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國寶開始「官方賣萌」,王炸了!

當國寶開始「官方賣萌」,王炸了!

文 │ 崔百珎

相對於一般性的娛樂綜藝而言,文博類綜藝的口碑往往都不錯。然而,當如浪潮一般的高口碑過後,怎麼維持觀眾粘性,讓大眾持續的收看節目?

文博類節目自帶的文化氣息濃郁,然而卻容易曲高和寡、因為缺失了綜藝本身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而脫離開大量的觀眾群體。因此,文博類綜藝不僅要能展現陽春白雪,還要通俗易懂、引人入勝,才能成為一檔既科普文化又兼具娛樂性的優質節目。

《我在故宮修文物》側重講述文物修復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它是帶有溫度、有著時代烙印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則是採用創新的形式,以萌趣的文案帶動了時長為五分鐘的紀錄片內容。

這兩檔節目,一檔從易打動人心的人情角度出發,一檔則順應了當下年輕人碎片化時間的應用。然而,真正引起大爆的文博類綜藝,還當屬融合了紀錄片、舞台劇、綜藝等多種節目形態,並成功吸引了年輕觀眾的《國家寶藏》。

知名藝人演繹前世傳奇

精彩短劇註解莊嚴文物

張國立在《國家寶藏》的開場白是:「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呢?也就上下五千年。」期間流露出了身為華夏文明古國國人的自豪感。中國,身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唯一一個沒有完全斷流過的文明國度。

在數千年的厚重歷史中,還有眾多文化瑰寶尚不為國人所知。而《國家寶藏》就做好了一件事:讓普通觀眾也對莊嚴的國寶產生了興趣,開始嘗試去解源遠流長的華夏歷史。

《國家寶藏》的創新之處在於,節目組考慮到了更廣範圍內觀眾的更願意關注的點。《國家寶藏》巧妙的借知名藝人打開了主流觀眾的關注度,以娛樂性十足的精彩短劇打開了厚重的歷史、聊開了嚴肅的話題。

知名藝人們帶來的熱度不可否認,但節目組的對整個節目的整體效果和細節的把控也不能忽視。《國家寶藏》的戲劇導演朱峰,畢業於美國音樂劇戲劇學院學的音樂劇表演專業,不僅在舞台經驗上有著紮實的功底;他參與了短劇的導戲、演戲;更施展才華,為節目中呈現的《洛神賦圖》演唱了一首歌,朱峰說:「我非常的滿意那首歌。」

在《國家寶藏》的第五期節目中,演員陳曉作為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國寶守護人」,照例演繹了一段節目組「基於史實合理虛構」的舞台劇。朱峰扮作從畫中走出來的曹植與陳曉扮演的顧愷之有了一番神交;期間,曹植通過其與洛水女神對唱的《仙才嘆》,訴說了他對洛水女神的仰慕與思念......

《仙才嘆》-央視國家寶藏OST

作為《國家寶藏》原創作曲、填詞,韻律整齊、古風十足的曲目,觀眾紛紛在彈幕中稱讚,並希望知道是哪首歌;直到該歌曲上線至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音樂播放平台,歌曲下的評論區就迅速被網友評論至999+。此外,除了《仙才嘆》,《國家寶藏》後續還推出了同樣是節目組原創的另一首OST《帛畫魂》,古風意韻依然。節目中一段段的配樂,除了原創曲目,還有取材自遊戲、影視等作品的經典配樂,但也因其恰到好處的旋律搭配,而成為了觀眾們稱讚的一大節目亮點。

另外,節目組「基於史實合理虛構」的舞台劇故事,則是結合了輕鬆幽默的表達形式,讓普通觀眾也能毫不費力的了解,與國寶相關的一段故事大體如何。而緊跟舞台劇之後的幾位館長的講解,又將國寶的格調進行了升華;最終,達到了一個既引人入勝、又意趣協調的效果。

