壓力時, 心臟是放鬆。例如, 130/80 表示收縮壓為 130, 舒張壓為80。

哪一個更重要?嗯, 他們都是, 任何一個數字的海拔都可以提供足夠的診斷。但是收縮壓是大多數人經常遇到的問題, 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衰老過程, 斑塊和膽固醇堆積在這些 "軟管" 的里, 從而使他們變得 "僵硬" 。這種僵硬增加了內部的壓力, 也就是收縮壓。這是與心臟病風險最相關的一個。

那麼這些數字有什麼大不了的?你為什麼要關心?畢竟, 你感覺很好。即使你的血壓可能有點高 (或者很多), 你也感覺不到任何不同。那麼, 為什麼你還要考慮每天服用藥片, 當你沒有任何癥狀?

心臟病和中風是男性和女性的頭號殺手, 不僅在美國, 現在在世界上也是如此。而高血壓是最可預防的危險因素之一, 如吸煙、糖尿病和高膽固醇。還有其他的風險因素, 你可能無法改變, 如你的家庭歷史, 年齡, 或性別。醫生們非常關心血壓, 因為它是那些我們實際上已經控制的危險因素之一, 我們可以通過治療來挽救生命。

升高的血壓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如果軟管的管腔內的壓力足夠高, 它最終會導致血管壁磨損。我們有一個免疫系統被訓練來 "修補東西"因此, 血小板、斑塊和膽固醇沉積會攻擊這些破舊的區域, 試圖修復, 如果足夠厚, 它可以防止血液流動。我們需要血液輸送氧氣到我們的心臟, 大腦和器官。如果沒有, 那麼這些器官就有麻煩了。

這就是為什麼心臟病被稱為 "無聲殺手"-因為你可能感覺良好, 直到有一天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發生。

越早越努力的血壓被管理, 我們對我們的動脈造成的傷害就越少。

現在回到新的研究指南發布。越早越努力的血壓被管理, 我們對我們的動脈造成的傷害就越少。根據新的指南, 心臟病風險較高的人需要設定一個較低的血壓閾值, 並考慮藥物治療早期。


那麼, 專家委員會也回答了這個問題。在未來10年內患心臟病的幾率為10% 或更高的人應該由130/80 的門檻來考慮治療。你的風險因素越多 (比如年齡越大, 膽固醇越高), 你的10年風險就越高。那些有10年不到10% 的風險可能不需要藥物治療早期, 但應該在最低限度實施生活方式的變化。


研究顯示如下:

1、有氧運動可降低4-9 毫米汞柱的收縮壓和舒張2-3 毫米汞,5-20mmHg 減輕了血壓

2、限制鈉攝入量降低血壓2-8 柱。建議每天攝入少於2400毫克/日的食鹽。

3、對於那些超過60歲: 體重下降和減少食鹽攝入是特別有益的

總之, 保持你的體重在控制之下, 如果你的血壓甚至是邊緣, 減少鈉和獲得足夠的鉀。

除了抱怨, 你不能做很多關於基因的事情, 但是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控制環境, 包括以下內容:

1、限制鈉:吃大量的鈉能在腎臟上放很多的壓力, 並使上皮細胞混亂。單擊此處為營養天后插曲, 可以幫助您。

2、減肥:肥胖可以改變體內的荷爾蒙。

3、戒煙:吸煙擾亂了控制血壓的神經。

4、限制壓力:壓力會擾亂荷爾蒙和神經。

請注意, 此處的所有內容僅限於信息目的。此內容不替代任何醫療建議, 也不會取代您自己的個人健康提供者的任何醫學判斷或推理。請始終尋求在您的領域與所有健康相關的問題和問題的醫生。文章摘自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en-to-worry-about-your-blood-pressure/,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壓 的精彩文章:

高血壓很危險,筋骨堂教你保持正常的血壓水平!

TAG: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