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過七十大壽,新科狀元報上姓名之後,慈禧:你只能當第二名

慈禧過七十大壽,新科狀元報上姓名之後,慈禧:你只能當第二名

導讀:1904年,恰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壽,雖然紫禁城中為了慶賀太后壽誕一片歌舞昇平,但風雨飄搖的清朝卻是一個多事之秋。首先,在東北地區日本和俄國爆發了戰爭,不斷有壞消息傳入京城。再有就是關於廢除科舉,推行現代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

年初,張百熙、榮慶、張之洞等大臣上書《重定學堂章程折》,要求停止科舉制度,也得到了朝廷的正是批准。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光緒三十年三月(1904年4月),清朝舉辦了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也是中國1300年科舉史上的末科會試。

按照清朝科舉制度,全國的會試舉辦地是在直隸的順天貢院,可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順天貢院被燒毀,還沒有修建好,所以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的會試舉辦地就改到了河南開封。會試結束之後,一共有276人高中進士,會元為湖南茶陵人譚延闓。

會試舉辦完成之後,就要進行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項,殿試。清代殿試一般在保和殿舉辦,按照慣例,先由主考官擬定狀元、探花、榜樣的人選,然後在呈送皇帝閱覽,就是俗稱的欽點狀元。

根據清朝史料記載,1904年的殿試當天,北京陰雨連綿,眾多進士趕到紫禁城保和殿時大部分狼狽不堪。考試開始之後,由於下雨陰天,保和殿內光線陰暗,影響了靠近大殿內側考生的答題。萬幸的是中午天氣放晴,所有考生才能順利完成考試。

殿試結束之後,主考官向光緒皇帝呈送的排名是:狀元朱汝珍、榜眼劉春霖、探花張啟後,第四名商衍鎏。但光緒皇帝閱覽之後,認為第二名劉春霖的試卷更為出色,所以將劉春霖調到第一,結果劉春霖就成了欽點狀元。

還有一種說法,當時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光緒皇帝一直被軟禁在瀛台根本看不到試卷,至於朱汝珍的狀元被調換,全是因為慈禧太后。當時太后正在過七十大壽,高中的狀元、榜樣、探花一起入宮為太后祝壽。

新科狀元入宮之後,慈禧詢問他的姓名和籍貫,新科狀元跪下回答到:「學生名叫朱汝珍,廣東人士。」慈禧聽了之後立刻面露怒色,一句話沒說就甩手離開了大殿,不一會就有旨意傳出:劉春霖博學多才,堪為大用,作為新科欽點狀元。為什麼朱汝珍見了慈禧一面,就被奪了狀元頭銜?

原來不久前,八國聯軍入侵之時,倉皇逃跑的慈禧將光緒的珍妃投入井中淹死,心中有鬼,聽說狀元名中帶有珍字就厭惡。而且慈禧在晚年最恨之入骨的就是廣東人,(因為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都是廣東人),所以她才會將劉春霖點為狀元,將朱汝珍貶為第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講官 的精彩文章:

慈禧悶悶不樂,李蓮英立刻趕往八大胡同,回宮後慈禧臉上樂開了花

TAG:國史講官 |