華夏文明奠定文化自信

絢爛舞美揮灑磅礴氣度

並不是所有的國度都能如中國一樣,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在這樣的情況下,節目組不難拿出年代久遠的文物向大眾科普。但在歷史的長河中,累累傷痛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歷史原因而顛沛海外的國寶們的魅力,卻不僅僅是其本身的藝術價值、美學價值那麼簡單;它們還承載著更厚重的歷史。

由演員黃渤、王嘉守護的皿方罍的器身流失海外多年,最終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段國寶歷史故事,被節目組以擬人化的方式做成了舞台劇。兩位演員一個扮作器身、一個扮作器蓋,以彼此思念卻歷時百年方得團圓的兄弟倆為設定,演繹了一段詼諧幽默卻又讓人不忍嘆息的故事。

節目組通過擬人化的舞台劇,更有血有肉的展示了極具人情味的中國風情。在「皿方罍百年回家路」的舞台劇中,皿方罍的器身和至今仍漂泊海外的一個自嘲為「過來銅」的青銅器的一段對話更惹得不少人淚目;皿方罍的器身(黃渤)對即將被新主人帶走的「過來銅」說:「希望下一次我們在中國見」。只見因輾轉多地而「掌握數國語言」的「過來銅」雙手一攤:「Maybe.」

有彈幕說,心疼「過來銅」,把失望磨成樂觀,得有多絕望?當把文物擬人化,觀眾們似乎也更容易貼近文物、歷史。

背靠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如皿方罍一般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物不少;然而,《國家寶藏》總是能憑藉這些意義深遠的寶藏,燃起普通觀眾對其背後的民族歷史引發關注的動力。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文物相關舞台劇的視聽盛宴,還是文物本身的展示,節目組都藉助了大量舞美的力量。

GIF

舞台中央的透明冰屏反射的粒子光影,

承擔了轉換時空的功能

命運坎坷的皿方罍的器身和歷時百年才與之合體的器蓋,因為處於不同的空間、以及由於舞台劇的設計,二者之間產生的「對話」,都需要在同一個舞台去呈現。因此,憑藉舞台上光影的流動、背景環幕的變化,主屏、地屏、吊裝冰屏的有效聯動,通過影像的展現、完成了時空的轉換,從而促進了舞台劇的代入感。

《國家寶藏》燈位布局

《國家寶藏》的舞美設計貼合了其節目定位,既有歷史感也不乏科技感。無論是舞台主屏的巨型環屏,還是LED開合車台、天軌吊裝LED屏移動設備、冰屏,甚至是沙盒投影,還有館長們集中「輸出」文物評價時的360度全息幻影成像技術;給舞台帶來了多變、簡約,且縱深感極強的視覺效果。然而,從整體舞台美術的設計風格來看,純粹的舞颱風格並沒有奪了國寶們的風采,反而很好的烘託了節目的主角——「國家寶藏」。

當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結合了絢爛奪目的舞台美術,美不勝收。

小結

如果說,《國家寶藏》這個經過優質團隊耗時兩年打磨出來的文博類綜藝案例太過獨特,難以仿效;那麼,節目製作方抓住了文博類綜藝的精髓即可。華夏民族所特有的氣節與精神是一致的,普羅大眾樂於關注的趣味點是共通的。

例如,時長僅五分鐘的《如果國寶會說話》,就在並無科技感十足的大製作的情況下,依舊收穫了觀眾的關注。當大眾所熟悉的播音腔一本正經的念出萌趣橫生的文案,又簡述了文物的美學價值之時;觀眾們一邊捧腹「官方賣萌最致命」,一邊興緻盎然的表示「都是知識點啊,記下來!」

也許,普羅大眾最易接受的是「下里巴人」;但是,他們也需要「陽春白雪」。沒有顧此失彼且雅俗共賞的文博類綜藝,才是大眾所喜聞樂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新聞 的精彩文章:

語音識別神術能否幫你瓜分百萬現金?

TAG:搜狐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